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鏈接

Related Links
新聞動態 通知公告 友情鏈接

2020-2021學年春季學期 西南交通大學“道教儀式”線上課程教學大綱

来源: 时间:2021-01-27

20202021學年春季學期

西南交通大學道教儀式線上課程教學大



blob.png


(武漢大道觀程誠金道長供圖)


 

【上課時間】20202021學年春季學期,每週三第12-13節(20:20-21:55

            第一次上課日期:202133日(暫定)

【上課地點】Zoom視頻會議室

【任課教師】校內:吕鵬志,吳楊,甘雪松,甘沁鑫,趙川;校外:勞格文,李志鴻,陳文龍,許蔚,祝逸雯,劉婧瑜,楊三善,林振源,巫能昌,羅丹,徐天基,潘君亮,任宗權,劉紅。

【課程助教】趙允嘉(電子郵箱:zhao.yunjia@foxmail.comQQ2287582547),旁聽人員請聯系助教登記註冊(Sitter-in hearers are requested to contact the TA for registration)。

【課程簡介】20192020學年春季學期,本課程首次以國際研討班的形式在線上開展,講授道教儀式的歷史和現狀,培養研究生閱讀儀式文獻的能力和對儀式研究的問題意識,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成效和較大的學術影響。本學期該課程繼續在線上舉行,即以此次國際研討班的教學錄像為主要教學內容,但形式略有調整:

a)課程時間調整為每週三20:20-21:55,並於22:00-22:30間增加線上討論環節,每講播放錄像之後,由主講人或本校教師就該節課程內容引導學生討論,或回答相關問題;

b)第一講課程導論及第十七講課程總結不設預習人,其余各講將重新安排預習人,課程預習人開放報名,歡迎參加;

c)課後由預習人在主講人指導下撰寫課程紀要,並登載在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宗教研究中心通訊《神州研究》教學活動欄目。

 

課程安排

 

課程導論暨道教正一科儀紀錄片放映會(開課致辭:勞格文;主講人:吕鵬志,吳楊;日期:33) 

參考論著:

ž 吕鵬志,《唐前道教儀式史綱》(北京:中華書局,2008),第一章。

ž 吕鵬志,《〈道教儀式叢書〉述要》,收入戴禮輝口述、藍松炎、吕鵬志編著,《江西省銅鼓縣棋坪鎮顯應雷壇道教科儀》(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14)。

ž 吳楊,《儀式研究視角下的中古時期佛道交涉研究綜述》,《世界宗教研究》2019.4179188

 

東漢六朝天師道儀式(主講人:吳楊;預習人:閆瑞,趙允嘉;日期:310)

閱讀文獻:

ž 《三國志·張魯傳》註引曹魏魚豢《典略》,見(晉)陳壽,《三國志》卷八(北京:中華書局,1959),第1冊,頁264

ž DZ421《登真隱訣》卷下(參見王家葵《登真隱訣輯校》)

ž DZ1218《正一法文經章官品》。參見王宗昱,《〈正一法文經章官品〉校勘》,收入鄭開編,《水窮雲起集:道教文獻研究的舊學新知》(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頁51100

ž DZ615《赤松子章曆》

參考論著:

ž 吕鵬志,《唐前道教儀式史綱》,第二、三、十、十一章。

ž 吕鵬志,《天師道授籙科儀——敦煌寫本S203考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7.12006):79166

ž 吕鵬志,《天師道黄赤券契考》,收入程恭讓主編,《天問(丁亥卷)》(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9月),頁173-195

ž 吕鵬志,《天師道旨教斋考(上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0.3 (2009): 355-402;《天師道旨教斋考(下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0.4 (2009): 507-553

ž 吕鵬志,《天師道登坛告盟儀——〈正一法文法籙部儀〉考論》,《宗教學研究》2011.2824

 

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方士儀式(主講人:吕鵬志,預習人:趙允嘉,張晨坤;日期:317

閱讀文獻:

ž 《抱朴子內篇·金丹》,見王明,《抱朴子內篇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增訂版)。

ž 敦煌寫本《陶公傳授儀》(王卡點校),見《中華道藏》第4冊第521525頁。

參考論著:

ž 吕鵬志,《唐前道教儀式史綱》,第四、五章。

ž 吕鵬志,〈早期道教醮儀及其流變考索〉,收入譚偉倫主編,《中國地方宗教儀式論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2011),頁19145

 

東晉末劉初融攝天師道、佛教和方士傳統的靈寶科儀(主講人:吕鵬志,預習人:趙允嘉,楊金麗日期:324

閱讀文獻:

ž 《靈寶三籙簡文》輯稿,見吕鵬志,《靈寶齋之發端——靈寶三籙簡文輯考》,道教儀式與中國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成都,202010月)。

