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5日20時20分,由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宗教研究中心開設的“道教儀式”線上課程第十一講“正一道、全真道二分天下的格局與明清道教儀式”教學錄像在ZOOM視頻會議室播放,本講由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趙川老師和金堂縣道教協會會長楊三善道長主講,課程預習人為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碩士研究生王蔚林、趙光偉、徐靖焱,聆聽課程直播的師生近百人,武漢大道觀像往常一樣組織道衆集體觀看了本次課程。
趙川老師首先以明太祖朱元璋為《大明玄教立成齋醮儀範》所寫的《御制玄教齋醮儀文序》引出當時正一道與全真道二分天下的情況。接著趙老師講述了明清時期正一道的發展狀況:總體來説,明代是正一道處於繁榮興盛的時期,明太祖朱元璋奉行三教並用的政策,以儒教為主,以釋、道為輔;明成祖朱棣尤奉真武,聲稱靖難成功是得了真武神之助;仁、宣、英、代、憲、孝、武等朝對道教既崇奉,又抑制;明世宗朱厚熜是明代崇道最盛的皇帝,先後寵信道士邵元節(龍虎山上清宮)、道士陶仲文等人,均封真人,授禮部尚書;明世宗之後的皇帝大都對道教採取抑制態度,但這種抑制態度也只是相對於前人來說。此外,趙老師還介紹了白玉質陽平治都功印和青玉質灌頂國師之印,從這兩枚印章的質地和形狀可以看出明王朝對道教的推崇態度。雖然明王朝對道教採取崇奉政策,但依然有相應的管理制度,例如設置道教管理機構玄教院、制定道士管理制度和宮觀管理制度等等。清朝統治者對道教主要采取抑制政策,他們入關之前信奉薩滿教,入駐中原后接受佛教,因此對道教缺乏興趣,乾隆以降,道教首領地位一再被貶降,統治者也加强了道教的限制。
隨後,趙老師介紹了明清時期全真道的發展狀況。根據陳教友所著的《長春道教源流》可以看出,入明以後,全真道步入衰落時期,分裂為諸多小派獨自活動,明清兩代,各派系不斷繁衍、分化,其中龍門派是勢力最大的派別,為明清後期最昌盛的道派,更是全真道的代表。龍門派的傳播中心集中在江南,因而受南方正一道的影響,表現出與正一道融合的傾向。至清末,各地全真道龍門道士,大都兼行祈禳齋醮,全真與正一在宗教行持方面漸無多大區別。龍門派的發展尤以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幾朝為最盛。其間支派繁衍,不少支系更流傳至近現代,如白雲觀祖庭、龍門霍山派、龍門覺雲派、龍門南宮派、龍門碧洞宗、武當山龍門派,等等。接著趙老師介紹了一個代表性清代道觀遺址,該遺址位於重慶,其主要建築包括有戲樓、天井、正殿、經堂等,在經堂后有一座前後室的雙室石室道士墓,其後室正壁中央有一個牌位,上面記載著墓主人的身份。之後趙老師還提出一個問題:以長春真人劉淵然墓葬為代表,有一些道士墓葬内的石棺是用鐵鏈懸挂起來,這樣的做法是否有宗教意義?最後趙老師還介紹了與武當山有關的考古發現與文物,例如江蘇江陰市葉家宕墓地「周溥墓」出土受生牒等等。
接著楊三善道長開始講授四川金堂古真多治道觀舉行的太上金籙受生填還預修寄庫鴻齋,該法事屬於清代四川流行的廣成科儀,其内容主要分爲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講述受生填還的思想來源。道教“受生填還”的神學基礎來源於《太上老君說五斗金章受生經》與《靈寶天尊說祿庫受生經》兩部經文,楊道長引用這兩部經中經文説明受生債的來歷,欠“齋”不還的後果以及填還受生的好處。隨後楊道長引用了《祿庫經》和《五斗經》來説明人們所欠下的“債務”是由許諾給本命元辰的元辰錢、所借貸的祿庫錢以及五斗注炁三部分組成。第二部分講述了受生填還科儀,楊道長以表格的形式對其進行了詳細的介紹,説明受生填還并非是單一的法事,其節次比較繁瑣。爲了讓大家直觀地感受現場氛圍,楊道長還播放了錄像《貢祀諸天》。受生填還的核心步驟是虔備所負欠的受生債,禮請相關神明(五方五老、五斗星君及天曹地庫等)蒞臨壇場證盟,當壇清點、交割入庫。這步驟看似簡單,與人間還欠款的步驟也差不多,然而在人間不到一個小時的工作,放到壇場上去做,沒個三五天,根本拿不下來,原因何在?這是因爲法師們在壇場上除了要完成受生填還這個工作,還得將蘊含在道教經典中的深奧教理教義通俗易懂地展示給信眾,以達到教化的目的,這便是所謂的“依科闡教”。從《靈寶文檢》中的“九天金錄受生大齋”、科本《受生鴻齋迎庫官全集》可知,受生填還一般是作爲大型齋醮舉行的,這一系列細緻龐雜的科儀,緊緊圍繞《正奏金錄受生全集》、《受生鴻齋迎庫官全集》、《受生填還全集》、《祭享神吏夫丁集》這四本科書展開,楊道長對它們一一進行了介紹。
