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養

Training
推薦課程 專業課程 通識課程 歷届研究生及學術成果

中國宗教文化

課程安排
上課時間: 週三3:50-5:25
上課地點:
任課教師:

呂鵬志

課程助教:
課程内容

西南交通大學2019-20202學期課程執行大綱

 

 

一、課程基本信息

課程名稱

中國宗教文化

課程代碼

SHUM023415

優選班

個性化選修課

選課編號


課程類型

課程學分

2

教師信息

主講教師:呂鵬志 輔導老師 開課教研室哲學與歷史研究所

課時信息

每周課內:2學時 本學期上課周數:17 課外:0學時

本學期課內總共:34學時 其中講課25.5學時 習題課(或討論課)8.5學時

實驗:0學時 課程設計及作業:0學時 機動:0學時 考核方式:課程論文

 

二、預期學習成果

以胡適爲代表的一批現代中國學者認爲,“中國是個沒有宗教的國家”,只有地方風俗和外來佛教。但近幾十年來,包括儒、釋、道三教和民間宗教在內的中國宗教在海內外越來越受到重視,研究也取得了長足進展,完全推翻了胡適等人的觀點。一些有識之士已經認識到,宗教是中國文化的基本組成部分,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借用法國漢學家勞格文(John Lagerwey)的說法,中國可以說是一個“宗教國度(religious state”,一個名副其實的“神州(continent of spirits”。如果不瞭解中國宗教,不可能真正地瞭解中國的歷史、現狀以及中國人的心理、社會和文化,也不能很好地傳承、保護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國傳統宗教四大門類中,源遠流長且土生土長的道教一方面深受漢傳佛教影響,另一方面也吸收了不少儒教和民間宗教成份,最典型地反映了中國宗教文化的面貌和特色。法國漢學家索安(Anna Seidel)曾發表專文論證,道教也是中國“非官方的高級宗教”(unofficial high religion),過去將其視同民間“巫覡”或“封建迷信”洵爲嚴重誤解。本課程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初步瞭解道教的歷史、宗派、主要信仰、實踐活動及與其它中國宗教的關係,對中國傳統宗教文化有比較深入的認識。期望學生在增長知識以爲今後可能進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基礎的同時,也能吸取中國宗教文化的智慧和正能量,提高個人的人格修養。

 

三、教學日曆

日期

周次

星期

講次

教學內容

學時分配

對學生的要求

理論課學時數

實驗實踐學時數




1

導論:中國宗教的分類及四大門類(儒、道、釋、巫)的比較;道教的兩大主幹(道家哲學、宗教世界)及其分支(老子、莊子、黃老之學、玄學、重玄學;經、天、地、神、鬼、仙、人、術、儀、戒)

介紹本門課程的意義、內容、要求、考核方法

2

0

瞭解中國宗教的分類;

瞭解儒、釋、道、巫四門中國宗教在世界觀(或基本信仰)、人生觀(或實踐活動)兩方面的异同




2

先秦至漢代的早期中國宗教(之一)

1.5

0.5

瞭解中國宗教的前身早期歷史




3

先秦至漢代的早期中國宗教(之二)

1.5

0.5

 同上




4

道家哲學的起源和發展(之一)

1.5

0.5

瞭解老子、莊子、黃老之學、玄學、重玄學的基本思想




5

道家哲學的起源和發展(之二)

1.5

0.5

同上




6

道教史綱要之一:漢唐道教發展史的關鍵環節(東漢六朝天師道的重大變革、晋代葛洪《抱樸子內篇》及《神仙傳》記載的南方方士傳統、東晋中葉承傳和發展方士傳統的上清經派、東晋末劉宋初融攝天師道、方士傳統和佛教的靈寶經派、南北朝至隋唐的“大一統”道教)

1.5

0.5

瞭解漢唐時期的道教宗派、道教經典、著名道士、道教信仰和實踐、道教內部幾大傳統之間的關係、道教與統治者和社會之間的關係、道教與佛教的關係




7

道教史綱要之二:兩宋金元時期道教的復興和革新、明清及近現代道教的曲折發展與逐漸衰落

1.5

0.5

瞭解兩宋至現代的道教宗派、道教經典、著名道士、道教信仰和實踐、道教內部幾大傳統之間的關係、道教與統治者和社會之間的關係、道教與佛教的關係




8

道教的天書觀(涉及佛教陀羅尼對道教天書信仰的影響)

1.5

0.5

瞭解道教對經典及其來源的看法




9

道教的宇宙論(涉及道家哲學、儒教讖緯和外來佛教的影響)和聖地說

1.5

0.5

瞭解道教的宇宙生成論和宇宙結構論、道教的洞天福地說和五岳信仰




10

老子的神化與道教神系(涉及佛教本生故事的影響)

1.5

0.5

瞭解老子被神化的過程和表現方式、道教神系的歷史源流、諸神的性質和等級




11

道教的鬼魔觀(涉及道教鬼魔觀的儒教和佛教淵源)

1.5

0.5

瞭解道教鬼魔觀的淵源和主要內容及其與末世論的關係




12

道教神仙信仰

1.5

0.5

瞭解道教神仙信仰的起源、發展和主要內容




13

道教的人論、身體觀、人生價值觀、命運觀和來世觀念(涉及與儒教、佛教的比較)

