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鏈接

Related Links
新聞動態 通知公告 友情鏈接

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宗教研究中心“道教儀式”線上課程 第八講課程紀要

来源:陳源爲,袁玉梅,吳雲霞 时间:2021-04-28

2021年42120時20分,由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宗教研究中心開設的“道教儀式”線上課程第八講“宋元符籙派道教儀式的傳承和變革:天心派、神霄派、清微派、童初大法、靈寶大法、凈明道、北帝法等新道派/法的產生和傳衍與正一、上清、靈寶三大舊符籙道派的復興和革新(之二)”教學錄像在ZOOM視頻會議室播放,本講由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許蔚老師、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陳文龍老師擔任主講人,三位預習人分別是河南淨明分壇陳源為道長、四川大學宗教所宗教學博士研究生袁玉梅、英國蘭卡斯特大學宗教學博士生吳雲霞,近百位師生觀看了課程直播

image.png

image.png


許蔚老師講授的專題是南宋時期的淨明法。他指出“淨明” 是比較特殊的傳統,超越了“法”和“道”的時間域限,具有兩種定義,一種是廣義的,一種是狹義的,狹義指的是南宋時期的淨明法,而廣義則涵蓋晉唐孝道,元代劉玉、黃元吉創立的“淨明忠孝道法”,以及明清以來自認為凈明的傳統。

在講述南宋淨明之前,許蔚老師首先講述了其經典和法術的來源晉唐孝道。唐代天師胡惠超《晉西山十二真君內傳》的佚文提到孝道經典《慈善孝子報恩成道經》。敦煌寫卷的《慈善孝子報恩成道經要品第四》被道藏《洞玄靈寶道要經》,另有內容相同名稱不同的道藏本:《慈善孝子報恩成道經》、《太上洞玄靈寶八仙王教誡經》。根據許蔚老師推斷,該經的產生年代,在隋開皇八年(588)與武周延載元年(694)之間。此經是孝道明王(日)、孝道仙王(月)、孝悌恭王(斗)的信仰來源。從唐代《赤松子章卷四記載“孝道仙王一十八征山神將籙”可推知孝道有法術傳承。從許遜、吳猛諸位真君的事蹟得知他們擅長驅邪、治病、破廟等法術,例如學者魏斌研究廬山的宮廷廟山神(廬山神的信仰原型為蛇),裏面涉及到佛道之爭和地域信仰的問題。孝道的法術傳統直至北宋還存在,北宋政和六年(1116)的《濟瀆廟靈符碑》與北宋時期的《真君鎮蛟鐵符摹刻記》都可印證許遜降伏蛇妖的事蹟。

至於南宋淨明的後續影響,許蔚老師指出元代淨明道現存主要文獻是道論,只有五篇文字,收在《凈明忠孝全書》,但是不見法術和儀式留存。元代與南宋淨明傳統完全不同,故只講南宋淨明法。

通過細讀《靈寶淨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序,許蔚老師指出南宋初年發生兩次降經事件。一次是建炎二、三年周方文參與的在渝水舉行的六真降經,另一次是紹興元年何守證在江西玉隆萬壽宮進行的許遜降經。結合淨明經法,參考地方誌、墓誌資料,許蔚老師考證了周方文的籍貫家世和修道經歷,認為他是創造淨明教法的關鍵人物。


image.png


在初次降經的六真所降經目中,《高上月宮太陰元君孝道仙王靈寳淨明黃素書》與修煉有關,是比較重要的早期降經。《靈寳淨明黃素書釋義秘訣》對於考證比較有用。這一次降經產生了大量的儀式文獻,就是傳統意義上的淨明法,包含《太上靈寳淨明法序》、《太上靈寳淨明入道品》、《太上靈寳淨明法印式》、《太上靈寳淨明秘法篇》。同一期又出了《太上靈寳淨明飛仙度人經法》,與《太上靈寳淨明秘法篇》有承遞關係,也有改動。在《靈寳淨明院行遣式》中涉及在《太上靈寳淨明飛仙度人經法》出來之後弟子如何佩授。《天樞院都司須知行遣式》涉及到具體的傳度儀式。《太上淨明院補奏職局太玄都省須知》、《天樞院都司須知格》的職格都是凈明傳統特有的,沒有融入《天壇玉格》的系統中。

許蔚老師重點介紹了淨明法第一期降經出現的印的種類和用途。天書雲篆“淨”字,在許遜等人的傳記中都出現了。在清代流傳的許真君藥方還需要使用“”字元。其中《淨明法主之印》用於行移《太上淨明之印》在傳度儀式中還在使用。

對於第二次降經,許蔚老師重點介紹《靈寳淨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簡稱《伏魔秘法》)。在第一期淨明法文獻《靈寳淨明黃素書釋義秘訣》中,周方文提及六位真師答應將授卻未來得及出的《九老帝君迴屍起死之經》。初次降經活動兩年後金兵南下,洪州地區陷落,故有紹興年元年許遜降經所授的《靈寳淨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伏魔秘法》與儀式相關部分主要是幾枚印,其他部分主要談內修。這些印用來驅邪治病,跟印相關的“日君訣”屬於靈寶法。兩次降經之間有傳承關係,可看作是戰亂之後去完成前人未竟的事業。

