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鏈接

Related Links
新聞動態 通知公告 友情鏈接

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宗教研究中心“道教儀式”線上課程 第七講課程紀要

来源:林灼芳、陳佳佳、張卓、閆瑞 时间:2021-04-28

2021年4月14日20時20分,由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宗教研究中心開設的道教儀式線上課程第七講宋元符籙派道教儀式的傳承和變革(之一)教學錄像在ZOOM視頻會議室播放,本講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李志鴻老師主講,課程預習人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學碩士研究生林灼芳、四川大學宗教學碩士研究生陳佳佳、雲南大學中国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畢業生張卓聆聽課程直播的師生近百人。


image.png


李志鴻老師道教天心正法派為主體分別從歷史文獻和田野調查兩個方面介紹了宋元時期道教符籙派儀式的傳承和變革。李老師首先以清代程穆衡的《水滸傳注略》、藏內文獻《三洞修道儀》、三一教的雷法經卷、黃天道《太陽開天立極億化諸佛歸一寶卷》中的相關內容引入課程主題,並此說明唐末五代開始出現大量新興道法以及道教法術在民間社會具有廣泛的影響力。此外,李老師還援引臺灣輔仁大學張超然教授的觀點,指出與晉唐靈寶齋儀相比宋代道教儀節在雷法及其他新興符派問世之後發生许多變化。

李志鴻老師指明本講課程主要圍繞宋元道教符派出現的時代背景宋元道教符派的教派傳承(法術共同體)與法術實踐(內丹外符、內修外法)天心正法與宋元道教儀式的傳承變革这三方面來展開。

李志鴻老師從兩個方面介绍宋元道教符派出現的時代背景其一,李老師引援日本學者內藤湖南的唐宋變革說,說明從中世到近世,社會制度的變化對道教儀式的變革所產生的推動作用;其二,宋元之際民間信仰(諸如土地、城隍、東嶽)的興盛、南方經濟實力的增強、民間社會組織(誦《度人經》會、真武大帝會等)的盛行也同時也促成了道教符的產生。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天心正法派等新符派紛紛登場,這些道派不僅變革了道教自六朝隋唐以來所建立的儀式傳統,也共同塑造著宋元道教儀式的新局面。


image.png


接著,李志鴻老師以《清微神烈秘法》中的師派、將班(主法)為例引出討論,帶領同學們回顧了宋元時期部分符派的師派觀念,並出可以從兩個層面觀察宋元符派的儀式變動。李老師以天心正法為例深入探討了宋元道教符派的教派傳承(法術共同體)與法術實踐(內丹外符、內修外法)。

李老師帶領預習人閱讀了《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秘要》中的相關文獻,針對劾治一詞對預習人進行提問,指出天心正法派是驅邪和濟度兼行的道派。 李老師簡單梳理了天心正法派的教派史,指出天心正法的創立名於五代高道饒洞天,兩宋時期則有鄧有功、元妙宗、路時中先後祖述教法,宋元之後,道教界往往將五雷法與天心正法同時傳授。從道法的層面,李老師列出不同歷史時期天心正法所行的道法,說明道派內部的各個支派在法術實踐層面各有不同。隨後,李老師帶領預習人閱讀《道法會元》中的相關文獻,分析了天心正法和雷法的關係,指出二者後世走向融合的關鍵在於兩個道派的天罡說具有相似性。最後,李老師引用南宋文人陸遊編撰的《南唐書》、清代修訂的《邵武府志》、流通於贛南閩西地區的抄本寶卷,以及洪邁的《夷堅癸志》中的記載,結合田野調查拍攝的照片(具体有閩西地區的三仙神祠、閭山法印、閭山法師和瑜伽法師行法的照片),分別從歷史文獻和田野調查兩個方面分析了天心正法和閩地盛行的閭山教、瑜伽教、民間道壇三仙信仰的關係。


image.png


志鴻老師指出所謂的內丹外符”(內修外法”),是指將內煉神氣與外施符咒術結合為一。以天心正法派為例,路時中《無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中高奔日月、斗奔辰乃屬內修外法之道,為宋元符派出現的新氣象。此外,李老師還指出變神符竅也體現了宋元符內修外法之道法特征。變神法的出現在學術界尚未成定論,李遠國教授認為道教變神的出現是受佛教密宗本尊法的影響,刘仲宇教授認為此与法术的主法、主神观念有关。此處李志鴻老師和劉仲宇教授的觀點相近,指出宋代之後的道法往往以某一尊神為開山,歷代祖師為傳法,行法之際,法師須通過存思本法的尊神、祖師之狀貌,再輔以掐訣、咒,將己身為尊神、祖師來主持道法。李老師通過講解《清微道法樞紐》和民間抄本中的相關內容,指出符竅法不僅見於教內文獻,可見於當今的閭山法事中。最後,李老師帶預習人閱讀了《靈寶玉鑒》卷一《存神召將論》,指出內修外法之道不僅為新符籙派使用,在傳統道派靈寶派的法術實踐中也有所採納。


