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儀式與中國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11月12日議程
第一場(20:20-21:20):
天授河圖,護國佐命——南北朝至唐代道教河圖經法及儀式的基礎研究
Ø 講者:白照傑(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
Ø 評論人:吳楊(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
Ø 主持人:謝世維(臺灣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摘要:目前已爲學界所知的河圖大醮是中古後期時常舉辦的道教護國儀式。有關此儀式的最早記載出現在“正一法文經”中,但此儀式實際擁有非常複雜的經法背景和變遷線索。南朝道教(尤其上清教團)興起後,曾圍繞讖緯等傳統中的“河圖”觀念建立起一套次級經法系統,其中含有若干河圖相關儀式。這套次級經法系統中的河圖(普告)大醮,與唐以前出現的《升玄經》之間存在潛在關聯。但彼時河圖大醮可能只是一種觀念,而並無儀軌,未被真正付諸實踐。入唐後,經李含光等著名道士努力,河圖(普告)大醮從理念變爲現實。晚唐時期,杜光庭對河圖大醮儀式進行重新調整,可能在其中加入懺儀,而後又以新製作的河圖大醮的儀式框架爲基礎,製作出名爲“河圖醮品”的數十種儀式。
第二場(21:30-22:30):
唐代長安太清宮的“朝獻”儀式
Ø 講者:吳楊(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
Ø 評論人:白照傑(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
Ø 主持人:謝世維(臺灣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摘要:繼東漢桓帝祭祀老子之後,隋文帝利用北方當地的道教儀式資源,以醮儀崇祀老子。唐高祖繼承了這一新興傳統。高宗時官方祭祀老子形成了儒道二元、多儀式中心並存的格局。兼有祖廟與道宮性質的太清宮被玄宗興建起來,是尊祀老子的主要儀式場所。太清宮儀式革新的核心問題,爲統一儀式的原理與動作,使之符合老子作爲皇家先祖與道教尊神的根本屬性。玄宗以太廟享禮爲藍本,用儒家“事生之禮”的理念改造儀式細節,並引入世俗朝禮、道教章儀、醮儀等因素,製造出儒道混合的“朝獻”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