《正奏金籙受生全集》,簡稱《金籙受生》,一如科名之“正奏”,本科要旨在請神啓事。首先禮請五方五老,呼應《五斗經》中“人之生也,頂天履地,有陰有陽,各有五行正氣,各有五斗所管,本命元辰,十二相屬,且甲乙生人東斗注生。”人由五斗注氣得生的經旨;再禮請九天金籙无量受生真君、南北二斗暨九天之上掌管受生的相關神明,最後宣詞啓事,贊禮託化受生天尊,以發十二大願回向告終。本科以禮請啓事為主,在行事上謹慎謙下,内容多是呼應闡揚《五斗經》,更有一部分直接引用經文,如:東方九炁、始皇青天、 青靈始老、九氣天君 、真人按筆、下注人身、木德結秀、會道合真等。在整個道場節次上,算是真正拉開了受生填還的序幕,相當於凡間運動會開幕式的出場儀式。
《受生鴻齋迎庫全集》,簡稱《受生迎庫》,此科主要是爲了禮請專職鎮庫司財的嶽府受生院六十甲子庫官而設立的,因為庫官乃“統寄庫之曹權”,受生債的入庫工作需要曹官配合、協助。該科不僅融合了《祿庫經》、《五斗經》中的天曹地庫,更是將之推演為六十甲子庫,由此出現了所謂“嶽府受生院”這樣一個類似於總領受生、寄庫等事務的超級機構。從《嶽府受生院曹庫信息表》不難看出,這個機構似乎更加完善、系統,不僅詳列了六甲生人所欠各類受生債的總和,還詳細給出了每甲屬於第幾庫、管事曹官姓氏,最重要的是列出了每甲所欠之經卷,這一點在《五斗經》中有所提及,但原經只敘述了誦經功德可抵折錢分,具體誦多少卷經文未有提及。本科的主題依然是請神,所以行事風格亦是謹慎謙下,因爲所請神員數量大,科本將之分爲六撥來依次禮請,每撥十位庫官。迎來庫官后,便是予以安位,陳情啓事,最後在宣牒回向中告終。
《受生填還全集》,簡稱《受生填還》。在《金錄受生》、《受生迎庫》漫長的請神安位儀式過後,終於迎來了整場法事的高潮即“填還”儀式。因爲承接前面兩科,所以本科出現了“謹遵金錄五斗祿庫受生經旨”這樣的綜合稱謂,從此也可反映出第一部分所講的“在受生填還的一系列儀式中,從思想理論到具體實踐,這兩部經文常常并列使用,作爲受生填還的核心貫穿整個儀式始終”。本科旨在“還債”,即向五斗、天曹及地庫等各部門的神祇信禮后,詳細説明齋主所欠下的各項受生債,之後請三曹對案證盟,享受酒奠香儀,將刊載各齋主詳細欠款情況的文牒焚化。
《祭享神吏夫丁》,簡稱《祭享神夫》,俗稱“賞夫”。相較於前三科的嚴肅恭謹,“賞夫”可謂是最活潑生動的且極具觀賞性的科儀。由於陰陽有隔,且所運輸錢物之巨,又擔心沿途強魂惡鬼搶劫財務,所以產生了“車夫”這一溝通陰陽兩届的底層神祇,作用類似於古代鏢師與現代的快遞小哥,由於職業需要,神夫多是“生前勇猛,歿后剛强。曾爲英雄好漢,力舉百均;今作冥夫,錢推萬貫”,正是因爲他們夙習未消,容易好狠斗勇,于是科儀中便出現了高功法師頻頻叮囑,不斷勸酒勸吃等現象。可以説充滿了凡俗生活氣息,也展現了道教齊同慈愛憐憫衆生的濟世情懷。最後一部分楊道長展示了古真多治道觀受生填還相關文檢。
在課程討論環節,首先,特邀嘉賓徐靖焱博士提問:“受生”與“寄庫”的區別和聯繫是什麼。徐靖焱博士並和呂鵬志教授通過討論對學生的回答作出了補充,其主要內容是“受生”與“寄庫”都是在世所做,其“受生”是還託生所借之債,“寄庫”是生人為死後享福所做的法事,預先焚燒紙錢以備死後使用。
其次,呂鵬志教授提出了如何理解一些儀式分類術語的問題,如關於醮、齋、愿分類如何理解的問題,通过參考法國高等研究學院蔣馥蓁博士学位论文“Models in Taoist liturgical texts: Typology, Transmission and Usage”並與楊三善道長討論,兩者共同對其儀式分類做出了說明,總體得出醮、齋、愿三個儀式都是一種功能分類;呂鵬志教授接著與大家一起閱讀了《廣成儀制·貢祀諸天正朝集》的內容,在與楊三善道長的討論下對其中儀式節次進行了劃分,對其中儀式節次的部分具體內容、節次名稱也作出了探討;在討論的最後,楊三善道長帶領眾人吟讀了“請降法筵證盟修奉”的相關內容。
課後,課程微信群內師友就“受生”與“寄庫”的區別與聯繫;廣成派填還受生科儀表文表筒寫的是往何處呈進、嶽府是否歸東嶽所轄;課程講到為天曹所還“庫錢”,為什麼上面有5路29個孔,而還地府錢則為28個;在廣成科儀中,受生債儀式在整體上是否完全屬於陽事;在天干之後列有五斗,在儀式中他們是否經常放在一起使用,請神時這兩組神的數量分別是多少位,天干是否是十位神,五斗是北斗7位、南斗6位那樣的疊加還是按五個方位請五位等問題繼續展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