參考論著:

ž 吕鵬志,《唐前道教儀式史綱》,第七章。

ž 吕鵬志,《靈寶六齋考》,《文史》2011.3: 85-125

ž 吕鵬志,《靈寶三元齋和道教中元节——〈太上洞玄靈寶三元品戒经〉考论》,《文史》2013.1(總第102輯),頁151174

 

劉宋高道陸修靜對靈寶科儀的整理和發展(主講人:吳楊;預習人:趙光偉,趙允嘉日期:331

閱讀文獻:

ž DZ1278《洞玄靈寶五感文》

ž DZ524《洞玄靈寶齋说光燭戒罰燈祝願儀》

ž DZ349《太上洞玄靈寶法燭經》

ž DZ410《太上洞玄靈寶眾簡文》

ž DZ528《太上洞玄靈寶授度儀》

參考論著:

ž 吕鵬志,《唐前道教儀式史綱》,第九章。

ž 吕鵬志,《早期靈寶傳授儀——陸修靜406477)〈太上洞玄靈寶授度儀〉考論》,《文史》2019.2121150

 

五世紀以降道教法次的逐步形成與晉唐五代道教儀式的發展趨向(主講人:吳楊;預習人:趙允嘉,王蔚林日期47

閱讀文獻:

ž 《太真科輯稿》,见大淵忍爾,《太真科とその周边》,收入氏著,《道教とその经典——道教史の研究  其の二》,頁473-505

ž 《無上秘要》卷3540(傳授儀)、卷4757(齋儀)

ž 《隋書·經籍志》道經序

ž DZ1125《洞玄靈寶三洞科戒營始》

ž DZ1241《傳授三洞經戒法籙略說》

ž DZ463《要修科儀戒律鈔》

ž DZ507《太上黃籙齋儀》

ž DZ1237《三洞修道儀》

參考論著:

ž 吕鵬志,《唐前道教儀式史綱》,第十二、十三、十四章。

ž 吕鵬志,《法位与中古道教儀式的分類》,《宗教學研究》2012.21-10

ž Florian C. Reiter, The Aspirations and Standards of Taoist Priests in the Early T'ang Period (Wiesbaden: Harrassowitz Verlag, 1998).

ž 周西波,《杜光庭道教儀範之研究》(臺北:新文豐,2003)。

 

宋元符籙派道教儀式的傳承和變革:天心派、神霄派、清微派、童初大法、靈寶大法、凈明道、北帝法等新道派/法的產生和傳衍與正一、上清、靈寶三大舊符籙道派的復興和革新(之一)(主講人:李志鴻;預習人:林灼芳,陳佳佳,張卓,林法璋日期:414

閱讀文獻

ž 天心DZ567《上清北極天心正法》

ž [神霄]DZ1219《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書大法》

ž [清微]DZ222《清微神烈秘法》

參考論著:

ž Judith M. Boltz, A Survey of Taoist Literature: Tenth to Seventeenth Centuries, China Research Monograph 32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7), pp. 26-38.

ž 李志鴻,《道教天心正法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ž Kristofer M. Schipper, “Master Chao I-chen and the Ch’ing-wei School of Taoism,” 收入秋月觀暎編,《道教と宗教文化》(東京:平河出版社,1987),頁1—20

 

宋元符籙派道教儀式的傳承和變革:天心派、神霄派、清微派、童初大法、靈寶大法、凈明道、北帝法等新道派/法的產生和傳衍與正一、上清、靈寶三大舊符籙道派的復興和革新(之二)(主講人:陳文龍,許蔚;預習人:吳雲霞,袁玉梅,陳源爲,林法璋日期:421

閱讀文獻:

ž [童初大法]《上清童初五元素府玉冊》,收入DZ1220《道法會元》卷171-178;《上清五元玉冊九靈飛步章奏秘法》,收入DZ1220《道法會元》卷179187

ž [靈寶大法]DZ1221《上清靈寶大法》;DZ1223《上清靈寶大法》;DZ219《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

ž [凈明]DZ562《靈寶凈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

ž [北帝]DZ1220《道法會元》卷156168“上清天蓬伏魔大法

參考論著:

ž Judith M. Boltz, A Survey of Taoist Literature: Tenth to Seventeenth Centuries, China Research Monograph 32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7), pp. 30-33, 41-46.

ž 陳文龍,《王契真〈上清靈寶大法〉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15)。

ž 許蔚,《斷裂與建構——凈明道的歷史與文獻》(上海:上海書店,2014)。

ž Christine Mollier, “La Méthode de l’Empereur du Nord du mont Fengdu: une tradition exorciste du taoïsme médiéval,” T'oung-Pao 83 (1997): 329-385.

