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儀式與中國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11月15日議程
第一場(20:20-21:20):
莫月鼎使者符法的作用與傳派——以明抄本《九炁雷晶碧潭使者大法》爲中心
Ø 講者:許蔚(復旦大學中文系)
Ø 評論人:謝世維(臺灣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Ø 主持人:酒井規史(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商學部)
摘要:莫月鼎使者法是元明時代所流行的神霄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種,但對其内容,迄今爲止,學界仍知之甚少。《道法會元》、《法海遺珠》收録有衆多的使者法傳本或者相關文本,同時傳世明清抄本也多有使者法傳本或者相關文本,爲我們深入研究使者法的作用方法與流行變貌提供了條件。對這些文本進行仔細的甄別,雖然並無法完全認定哪一种爲莫月鼎使者符法的原貌,但可據此歸納出莫月鼎使者符法的常式,進而理解這一法術成長的機制。
第二場(21:30-22:30):
清代以來浙南石倉的儀式傳統初探
Ø 講者:巫能昌(復旦大學歷史學系)
Ø 評論人:許蔚(復旦大學中文系)
Ø 主持人:許蔚(復旦大學中文系)
摘要:明代中後期以來,大量福建移民進入浙南,在一定的程度上形塑了該區域的社會文化。處州府松陽縣的石倉就形成了以清代中前期閩汀籍客家移民為主的鄉村聚落,以客家人為主的移民不僅帶來了山區開發所需的人口,促進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還帶來了祖籍地的文化傳統,尤其體現在神明和祖先崇拜,以及宗教儀式方面。文章將延續此前關於石倉神聖空間的討論,主要依據儀式文獻和口述訪談,對清代以來浙南石倉的宗教儀式傳統和相關實踐進行初步的梳理,重點關注移民帶來的宗教文化與當地原有宗教文化之間的關係,以及宗教在移民在地化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