《無上秘要》研討紀要
2021—2022年寒假期間,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宗教研究中心先後舉辦了兩場線上讀書會。其中,第一場讀書會於2022年1月11日20:00-23:00在騰訊會議舉行,由呂鵬志教授、甘沁鑫老師指導,2019級博士研究生張晨坤、2021級博士研究生楊金麗、2021級碩士研究生廖文麗三位同學主讀,閱讀的主要文獻是北周道教類書《無上秘要》(中華書局點校本),精讀《無上秘要》目錄、卷四至卷六,選讀卷七十八至卷一百。讀書會的形式是學生預先閱讀相關內容,並對一些疑難詞句進行考釋,讀書會上由老師講解經典原文並對學生的考釋進行講評和補充,目的是通過《無上秘要》全面瞭解中古道教的信仰與實踐,以及道教與道家哲學的關係。
首先,由廖文麗同學主讀敦煌寫本P.2861《無上秘要目錄》,呂鵬志教授作講解。呂老師梳理了《無上秘要目錄》各品目之間的內在邏輯。第一品“大道品”從道教的最高信仰“道”講起,道是天地萬物的本原和本性,體現了道教本體論的一方面:道本論。第二品“一氣變化品”,道氣生成宇宙萬物,體現了道教本體論的另一方面:氣本論。第三科開始具體講由氣化生成的天地萬物,包括天、地、神、鬼、人、道經等。從第二十九科“事師品、脩學品”開始講道教實踐,如道術、道法、儀式、戒律等。最後幾品“昇玉京品、昇無形品”,“變神景品、體兼忘品、會自然品、歸寂寂品”則表明道教的修行實踐到最後須回歸大道、與道合一,與老莊哲學相契合。【可參勞格文(John Lagerwey)《無上秘要——六世紀的道教大全》(Wu-Shang Pi-Yao: Somme Taoïste Du VIe Siècle, Paris, E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 1981.)】
隨後,楊金麗同學主讀了《無上秘要》卷四至卷六,呂鵬志教授作講評。這部分涉及道教的宇宙論,與已佚的卷二(關於道教諸天)密切相關,呂老師根據早期道經的相關記載補充並著重講解了《無上秘要》所缺失的道教諸天信仰。道教的天界觀主要可以分為三天(其對立面為“六天”)、九天和三十二天、三十六天兩個系統,前一系統是中國本土的天界觀,而後一系統則明顯受到佛教宇宙論的影響。佛教將三界分為二十八天,其中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道教吸收此三界觀,再加上四種民天形成三十二天說,又融合道教的三清天、大羅天,形成三十六天說。按照古靈寶經《太上靈寶諸天內音自然玉字》的說法,三十二天是按四方平面分佈的,按《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的說法則是垂直分佈的,唐代道教類書《三洞珠囊》卷七引宋文明《靈寶雜問》,以“如羊角而上”的說法解釋了平面分佈與垂直分佈可同時存在的情況。(參王皓月《析經求真:陸修靜與靈寶經關係新探》第四編第二章《道教三十六天說溯源》,中華書局,2017年。)為更好地理解佛教天界觀對道教諸天信仰的影響,楊同學還閱讀了佛教類書《經律異相》卷一“天部上·四天王天一”,甘沁鑫老師對此文獻略作解釋,並在讀書會後分享了敦煌寫本P.2824“三界九地之圖”以供參考。
呂鵬志教授《中國宗教文化》課程PPT
敦煌寫本P.2824“三界九地之圖”(局部)
最後,《無上秘要》卷七十八至卷一百由張晨坤同學主讀,呂鵬志教授進行補充。這部分主要敘述道教實踐活動的結果,體現了道教的修行觀。修行獲得的最低果位是鬼官道人,歷經地仙道人、地真道人、九宮道人、太清道人、太極道人、上清道人、玉清道人等果位,最後達到最高果位無形,回歸於道。
通過這次讀書會,同學們對早期道教的信仰和實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過《無上秘要》看到了道教與道家哲學的關係。可以知道,“道教包括兩個互有關聯的核心思想。①永恆的或生生不息的道/氣是宇宙的根源或終極存在,天、地、人、神、經等事物都是由氣變化生成。②通過施行道術、道法或儀式、戒律等實踐活動達到與道合一、長生不死的狀態是道教徒的基本追求。道教不僅是老莊道本論和黃老氣本論的融合,而且是二者的進一步發展。道教是以道/氣貫通宇宙和人生各個方面的宗教,是道家哲學向宗教領域的延伸。”【引自呂鵬志教授《道教史》課程第二講“道教淵源(之一):道家哲學的起源和歷史演變”課件。】
(供稿:楊金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