1.5

0.5

瞭解道教對人、人生及人與宇宙之關係的看法




14

道術概說(養生修仙方術、召神劾鬼法術、風水占卜技術)

1.5

0.5

理解道術的分類、方法、原理




15

道教儀式及其與佛教儀式的關係

1.5

0.5

瞭解道教儀式的基本類型、歷史演變及其與佛教儀式的關係




16

道教戒律及其倫理思想(涉及佛教戒律和儒教倫理的影響)

1.5

0.5

瞭解道教戒律及其倫理思想的源流、主要內容和特色




17

指導學生課程論文寫作和答疑(1課時)

學生課堂討論和發言(1課時)

1

1

總結本課程的學習心得

 

四、教材及參考資料

1. 李養正著,《道教概說》,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2.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修訂本,四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

3. 牟鐘鑒、張踐著,《中國宗教通史》(修訂版),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4. Isabelle Robinet, translated and adapted by Phyllis Brooks, Taoism: Growth of a Religion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5. John Lagerwey & Lü Pengzhi, eds, Early Chinese Religion Part Two: The Period of Division (Leiden: Brill, 2010).

6. 其它參考資料隨堂提供。

 

五、考核方式及評分標準

序號

考核方式

考核詳細說明

所占比例(%

1

出勤

全勤15分。缺勤一次扣5分,無上限。此部分分數不足時,從總分中扣除。

15

2

課堂表現

課堂抽問3次,每次滿分5分。也可主動提問或回答,每次滿分5分,無上限。如超過此部分分數,增加課程論文分數,以課程論文或點校翻譯分數不超過70分爲限。

15

3

課程論文或

點校翻譯

期末選擇提交課程論文1篇或點校翻譯1份,滿分70分。論文不少于1500字,題目自選,但不得逸出課程範圍。點校翻譯的原文不少于2000字,內容限于中國宗教經典。

70

總計



100

 

六、成功的技巧

    學生在吸取教材和教師授課內容的同時,課外精讀(或標點校錄、白話翻譯)至少1部中國宗教經典(可參後附“中國宗教經典選讀書目”,如書目1《史記·封禪書》建議精讀)。一方面可以提高閱讀古籍的能力,另一方面會有比較深刻的感受、理解或領悟。標點校錄及白話翻譯也可代替課程論文提交,如有補正前人整理成果之處可得高分。

〔附〕中國宗教經典選讀書目

1.《史記·封禪書》《漢書·郊祀志》《後漢書·祭祀志》(出自晋·司馬彪《續漢書志》),均采用中華書局“二十四史”標點本。

2.《禮記·祭法》,采用《十三經注疏》本,並參楊天宇撰《禮記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或王文錦譯解《禮記譯解》(中華書局,2001年)。

3.《儀禮·士喪禮》,采用《十三經注疏》本,並參楊天宇撰《儀禮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4.《老子》,采用高明撰《帛書老子校注》(中華書局,1996年)。

5.《莊子·逍遙游》《莊子·齊物論》,采用王叔岷撰《莊子校詮》(中華書局,2007年),並參陳鼓應注譯《莊子今注今譯》(中華書局,1983)。

6.《後漢書·方術列傳》,采用中華書局“二十四史”標點本。

7.《抱樸子內篇·論仙》,采用王明撰《抱樸子內篇校釋(增訂本)》(中華書局,1985年)。

8.《陸先生道門科略》,《道藏》(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聯合影印本,1988年,下同),第24册。

9.《元始五老赤書玉篇真文天書經》,《道藏》第1册。

10.《洞玄靈寶長夜之府九幽玉匱明真科》,《道藏》第34册。

11.《四十二章經》,《大正新修大藏經》(簡稱《大正藏》),第17册。

12.《佛所行贊》,《大正新修大藏經》第4册。

13.《摩呵般若波羅密大明咒經》(鳩羅摩什譯本)或《摩呵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玄奘譯本),《大正新修大藏經》第8册。

14.《妙法蓮華經》(著重讀“譬喻品”“法師品”“分別功德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陀羅尼品”) ,《大正新修大藏經》第9册。

15.《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呵般若波羅密經六祖慧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采用楊曾文校寫《新版 敦煌新本 六祖壇經》(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

16.《夷堅志》“李氏紅蛇”條等有關民間巫教的條目,采用中華書局何卓點校本。

【說明】《道藏》 紙質書西南交通大學圖書館人文分館收藏,電子版可以從網站“白雲深處人家”( http://www.homeinmists.com/)下載;《大正藏》紙質書本校圖書館未有收藏,電子版可以從網站CBETA漢文大藏經”(http://tripitaka.cbeta.org/)下載。

 

七、學術誠信規定

嚴禁抄襲或其它違背學術道德的行爲,如有違犯,課程成績爲零。學生提交課程論文或點校翻譯時,必須同時簽署“學術誠信保證書”,寫明:我以我的榮譽和人格保證,本文由本人獨立完成,未剽竊他人研究成果。 

 

八、其它


課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