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儀式與中國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10月26日議程
第一場(20:20-21:20):
傅大士彌勒分身形象的思想淵源
Ø 講者:陳志遠(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
Ø 評論人:甘沁鑫(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
Ø 主持人:甘沁鑫(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
摘要:記載傅大士傳記的文獻都宣稱其人為彌勒分身下世,弟子慧集是傳播這一形象的重要推手。對比關於彌勒的經典描述,傅大士的彌勒分身形象既不同於兜率天宮靜默說法的上生信仰,也不同於將世界整體帶入美好世界的下生信仰,而主張彌勒居於兜率天的漫長時間裡分身下化,從而既保持上生信仰的和平主義性格,又滿足信眾個體被拯救的訴求。這一彌勒信仰的新形態,借鑒了六朝南方流行的觀音信仰,《首楞嚴三昧經》關於彌勒分身的描述,是佛典中唯一支持新說的依據。本文認為,熟悉該經的另一位弟子慧和可能參與了對彌勒分身形象進行理論建構,反映出建康僧界知識資源對地方宗教領袖個人魅力(charisma)的塑造。
第二場(21:30-22:30):
贛西北授籙文憑釋録簡介
Ø 講者:閆瑞(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碩士研究生)
Ø 評論人:崔振聲(湖北省孝昌縣青山古觀)
Ø 主持人:陳文龍(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
摘要:眾所周知,全真道的傳戒儀式與正一道的授籙儀式是現存兩大道派各具特色的傳授儀式。正一道的授籙奏職儀式所受之“籙”為“廣義的籙”,即除“籙”本身(包括籙首法辭和該籙圖文),還有經、請法詞和各種附屬文件, 其中文憑便是其中之一。文憑包括陽憑和陰憑,亦稱合同。陰憑在授籙過程中當壇焚燒(化籙),上呈天庭與地府,而陽憑則由受籙人隨身佩奉,百年之際,在繳籙儀式過程中隨其尸身羽化焚燒,去往天界任職時與陰憑核對。若陰陽文憑相合,則可登真成仙。文憑詳細記載了授籙法事及受籙弟子的基本信息,如此次法事所授何籙和相應籙職等,其意義不僅在於道士羽化後起到驗明身份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關係到道士登真後在天界任職時的權利和地位。原香港中文大學研究員、現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呂鵬志教授曾經調查研究贛西北地區道教授籙儀式,公佈了授籙法事過程中頒發的陽憑實物影印件 ,後來又收集到同源的陰憑照片。本文首次對陰陽文憑予以釋録,並簡要介紹其圖文內容,以便學術界從一個側面了解精緻複雜的道教授籙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