談及淨明法的影響,許蔚老師認為《淨明秘法》和《飛仙度人經法》影響深遠。《飛仙度人經法》本身作為靈寶大法出世的;《淨明秘法》的法術和儀式內容又影響到靈寶法。金允中的靈寶大法把《淨明秘法》和《飛仙度人經法》分開對待,認同以《靈書中篇》為核心的凈明《度人經法》即是靈寶大法,不完全認同以凈明《靈書》上、下篇(品)及《黃素真文》為核心的凈明法或者凈明院法。金允中的靈寶法成為了淨明,在道的層面,他認為孝道明王之教就是明王,在教義上提倡淨明“七事”;在法的層面他借鑑淨明法改造了靈寶大法的傳度儀式,第一,他放棄了靈寶十戒,採用了淨明十戒,其次,他採用凈明符券,並稱之為“靈寶本法”,第三,他設計採用《日宮孝道仙王》、《月宮孝道明王》、《九州都仙太史》等專狀。 許老師指出了這裡出現的訛誤:依據淨明法,原來是日宮孝道明王和月宮孝道仙王。

元綱飛步既見於《飛仙度人經法》,也見於《淨明秘法篇》和《洞神上品經》。金允中不太接受《淨明秘法篇》的內容,他一方面直接繼承《飛仙度人經法》的作法,一方面從靈寶法體系內的《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來間接學習《淨明秘法篇》。金允中對於淨明法並不完全瞭解,例如他批評天臺靈寶法的《元始洞經》咒語部分是梵音胡證,實際上這個文本的出處是《淨明秘法篇》。

最後許蔚老師講到“制十魔法”,其中制鬼魔、陽魔、病魔、境魔之法這四種應用了與凈明法有關的內容,表現為強調誦凈明《靈書》,並且運用《凈明法主印》與《凈明延生符》。在《上清靈寶大法》中提及的伏魔法是“誦凈明寶經一過,佩《上清九老伏魔印》”,許老師猜測這裡的印就是《伏魔神印》,由此見南宋淨明法第二次降經的影響。幽科常用的靈寶科儀,見於王契真編纂《上清靈寶大法》、周思德編纂的《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都存有《靈寶淨明解十傷符》。在幽科普渡的時候涉及對於靈魂的召請和救治,因橫死者沒有正統的祭祀,被認為可能為厲。十傷符對於不同類型的橫死進行救拔,為亡靈解除困擾。橫死亡靈可通過道教的祭煉得到解脫,體現了道教的救濟方式。



image.png


陳文龍老師講授的主題是“宋代靈寶派的發展與變革”,他認為宋代靈寶派的特點是科儀尤其發達。靈寶派在宋代非常興盛,一個分支是以閣皂山為中心的宮觀道派,另一分支是民間道派。經過一系列的發展,南宋時代以浙江為中心的民間道派影響很大。靈寶派所傳科儀文本豐富,包含了王契真的《上清靈寶大法》,這些法也包含了後來增加的內容。陳文龍老師依據其論文《閤皂山宮觀史及其靈寶傳承世系考》介紹閤皂山宗壇的傳承,20082010年他兩度去閤皂山,搜集了出土的碑刻文獻,結合閤皂山志,寫成此文。

根據《閣皂山志》收錄的南宋時期的《記閣皂登覽》(周必大)和《閤皂山景德觀記》(楊申),唐代道士開始修建宮觀,朝廷賜名“閤皂觀”,經歷毀損與重修,南唐時閤皂山道觀改名為玄都觀。宋真宗祥符元年(1008),玄都觀避諱改稱景德觀。根據周必大於乾道九年(1173)《記閤皂登覽》,與慶元二年(1193)年《崇真宮記》的記載,當時閤皂山道觀的“道士數百人”,規模龐大。

陳文龍老師結合一些墓誌碑刻,進一步釐清閣皂山道脈發展的線索。首先是宋甲戌紹聖元年 1094)景德觀道士知在的墓誌銘提到:“大內特賜靈寶大師敕牒”,陳老師認為這個封號與靈寶派有密切關係。政和八年(1118),徽宗遂升格景德觀為“崇真宮”,賜給元始萬神銅印用授法,標誌朝廷承認閣皂山宮觀成為可以授籙的宗壇。

另據《宋故歐陽法師地券》、《閤皂山威儀經教大德楊希淳五方石之一》,可以看出閣皂山道士授了“正一盟威籙”,使用五方真文的鎮墓石。 閣皂宗壇的發展一直到明代。宋代和元代的影響很大,到明代已經比較衰落。