 

宋元符籙派道教儀式的傳承和變革:天心派、神霄派、清微派、童初大法、靈寶大法、凈明道、北帝法等新道派/法的產生和傳衍與正一、上清、靈寶三大舊符籙道派的復興和革新(之三)(主講人:祝逸雯,劉婧瑜預習人:董玥陳佳佳,章肅霜日期:428

閱讀文獻:

ž 《龍虎山志》,見《三洞拾遺》,第13.99—317頁。

ž 《閣皂山志》(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

ž DZ304《茅山志》卷16

ž DZ508《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卷1631

參考論著:

ž 柳存仁,《五代到南宋時的道教齋醮》,收入氏著,《和風堂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頁753779

ž 祝逸雯,《聚炁回靈,九轉

ž 生神:蔣叔輿〈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中的煉度儀》,收入黎志添主編,《道教圖像、考古與儀式:宋代道教的演變與特色》(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6),頁235266

ž 祝逸雯,《鄭思肖〈太極祭煉內法〉研究——在法師身中完成的濟度儀式》,《漢學研究》34.42016):3562

 

10 宋元全真道科儀及佛教禪宗清規對全真道制度和儀式的影響(主講人:甘雪松,甘沁鑫;預習人:劉傲然,趙允嘉日期:55

閱讀文獻:

ž DZ1235《全真清規》

ž 《禪苑清規》,收入中國禪宗典籍叢刊(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

ž 鏡島元隆,佐藤達玄,小阪機融,《譯註禪苑清規》(東京:曹洞宗宗務廳,1972)。

參考論著:

ž Yifa, The Origins of Buddhist Monastic Codes in China, An Annotated Translation and Study of the Chanyuan qinggui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2).

ž La création du taoïsme moderne: l’Ordre Quanzhen”.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é de Paris IV (Sorbonne), p. 113-302, 509-520.

ž 劉煥玲,《齋醮與全真教初期之傳布——以王玉陽為例》,收入高雄道德院輯印(高雄道德院、漢學研究中心、如實佛學研究室主辦),《1997年臺灣青年宗教學者宗教與心靈改革研討會論文集》,頁551-569

ž 劉仲宇,《早期全真教儀式初探》,《道家文化研究》232008):144166

ž 張澤洪,《金元全真道齋醮科儀初探》,《道家文化研究》232008):167-191

 

11 正一道、全真道二分天下的格局與明清道教儀式(主講人:趙川,楊三善;預習人:王蔚林,趙光偉,徐靖焱日期:512

閱讀文獻:

ž DZ467《大明玄教立成齋醮儀範》

ž 《廣成儀制》,收入《藏外道書》第1315冊(《正奏金籙受生全集》,《藏外道書》第13冊;《受生鴻齋迎庫官全集》,《藏外道書》第13冊;《受生填還全集》,《藏外道書》第13冊;《祭享神吏夫丁集》,《藏外道書》第14冊)。

參考論著:

ž 石田憲司,《明代道教史上の全真と正一》,收入酒井忠夫編,《臺灣の宗教と中國文化》(東京:風響社,1992),頁145185

ž 蔣馥蓁,《道教的受生填還儀式:以四川〈廣成儀制〉為中心的考察》,《民俗曲藝》1942016):113-54

ž 徐靖焱,《道教科儀與民間信仰的互動——以廣成科儀祭享神吏夫丁為例》,《宗教學研究》22019):70-78

 

12 現存正一科儀之一:授籙(主講人:吕鵬志,預習人:閆瑞,趙允嘉日期:519)

閱讀文獻及參考論著:

ž 大淵忍爾,《中國人の宗教儀禮·道教篇》(東京:风响社,2005),第四章。

ž 戴禮輝口述、藍松炎、吕鵬志編著,《江西省銅鼓縣棋坪鎮顯應雷壇道教科儀》(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14),第二章。

 

13 现存正一科儀之二:驱邪(主讲人:林振源,巫能昌;預習人:吕烨,吳雲霞,趙允嘉日期526)

閱讀文獻及參考論著:

ž 大淵忍爾,《中國人の宗教儀禮·道教篇》,第六章。

ž 戴禮輝口述、藍松炎、吕鵬志編著,《江西省銅鼓縣棋坪鎮顯應雷壇道教科儀》,第三章。

ž 林振源,《歷史與當代地方道教研究專輯導論》,《華人宗教研究》8(2016)1-5

ž 巫能昌,《儀式、神明與地方社會:閩西靈應堂法師傳統研究》(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19),第五章,頁129-54。

ž 林振源,《敕水禁壇:臺灣北部道教醮儀中的驅邪法》,收入劉永華主編,《儀式文獻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頁103-31

 

14 现存正一科儀之三:濟生(主講人:林振源,羅丹,徐天基;預習人:吕烨,閆瑞,趙允嘉日期:62)

