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鏈接

Related Links
新聞動態 通知公告 友情鏈接

“道教儀式與中國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分組討論紀要: 許蔚《莫月鼎使者法的作用與傳派》

来源:供稿:趙允嘉 时间:2022-03-14

“道教儀式與中國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

分組討論紀要:許蔚《莫月鼎使者法的作用與傳派》

北京(香港)時間2021111520: 2022: 35道教儀式與中國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在ZOOM視頻會議室舉行了兩場學術報告。其中第一場由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教授酒井規史先生主持,復旦大學副教授許蔚先生宣讀了論文《莫月鼎使者法的作用與傳派——以明抄本〈九天梵炁雷晶碧潭使者大法〉為中心》,評議人為臺灣政治大學教授謝世維先生,數十位來自海內外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出席了本場會議。

image.png

一、論文發表

許蔚教授首先介紹了莫月鼎其人。莫月鼎,名起炎,法名洞一(或作洞乙),號月鼎,吳興(今浙江湖州)人,生於南宋寳慶二年(1226)四月二十九日辰時,從建昌鄒鐵壁受張使者符法,自居為王侍宸下第六代演教嗣師,主要活動於蘇州地區。入元後奉詔進京,但很快即辭老還吳中。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正月二十六日羽化於蘇州王繼華家,葬長洲縣(蘇州附郭縣),享壽六十九。傳弟子王繼華、金靜隱、許無心、陳靜佳、馬心吾、潘無涯、張雷所(即張善淵)等。除金靜隱與張雷所於玄妙觀修行,其餘幾人均非道士。明代以後使者法主要傳承於玄妙觀道士系統。

image.png

莫月鼎所行使者法在元明之際影響力極大。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1359–1410)曾梳理宋元以來所流行之道法,認為“神霄自汪、王二師而下,則有張、李、白、薩、潘、楊、唐、莫”,此“莫”即莫月鼎。

許教授在研究淨明法與靈寶法的關係時,曾提出了“常式”概念,即宋明道法科儀文書中未言明做法,僅稱“法事如常”的部分。許蔚教授也將這一概念引入了對使者法的研究,當確定莫月鼎使者法的基本內容後,即便某一儀式文書不曾寫明是莫月鼎法,但若其中包含較多與莫月鼎法相同的內容,也可認定其為莫月鼎法。

(一)抄本概況暨莫月鼎使者符法的傳派

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明抄本《九天梵炁雷晶碧潭使者大法》(以下簡稱“抄本”),《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有著錄。抄本略有殘缺,第十九葉有題記,末葉有跋文。跋文敘述了抄本謄寫者郭任大得法始末。萬曆六年(1578)春,郭任大於玄妙觀蓑衣仙房徐姓道士乞得法本,在震澤(今江蘇無錫)白洋之村謄抄。其中玄妙觀蓑衣仙房即今蘇州玄妙觀蓑衣真人殿,南宋淳熙(1174-1189)初為何蓑衣敕建,初名通神庵。

該抄本内容依次包括〈主法〉、〈師派〉、〈將班〉、〈訣〉、召合(擬)、〈召咒〉、〈大召興雷咒〉、〈坐運内玄功〉、〈莫宗師談玄〉、〈海瓊祖師咒〉、〈太乙囘風咒〉、〈太乙發火咒〉、〈九天太乙轟雷掣電月孛雷君收風訣〉、〈召歘火咒〉、莫月鼎論書符(擬)、〈秘訣〉、〈符形〉(筆法、〈雨符〉、〈晴符〉、〈敕召雷神〉、〈伐邪符〉、號頭等)、〈發用〉、〈風雨檄〉(檄、封套、雷檄符形、雪檄秘字)、〈玄中秘旨〉、〈勾雷秘要〉、〈走路〉、〈雷碗妙用〉、〈發檄妙用〉、〈雷霆行遣〉、〈祈日檄〉、〈祈雪檄〉、〈月鼎宗師傳〉、吳師聖敍、郭任大跋。

將抄本與《道法會元》中《九天碧潭雷禱雨大法》(以下簡稱“大法”)相比較,可見二者間在傳承上有交叉之處。抄本〈主法〉依次為昊天至尊金闕玉皇上帝、勾陳星宮南極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九天雷祖大帝。較大法而言,抄本無浮黎元始天尊,而有南極天皇大帝,似更合理。抄本〈將班〉為鄧、辛、張、天雷部、神雷部、龍雷部、水雷部、二十四炁神、七十二候神。較之大法,少陶帥及社令雷部、水雷部(北方雷)、火雷部(南方雷)等。張使者除名號為“雷霆飛捷報應伐惡使者張天君珏元伯”外,其分不同職事顯現不同形象,與大法完全一致。

更重要的是,抄本有〈師派,而大法中無此節。〈師派〉提供了一份非常重要的名單,使我們能夠了解使者法的源流。如末尾的“嗣法姑蘇都紀雲林郭貴謙”還見於《玄妙觀志》中記錄的碑文上,其人為蘇州道紀司都紀。這與抄本跋文中法本源自玄妙觀蓑衣仙房的記載也相符合。而“嗣法”兩字為抄者自稱,這可能說明謄抄者郭任大所得法本源出郭貴謙所抄,其再次謄抄時保留了郭貴謙的信息。〈師派〉首部的汪火師、王文卿、白玉蟾一般作為神霄派的標誌,上官二三則是我們熟知的王文卿的弟子。通過此抄本,我們首次得知了上官二三名希庚,且有兄弟上官八(名日昇)。〈師派〉中最重要的一條訊息為莫月鼎之師鄒鐵壁。鄒鐵壁,名夢叟,與王文卿同為建昌人。抄本記載鄒鐵壁坐化於“王侍宸殿”,這與各種莫月鼎傳記中鄒鐵壁在家病故,因而僅傳張使者符法之說不符。若抄本之說為真,則一方面,鄒鐵壁坐化於“王文卿殿”強調了使者法的師承正統性;另一方面,這也說明鄒鐵壁可能不是沒來得及傳授其他道法給莫月鼎,而是只願傳授使者法。這是宋元道法傳授中的常見情況。莫月鼎之後的王繼華、李復陽、“浦雲吳真人”均與此前已知使者法傳派相一致。席應真的列入略顯奇怪,可能與周玄貞有關。而周玄貞則是使者法在江南影響甚大的重要因素。