接著,陳文龍老師介紹浙江的東華靈寶派,這一支派主要在民間流傳,其法脈源可追溯至葛玄、陸修靜。寧全真是東華派的關鍵人物,寧全真師從王古和田思真。根據收錄在林靈真撰的《靈寶領教濟度金書》之《嗣教録》,寧全真所授的法是靈寶玄範四十九品、五府玉冊符文”。因《上清靈寶大法》署名“洞微高士開光救苦真人寧全真授,上清三洞弟子靈寶領教嗣師王契真纂”,得知王契真授法於全寧真,而王契真本人的名字卻不在《靈寶源流》的譜系當中。陳文龍老師的解釋是王契真創立的東華靈寶派是一個走向民間的道派,故而他在譜系之外。


image.png


東華派的構建策略非常清楚。關於如何使經成為人們可以讀懂的文字,採納《靈寶玉鑒》的“四譯 ”,就是經典有四次轉化:大梵玉字八威龍文 確定三十六部尊經改天書玉字爲今文。《上清靈寶大法》增加了“第五譯”,將三十六部尊經之文發展爲靈寶大法。 此外,東華派的構建體系中包含了七經八緯十玄修用。


image.png


陳文龍老師指出南宋時期出現了法、籙、職的分離,這個現象表明至少在民間道教內,舊的道教傳承法則發生變化,出現新的傳承方式。南宋時期,道教的變革是產生了許多法,經是法之本,法是經之用。《上清靈寶大法》與《太上靈寶淨明飛仙度人經法》是以《度人經》爲原型加以改造。另一類法是新構造一套道法體系,如《無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和《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書大法》。這些道法典籍同時也分別是天心、淨明、神霄、清微四個新興符籙派的基礎經典,幾乎都包含各派的神靈譜系、修道升遷的職位、修行道法等內容。最後,陳老師總結道東華派法的出現是重要的變革,與現存民間科儀文獻有契合關係,元代林靈真與《靈寶領教濟度金書》,明代的周思得《上清靈寶大成金書》都與東華派有傳承關係。

在課後討論環節,預習人陳源爲道長、袁玉梅分別回答了主講人許蔚老師提出的有關淨明法兩次降經的關係,以及對初次降經所授的各經之內部差異這兩個問題。在解析儀式文獻疑難詞句時,預習人吳雲霞、陳源爲道長朗讀了相關儀式文獻,並解釋了文獻所反映的南宋淨明法產生的時間,以及《上清靈寶大法》的“七經”概念。許蔚老師對預習人的回答作了更正和補充說明。

  在互動交流環節,呂鵬志教授詢問南宋靈寶符籙派梵咒的讀法,探討“引”與“二合”這兩個在佛教經典中常見的注音方式,吳楊老師用梵文語音特點解釋:“引”就是母音的加長,“二合”是上一字的聲母與下一個字的聲母韻母拼合。根據道藏大藏經秘咒的轉寫和改寫,呂鵬志教授認為司馬虛Michel Strickmann提出宋代以降道教密教化的道教taoïsme tantrique確有見地    

 

image.png


  西南交通大學趙川老師提問是:《靈寶淨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中出現的“上清九老帝君神印”,是否是早期道教經典中提到的“九老仙都君”。許蔚老師的回答是,兩者在文字上接近,但是功能不同。“九老帝君印”是用於“驅邪”的,而“九老都君印”是用於“行移”。呂鵬志老師指出九老帝君可能就是九老仙都君,因為《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有曰九老帝君,仙都大神

  博士吳雲霞對照石刻閤皂山威儀經教大德楊希淳五方石與《太上洞玄靈寶滅度五煉生屍妙經》,發現二者文字略有差異,詢問石刻在書寫中遺落了“靈寶”二字,另外“上清法師”是否是指上清派。陳文龍老師以考察中搜集的其他鎮墓石文獻說明經典在實際使用的時候會省略部分內容。呂鵬志老師說明“上清法師”這裡指代的是法位的品階,不是宗派的名稱。

  課程微信群的討論集中在兩點:其一,宋代符籙派的籙與三山籙的異同 ;其二,南宋各派科儀文本之間互文轉述現象的原因。

  對於第一個問題,許蔚老師指出行法和受是兩回事,南宋淨明法自己沒有,也不要求必須受行淨明法的道士配中盟是金允中的理想,不是實際情況。創立混元法的雷時中也認為不必去宗壇受,誠心行法即可靈驗。第二個問題,儘管各派文本都有看似相互轉述的內容,也不能說靈寶法是各家的共同底本。看文本的演變,現存各家大法都是較為晚期的抄本,道藏本的王氏大法底本應是明代抄本,已經根據金氏的批評修改過。金氏大法與王氏大法都根據各自所見,或認同的傳本,增加或融入了淨明的內容。金氏大法不喜歡淨明法的部分,對《飛仙度人經法》比較多吸收。原因可能在於王氏大法吸收了淨明法,所以他就批判了。因此,處理這些道教文獻要注意編修者的立場地方傳統和抄本文化特徵。

延續課堂對於道教秘咒的討論,三罡指出淨明秘法篇的神咒與佛楞嚴咒有相似的詞句,許蔚老師和李政陽博士也表示有相同的看法,再次印證宋代道法與佛教存在緊密聯繫。呂鵬志老師還針對課討論遇到疑難詞句涉及太歲紀年法了補充解釋



image.png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