閱讀文獻及參考論著:

ž 大淵忍爾,《中國人の宗教儀禮·道教篇》,第三章。

ž 戴禮輝口述、藍松炎、吕鵬志編著,《江西省銅鼓縣棋坪鎮顯應雷壇道教科儀》,第四章。

ž 林振源,《歷史與當代地方道教研究專輯導論》,《華人宗教研究》9(2017)1-6

ž 羅丹、徐天基,《華北地方道教儀式:以當代河北廣宗縣三旦夕村醮為例》,《華人宗教研究》9(2017)133-211

ž 林振源,《閩南客家地區的道教儀式:三朝醮個案》,《民俗曲藝》158(2007)197-253

 

15 现存正一科儀之四:度死(主講人:林振源,潘君亮;預習人:吕烨,閆瑞,趙允嘉日期:69)

閱讀文獻及參考論著:

ž 大淵忍爾,《中國人の宗教儀禮·道教篇》,第五章。《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DZ 22),卷上,《道藏》第1冊。

ž 戴禮輝口述、藍松炎、吕鵬志編著,《江西省銅鼓縣棋坪鎮顯應雷壇道教科儀》,第五章。

ž 勞格文、吕錘寬,《浙江省蒼南地區的道教文化》,《東方宗教研究》新3(1993)171-199

ž 徐宏圖、薛成火,《浙江蒼南縣正壹普度科範》(香港:天馬出版社,2005)。

ž 林振源、潘君亮,《溫州蒼南地區閩南語族群的道士源流與儀式初探》,收入唐蕙韻主編《閩南文化的流動論文集》(金門:金門縣文化局,2015),頁96-117

 

16 现存全真科儀:传戒(主講人:任宗權;預習人:張素琴,趙允嘉日期:616)

閱讀文獻及參考論著:

ž 任宗權,《道教科儀概覽》(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8)。

ž 任宗權,《道教章表符印文化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

ž 任宗權,《道教手印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

ž 任宗權,《道教戒律學》(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

ž 任宗權,《道教全真秘旨解析》(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5)。

 

17 课程总结:道教儀式与中国文化暨道教全真科儀紀錄片放映會(主講人:任宗權,劉紅,吕鵬志;日期:623日)

閱讀文獻及參考論著:

ž 高明,《帛書老子校註》(北京:中華書局,1996)。

ž Stephen R. Bokenkamp, “The Wondrous Scripture of the Upper Chapters on Limitless Salvation,” in Stephen R. Bokenkamp (with a contribution by Peter Nickerson), Early Daoist Scripture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7), pp. 373—438.

ž 劉紅,《道樂論──道教儀式的信仰˙行為˙音聲三元理論結構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ž 劉紅,《天府天籟──成都道教音樂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ž 劉紅,《蘇州道教科儀音樂研究》(簡體版)(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ž 劉紅,《龍虎山天師道音樂研究》(簡體版)(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ž 劉紅,《樂於仙俗》(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2)。

ž 吕鵬志,《中國中古時代的佛道混合儀式——道教中元節起源新探》,《世界宗教研究》22020):101-108

 

 

附人員名單(按姓名拼音排序):

主讲人名單

姓名

單位與職稱

1. 陳文龍

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副教授

2. 甘沁鑫

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助理教授

3. 甘雪松(Jacopo Scarin

威尼斯大學兼任教授

4. 勞格文(John Lagerwey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

5. 李志鴻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員

6. 林振源

政治大學教授

7. 劉紅

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教授

8. 劉婧瑜

哈佛大學博士

9. 羅丹

中山大學哲學系(珠海)副研究員

10. 吕鵬志

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11. 潘君亮

巴黎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副教授

12. 任宗權

武漢大道觀住持

13. 巫能昌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講師

14. 吳楊

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助理教授

15. 徐天基

深圳大學文產院助理教授

16. 許蔚

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17. 楊三善

金堂縣道教協會會長

18. 趙川

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講師

19. 祝逸雯

上海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預習人名單

姓名

單位與職稱

陳佳佳

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碩士研究生

陳源爲

萬壽宮鄭州淨明分壇道士

董玥

中國人民大學在職碩士研究生

林法璋

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碩士研究生

林灼芳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宗教學碩士研究生

劉傲然

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碩士研究生

吕燁

政治大學博士研究生

王蔚林

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碩士研究生

吳雲霞

蘭卡斯特大學宗教學博士研究生

徐靖焱

四川大學助理研究員

閆瑞

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碩士研究生

楊金麗

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碩士研究生

袁玉梅

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碩士研究生

張晨坤

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博士研究生

張素琴

南京藝術學院教授

張卓

雲南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碩士

章肅霜

中央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

趙光偉

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碩士研究生

趙允嘉

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碩士研究生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