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鏈接

Related Links
新聞動態 通知公告 友情鏈接

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宗教研究中心“道教儀式”線上課程 第十二講課程紀要

来源:趙允嘉,閆瑞 时间:2021-06-12

20215192020分,由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宗教研究中心開設的道教儀式線上課程第十二講現存正一科儀之一:授籙教學錄像在ZOOM視頻會議室播放。本講由中心主任呂鵬志教授主講,两位預習人分別爲西南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閆瑞和趙允嘉,海內外近百位師生觀看了課程直播。

image.png

課程前半段,呂鵬志教授以自身經歷幽默地引入本講授課內容後,首先介紹了田野調查地點江西省修水縣和銅鼓縣的地理、歷史與地方文化傳統,又講述了法國漢學家勞格文(John Lagerwey)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譚偉倫教授和贛州市博物館劉勁峰研究員在銅鼓縣考察的故事。三位學者在此次調查中結識了棋坪鎮火居正一道士戴禮輝。戴禮輝道長祖上是從福建武平遷居贛西北的客家人,家中傳承白雲山先天顯應雷壇,壇上所藏秘本《正一填籙秘訣》首列兩首道派詩(派字譜),分別題為西河道派和潁川道派。據戴道長稱,顯應雷壇屬潁川道派,其本人為派字譜中字輩。無巧不成書,福建遷居臺南的高道陳榮盛道長的道壇也稱潁川道壇。這兩個道壇同源異流,均傳承有傳度、清醮、驅邪、度亡四類儀式,可作比較研究。顯應雷壇已傳承五至六代,保存了許多抄本、木板雕刻、法器和神圖,最令人驚訝的是近乎失傳的正一法籙。戴道長將1993年受籙所獲陽憑的封套與其父遺照共同供奉在壇上,雖然封套不能打開,但推測其中可能裝有受籙時所獲陽憑、職帖、職印、關文(口糧關文和騎馬關文)、廿四嶽總牒、冥途路引、法被、面蓋等(參見梅盛,《正一道授籙的新發現》)。這些文件均須在道士百年之後與千里雲馬共同焚化,作為受籙人在仙界任職時的證據,與其受籙時即焚化的陰憑核對是否相符。

戴禮輝道長在其受籙期間曾預先抄錄了一份本應焚化的《上清三洞五雷經籙全卷》,並曾在修水縣戴祥柳道長處購買了樟木版印製的五雷籙文,但二者均不完整。呂鵬志教授在研究戴禮輝道長抄本時發現了其中夾紙,其中記錄了戴祥柳道長的聯繫方式。根據這一線索,呂教授在2011年、2012年兩次前往修水縣調查,發現了戴祥柳道長收藏的大批稱為天師經籙的正一籙,贛西北流傳的正一籙大都源出於此。

戴祥柳道長祖上九代均為道士,傳承的道壇稱“通濟堂”或“通濟雷壇”。戴祥柳道長雖然主持普濟道院,但仍是不出家的火居正一道士,屬於“天師科派”,與清微派有密切關係。戴道長所收藏有二十餘種不同的籙,每一種籙又由若干道不同文件組成,大宗的籙甚至需打印上百頁A4紙。戴道長收藏的籙包括童子籙、伏魔籙、真武籙、天醫籙、文昌籙、血湖籙、六壬戒籙、求財籙、延生籙、七元籙、三元籙、九真妙戒籙、應感籙、玄女籙、淨明真戒籙、都功籙、盟威籙、五雷籙、大洞籙。其中後四種專門授予道士,從低到高依次是都功籙、盟威籙、五雷籙和大洞籙。此外還有陞神籙、觀音籙、拔亡籙、十王籙、大符籙、小符籙、小黃籙等。現在天師府授籙法事所用的都功籙即是在戴祥柳道長處征集到的四部老籙基礎上電腦排印的。

接下來,呂鵬志教授又講解了贛西北正一派火居道士舉行的傳統授籙法事,其中最關鍵的部分是“填籙”與“度籙”。填籙是填寫籙文,即將受籙人的姓名、出生時間、籍貫、由北斗七星中哪一位星君主照、受籙日期、所受何籙、所受職銜等信息填寫到籙上,又或用朱筆勾畫重要內容、註明籙文需要上呈至天界什麼衙門、差遣哪位將帥遞送、受理籙文的神祇的頭銜名號是什麼。為了同學們更好理解,呂教授先請預習人閱讀了戴祥柳道長藏《天壇玉格》秘訣抄本所載都功籙應呈衙門及所差官將,又結合自身經歷解釋填籙的目的在於確保呈寄神界衙門的信息準確無誤,這一點與世俗公文相仿又更嚴肅。填籙在授籙中極受重視,被視為內秘,不輕易外傳。呂教授展示了銅鼓縣戴禮輝道長的修水弟子古小春道長過紅墨筆(預先填寫)五雷籙中三十六雷將諱字的圖片、填好並與呈籙表、疏、篋皮一同捆起來的籙、戴祥柳道長在授籙法事過程中給籙開光點眼的照片及戴祥柳道長主持的兩場授籙儀式的照片等珍貴田野資料。

