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儀式與中國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11月11日議程
第一場(20:20-21:20):
從推關斬煞法事看贛西北普庵佛教道士所用的閭山法
Ø 講者:楊仁昌道長、譚偉倫(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
Ø 評論人:林振源(臺灣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
Ø 主持人:林振源(臺灣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
摘要:勞格文與葉明生於九十年代初在閩西北發現了「普庵教」。普庵(1115-1169)原是宋朝的一位禪宗和尚,但閩西北的傳說故事中說他原是一位道士,為了拯救被妖精迷惑的妹妹(一說夫人),偷換了妖精的雲掃(塵拂)而變得法力高強。普庵的剃頭亦被說成是使用雲掃時的意外,把中間的頭髮掃去而變成禿頭,但始終留下了兩邊的頭髮。在台灣,普庵會附身於乩童。在福建普庵成為當地儀式專家的祖師,是半佛半道。在廣東北部,普庵被供奉在醮儀文壇上的附屬壇,專門用來對付非正常死之魂魄。
第二場(21:30-22:30):
滇西北白族道教儀式傳統研究——以麗江玉龍縣楊姓道壇爲中心
Ø 講者:蕭霽虹(雲南省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段鵬(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
Ø 評論人:林振源(臺灣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
Ø 主持人:林振源(臺灣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
摘要:道教自傳入雲南,即對滇西北的白族等少數民族地方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麗江九河白族鄉的楊姓道壇興盛於清代咸同年間,其傳承譜系目前可回溯7代,與大理劍川和鶴慶、迪慶維西等地白族的建醮、授徒等儀式長年互動不斷,保存有百餘冊清代、民國時期的道教科儀文本,涉及經、科、符、咒、印等種類。結合史志文獻對楊姓道壇所存科儀文本進行梳理考證,其道教儀式的傳統,諸如歲時節令爲主的道教諸神成道紀念日舉行的慶賀儀式,又有以生命週期迴圈相關的祈嗣、求壽、度亡儀式,以及傳承道派的傳度等儀式。這些道教儀式傳統融入、豐富了白族地方社會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