image.png


在本講課程的第三部分,李志鴻老師仍舊以天心正法為例,講述宋元道教儀式的傳承和變革。李老師首先指出宋元的道教儀式是在繼承中古道教靈寶齋、授籙、上章/奏等儀式的基礎上加以變革。李老師圍繞天心正法從五個方面講述宋元道教儀式出現的變化:、《玉堂齋法》是天心正法路時中一系行黃齋法的儀式總集,其特點為驅邪和濟度兼行。通過史料的梳理,李老師指出《玉堂齋法》的編撰過程中極可能有文人翟汝文的參與,並提示學員要充分關注古代知識分子和道教的互動,如青詞撰寫和道教經卷中的文人參與等;、在天心正法的道法系统中,驱邪辅正、《上清骨髓灵文鬼律》、北极驱邪院三位一体,不可分离。其中《上清骨髓靈文鬼律》在編纂的體例上仿效了《宋刑統》的刑法統類,而北極驅邪院的產生則是對宋代樞密院制度的模仿。綜合傳世經典和藏外史料可知,北極驅邪院行法官的法職、品秩和宋代的文官體制息息相關。總而言之,天心正法派的神聖官署、教階制度、靈文鬼律對世俗政權制度多有模仿,但又不失道教本真。李老師從文獻的角度介紹宋元時期教內各種文獻對於相須問題的看法,指出雖然各類道書中都強調相須,但實際上常有法、相離的現象出現;、圍繞宋元新符籙派廣泛使用的拜家書儀式,李老師首先指出祖師信仰是道教家書科儀的信仰基礎。由祖師信仰所構築起來的師派觀念,對於形成各教派正統性的傳承譜系至為重要是否擁有正統性的傳承譜系,成為判別道法的準則。隨後,李老師通過《道法會元》中相關文獻的解讀,介紹了上家書儀式的行持次第,同時展示了相關田野調查的成果;、關於天心正法儀式對民間信仰諸神的吸納,主要通過兩個儀式來探討。一是發奏科儀,李老師提及法師可以通過此科儀召請三界神靈,以象徵的方式實現了對民間諸神的吸納。二是借兵科儀,李老師介紹到道教吸納東岳大帝、城隍及民間諸神來擴大自己的神靈譜係,在具體的行法過程中法師可通過向神靈發出文書,祈求派遣神兵以助行法;、關於天心正法與宋元佛道儀式互動,李老師結合歷史文獻和田野調查主要從預修齋儀和三光密咒兩個方面深入探討。預修齋是指用於傳度生人的齋儀。在《玉堂大法》中,預修齋與煉度儀式結合,衍生出了生人傳度之用的水火預修煉度,此儀式是宋元時期佛道教在科儀層面的交涉。李老師以三光密咒為例,指出两宋时期天心正法的密咒化。隨後通過介休玉虛宮發奏科儀、《道法會元》等相關文獻的解讀,列舉多個實例,指出兩宋時期的道教普遍存在咒語密咒化的趨勢。此外,李老師還以佛教咒語唵齿临唵部临為例,結合田野調查,指出道教以及民間宗教(三一教)對該咒語的吸收。

最後,李老師對本講課程內容進行了簡單的總結:1、宋元是道教儀式變革的時期,影響深遠;2、從儀式實踐來看,道教佛教的互動至關重要,因此當下佛道教儀式研究的學者應加大互動交流;3、從宗教儀式研究的層面出發,有助於理解道教與民間宗教的關聯;4、可以從儀式實踐本身去理解何為道教、何為民間宗教、何為中國本土宗教。

在提問討論環節,李志鴻老師提出如何理解兩宋時期道教法籙相須,不可相違、天心正法借兵儀式的歷史背景及其意義上(拜)家書儀式出現的背景與影響三個問題三位預習人分別作答,李志鴻老師和呂鵬志教授隨後予以補充。接下來,三位預習人分別就摘錄自《海瓊白真人語錄》《明會典 》、《三洞修道儀》、《夷堅志》及田野資料中的重要段落和疑難詞句(如“大王在玄”、“善友”、“北帝籙”、“五雷天心正法”、“三元天心正法”等)進行辨析,李志鴻老師和呂鵬志教授針對其回答進行補充和說明

課後,課程微信群內師友就變神與附身的區別、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為統帥的雷部諸神與各符派的神靈之間是否存在互動的情況以及佛教中密教強調的四皈依對於法脈源流的注重是否影響了宋元道教的儀式和觀念等問題展開了積極的討論。此外,呂鵬志教授在群內借用李志鴻老師的課堂用語“唵 金齒臨 玉齒臨 吽”,預祝本群考博面試或畢業答辯的同學伶牙俐齒,一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