關於授籙法事的儀式程序,呂鵬志教授先展示了戴祥柳道長家傳科儀書《清微正宗》記載的授籙法事節目,其流程複雜精細,相當傳統古舊;又展示了銅鼓縣戴禮輝道長所行三旦四夕授籙法事的節目表。呂教授向同學們講解了部分節目的具體做法,並進一步指出在戴禮輝道長的法事節目中,除掛勘宣秘、陰陽簽憑、職奏各宮、傳度衣缽四個節目外,其餘均是道教醮儀的儀節。為使同學們更直觀地感受儀式過程,呂教授請吳楊老師播放了戴祥柳道長在授籙法事中為“金符籙祖”開光點眼的錄像,並詳細解釋了錄像中戴道長的動作。

課程後半段,呂鵬志教授重點介紹了贛西北所見正一籙實物的價值和意義。一方面,這一發現有助於我們認識什麼是籙。相比於大部分人都見過的符,籙的內容要豐富得多。以五雷籙為例,籙分三卷,上卷開頭為籙首法辭,其次為說明解釋五雷籙分卷緣由、性質、作用的引言,然後是羅列各種神祇的名諱、圖像,召請神祇的道符或咒語,或者列舉這些神祇部下將吏,最後結語再次強調五雷籙的作用,並點明籙為道門內部秘傳,只能“傳授有道之人”。以上是狹義的籙,而廣義的籙不僅包括籙本身,還包括與籙搭配的幾十道文件。呂教授又以五雷籙為例,詳細講解了與籙相配的經和請法辭,合同及文憑(包括陰憑和陽憑),職牒、職印與謁簡,金符籙祖,功德與火牒,仙簡和旌封等等。其中除經、籙、請法辭外,均可稱為“附贈”。

另一方面,贛西北現存天師經籙是可資比證的田野資料寶庫,可以作為實物證據來印證和解釋《道藏》及藏外道書中有關道教法籙的記載。呂鵬志教授舉了三個例子。首先,贛西北天師經籙不僅對應朱權《天皇至道太清玉冊》“正一諸品法籙”條所述34階法籙中的17階,贛西北經籙搭配也與《天皇至道太清玉冊》“正一諸品仙經”條中列舉的與籙相配的經相符,證明了朱權所謂“經乃籙之體,籙乃經之用”是歷史事實。其次,贛西北戴祥柳道長所藏五雷籙上、中、下三卷籙文及相配之經《上清三洞開天風雷禹步制魔妙經》在明《道藏》也有記載。這部經對應了《道藏》中《太上洞玄三洞開天風雷禹步制魔神咒經》(約出於北宋末或其後)。而三卷籙文則正對應了《道法會元》卷六十五“三炁雷霆諸部聖位”條中“洞真品”、“洞玄品”、“洞神品”,所列雷神名號、數目及屬下吏兵也基本一致。最後,據台灣成功大學丁煌教授《〈正一大黃預修延壽經籙〉初研》,臺灣道教會庋藏1947年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於上海授予臺北商人許進林《正一大黃預修延壽經籙》共有243道文件,其中很多文件與戴祥柳收集的板刻錄文基本相同。如此,這兩個版本便可以互相比勘,比如台灣《大黃籙》中四道通啟文在贛西北資料中總稱為“四驛火牒”,依照台灣本可以校正贛西北手抄本中的文字錯誤,而依照贛西北本又可以重置台灣本中被搞錯亂的圖文順序。又如台灣本與贛西北本中“金符籙祖”所配歷代天師讚詩,因誤將第一代天師張道陵的讚詩誤植於第二代天師像後,以下各代天師讚詩依次錯簡。此誤可依南宋道士白玉蟾《武夷集·讚歷代天師》校改。

image.png

最後,呂鵬志教授總結道:第一,贛西北保存和流傳的天師經籙圖文豐富,語言文字雅正,授籙法事精緻複雜,充分證明道教是高級宗教(higher religion;第二,贛西北偏僻山區發現大批天師經籙表明調查研究道教儀式有必要“上山下鄉”,深入鄉村社會;第三,在贛西北發現天師經籙一事也表明,道教學界應更重視田野調查,借鑒歷史人類學historical anthropology的研究方法,才能進一步發掘散佈在中華大地的珍惜資料。

