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3日晚,由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宗教研究中心開設的“中國宗教文獻”綫上課程第二講“早期中國宗教文獻”圓滿完成,主講人爲我院呂鵬志教授。
本節課的主題爲 “早期中國宗教文獻”,呂鵬志教授以《史記·封禪書》、《漢書·郊祀志》和《後漢書·祭祀志》三部史志爲核心,梳理了從上古到漢末,尤其是秦漢兩代宗教信仰與祭祀活動的沿革。
呂教授首先從主要內容和研究價值兩方面介紹了本節課選用的主要文獻。他講到,這三部史志可以說是早期中國宗教的史綱,可以與其他記載早期中國宗教的文獻互相比較和解釋,同時對我們理解後來的中國四門宗教(儒、釋、道、巫)很有幫助。接著,呂教授帶領預習人精讀文獻,幷結合海內外一流學者的研究成果,講解重要段落及疑難詞句,帶領同學們逐步瞭解早期中國宗教。
課程結束後,呂鵬志教授在課程微信群中同參與課程的各位師友繼續探討課程內容涉及的學術問題,分享了正擬整理的《史記·封禪書》集釋示例。我院碩士研究生閆瑞向群內師友請教“雍五畤”的具體位置,得到了中國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雷聞老師及我院趙川老師的悉心解答。我院碩士研究生趙允嘉在課程群分享了他完成的兩段古籍今譯,一是《漢書·郊祀志》有關西漢宗教改革段落的今譯,二是對揚雄《甘錄賦》所做的白話翻譯。呂鵬志教授認可了趙允嘉的翻譯,幷針對《甘泉賦》“上玄”一詞表達“上天”之意給出了幾條額外書證以爲美國漢學家康達維《文選》英譯注釋之補充,如《老子河上公章句·玄德第五十六》有注曰:“玄,天也”,又如《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四注》卷三雲:“玄者,天也”。呂教授又指出了法國漢學家沙畹《古代中國社神》一文中譯本(刊載于《國際漢學》2015年02期)的兩處錯譯,第一處爲53頁注解⑫中“互爲補充”,沙畹原文爲“ces deux textes se corrigentl’un l’autre”,所以此處應改爲“可以互校”;第二處是69頁右邊第二行“與天相關的‘後祠’”,沙畹原文爲“l’autre à Heou tsi qui étaitassocié au Ciel dans les cérémonies religieuses”,根據《史記·封禪書》“郊祀後稷以配天”云云,此處應改爲“與天配祭的‘後稷’”。呂教授解釋,“後稷”是周朝祖先,以周朝祖先配祭上帝乃周禮,翻譯沙畹者不懂文獻校勘術語,幷且不諳早期中國宗教,故而譯錯。隨後,呂鵬志教授在群內分享了《史記·封禪書》中周朝以前傳說故事的注釋,如《史記》1633頁中“作夏社”,注釋爲“《尚書·湯誓》:湯既勝夏,欲遷其社,不可。作《夏社》《疑至》《臣扈》。疏:正義曰:湯既伐而勝夏,革命創制,變置社稷,無人可代句龍(按後土之神),故不可而止。于時有言議論其事,故史叙之,爲《夏社》。”呂教授提到,周朝以前的傳說故事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中國古代人們的信仰和祭祀觀念,即都圍繞“命”“德”“符瑞”這三個關鍵詞(也是《史記·封禪書》的中心主題)展開。此外,呂教授還在群中分享了針對基礎薄弱同學的成功教學經驗,得到師生們的一致肯定。
爲滿足更多學習者的需求,課程組于周六重播本講課程錄像,有來自海內外的學者學子近百人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