在課堂提問與討論環節,呂鵬志老師分別向兩位預習人提出符與籙的區別和聯繫、經與籙的聯繫、陽憑與職牒的不同、附贈包括的文書、現存金符籙祖存在嚴重錯簡的原因這五個問題,並邀請了永修天師宮崔振聲道長對預習人的回答進行補充解釋。崔道長首先解釋了第三個問題所附陽憑(參見戴禮輝口述、藍松炎、呂鵬志編著《江西省銅鼓縣棋坪鎮顯應雷壇道教科儀》,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14,第305頁)中的“拜受”、“隨受”、“連受”、“陞受”以及“奏充”、“奏封”、“牒封”、“職封”等術語的意思。崔道長解釋道,道士受籙有時會同時由低至高受多種籙,最低的是拜受一種籙,稍進則為隨受一種籙依次類推。另外,歷史上也有在授予一種內籙(道士所受的籙),同時授予兩種外籙(普通信眾所受的籙)的情況,其中內籙為拜受,外籙則為隨受和連受。奏充指受籙時主法官授職予比自己法職低的弟子,奏封是申請上級賜予自己平級的官職,牒封即為請牒,指主法官代天授職於比自己高階的弟子,職封普遍見於各種受籙情況,是伴隨受籙而產生的普遍的受職動作。

崔道長補充道,陽憑存在的意義是道士羽化後焚燒,去到天曹地府中與陰憑相核對。職牒主要是身份證明的作用,類似於身份證件。陽憑更傾向於法事勘合。呂鵬志老師將職牒比喻成學位證書,陽憑記錄了道士所受各種籙,類似於大學課程的成績單。關於職牒的花押、心印、印章等名詞,崔道長也做了詳細介紹:花押最開始是受籙道士和祖師爺約定,打卦后三卦皆允即可使用;心印在明清時期較為固定,是北斗七星本命符化而成,依據出生年月對應不同的星君,由此對應不同的心印。花押是除簽名外一種防偽的手段。心印是與自己神將約定的密碼。

隨後,崔道長介紹了受籙法事過程所產生的文書,主要包括以下幾類:1.籙。籙的本體包括籙圖、請法詞以及籙對應的法、戒律、經等,大部分在《道藏》中均有記載;2.在受籙的法事過程中所批覆的文書,如陽憑、火牒、功德表等;3.授籙過程中,會授予受籙弟子作為天庭官員所必須取得的東西,如法印、朝簡、簡帶、策杖、符等;4.附贈的核心是旌封。十二旌封,授予大洞部時授予,如獲道玉印、金函玉詔、蒙恩玉表,其他籙階的附贈材料在授予過程中有一定的隨意性。一方面是依據各個道壇準備情況,或有不同,有時是代表性的實物,有時是象征性的文書。另一方面是名稱的改動。有些會給予代表性的實物與其相應,上附有文字“上帝頒降獲道玉印”、“上帝頒降飄功表帶”等,具有一定的使用性。若沒有實物,則會給予受籙者象征性的文書,上書“上帝賜”、“上帝恩賜”等字樣。這樣的散件即稱為“附贈”,仙簡也屬於“附贈”之列;5.金符籙祖,在龍虎山的受籙體系中是正當性、合法性、在教理教義上的合規性的代表,並不屬於“附贈”,不同的籙壇會授予不同的“信物”

最後,崔道長解釋了為何除龍虎山外,其他地區的金符籙祖皆存在錯簡問題。崔道長說明金符籙祖為受籙合法性的證明,即使有傳抄錯誤,後人也不敢更改。而龍虎山保存有歷代(至六十代)天師讚詩的手抄本,校對籙本時依據的便是此本,因此龍虎山授籙使用的金符籙祖中的讚詩是正確的。

課後,在課程微信群內,趙允嘉同學分享了他與崔振聲道長針對課上一處疑難詞句(課程PPT第五張)進行討論的觀點,課上呂老師認為“法慕道,名登紫府;闡玄妙,職進丹臺”兩聯係藏頭詩,並採納了薛聰同學的意見,在兩聯首字前分別增補了“修”、“敷”二字。但崔道長認為此處可能並非藏頭,“靝”、“(赤氣)”在道教語境中有特殊的含義,分別代表“天”與“地”,不必過度解讀。在崔道長觀點的基礎上,趙允嘉同學認為“法慕道”一句的“慕”字或有問題,詞性與下聯不能對仗,且句意與同聯“法”字衝突。

image.png

呂鵬志教授致電江西銅鼓戴道長後進行補充道,此陽憑封套對聯由其父親抄錄,戴道長也不知其是否藏頭,崔道長認為橫額從右至左依次為 “天、日君讳、月君讳、地”。呂教授認為對聯後四字對仗,前三字並非對仗。而武漢大道觀程誠金道長則認為此聯通常為法名的藏頭聯,並分享了木刻陽憑封套的圖片資料,展示了上面的對聯。

image.png

    木刻陽憑封套,武漢大道觀程誠金道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