image.png

(二)《道藏》所見“使者法”傳本與使者符法的常式

《法海遺珠》《道法會元》中收錄了多種名為“使者法”或內容為“使者法”的傳本。其中《斬勘飛捷火雷使者大法》《六一飛捷秘法》《雷霆三要一炁火雷使者法》《雷霆歘火張使者秘法》《太乙捷疾使者大法》《上清飛捷五雷祈禱大法》《雷霆祈禱秘訣》七種並不具備使者法常式的符法,姑稱“准使者法”。許蔚教授逐一分析了這些“准使者法”,它們或是召六丁、或是並無使者法專門內容、或是涉及“清微化”問題,又或是坐功常式並非使者法的“斗激天河”。相對的,包括明清內府抄本在內的各種使者法傳本都認同或沿襲了“斗激天河”的使者法常式。

image.png

接著,許蔚教授簡要提示了〈一稱金〉、〈召雷咒〉(唵吽吽三檀那韓)、〈赤鴉咒〉、〈戰雷章〉等涉及斗姥法與使者法拼接的內容,及其如何在道教系統和雷法系統中產生影響的問題。許教授還介紹了使者法體現的“一體三身”概念,並指出,署名為白玉蟾提出的這一概念不僅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是廣泛地表現在道法實踐中。

(三)“莫月鼎符形”與莫月鼎使者符法的一筆成符

許蔚教授發現,《道法會元》卷九十五《雷霆飛捷使者大法》給出了“莫月鼎符形”與“王侍宸派符形”兩種並列符形,該法本均未選用。而“莫月鼎符形a型見於《先天一炁火雷使者秘法》《先天一炁火雷張使者祈禱大法》《先天雷晶隱書》《玄晶雷章》《先天一炁雷法》《雷霆六乙天喜使者祈禱大法》《先天六一天喜使者大法》《九天碧潭雷禱雨大法》以及《九天梵炁雷晶碧潭使者大法》,細節雖有差異,大體仍屬一致。其中,除《九天梵炁雷晶碧潭使者大法》外,《先天雷晶隱書》《先天一炁雷法》《雷霆六乙天喜使者祈禱大法》《先天一炁火雷張使者祈禱大法》也都含有莫月鼎詩文或與莫月鼎有關的文字,《先天一炁火雷張使者祈禱大法》中“啓師”部分還出現鄒鐵壁、莫月鼎等人名字,可知均與莫月鼎使者符法有密切關係。

image.png

許教授指出,正宗的使者法“無散形,無聚形”,要求“一筆成符”。因為莫月鼎認為“一炁一咒訣”的做法將斷絕先天之炁,無法成符召出使者。莫月鼎傳記中也稱其傳出符形各有不同,但自有章法,即“筆法”。“無散形”的要求與一般的雷法不同,是使者法的特點。但《先天六一天喜使者大法》《先天一炁雷法》等數種同樣使用“莫月鼎符形”的傳本也提供了散形選項。這說明大多數人更希望使者法之符具有散形作用。

image.png

image.png

(四)結論

傳統的道教史寫作,將神霄派視為祖師歷代相承的整體。但許蔚教授認為,相關文獻中“師派”的內容未必可靠。除了“師派”的歷史性敘述外,還應通過法術內部邏輯核證這些法本是否屬於同一傳承,判別其可靠性,才能進一步依據它們書寫道教史。

二、評議與討論

評議人謝世維教授高度肯定了許蔚教授此篇論文的學術價值。此文是許教授一系列莫月鼎研究中較為重要的一篇(其餘的還有莫月鼎傳記、畫像等的研究),不僅提供了新材料,也給出極為精彩的分析。首先,此文根據復旦大學所藏抄本補充了《道法會元》《法海遺珠》等藏內經典的不足,為學界提供更好的視野。其次,文章中對莫月鼎使者法的分析極為透徹,如以“斗激天河”作為判定使者法的標準,提示了大家一個辨析材料的新思路。

image.png

(一)評議人提問

謝世維教授稱,許蔚教授的研究啟發了我們如何理解南宋至元、元末至明的法術發展過程,即在十三世紀至十四世紀,尤其是十四世紀中,“神霄”進入“清微”的變化極為重要。就莫月鼎使者法而言,其本為王文卿家族內部傳承的道法,是一種地方性法術。而地方性法術在發展過程中分化出多種不同的樣式,如《道法會元》《法海遺珠》中存在眾多“張使者法”,其中就存在千絲萬縷的複雜聯繫。使者法從家族性傳播到地方性傳播,最終成為一個完整的、廣泛流傳的法術。在此過程中出現的眾多與使者法有關的法術,形成了一個法術叢。通過許教授的研究,可以將其中“斗激天河”型法術認定為“使者法”,但其餘法術與使者法間的關係仍待進一步探討。謝教授認為《先天雷晶隱書》《玉音乾元丹天雷法》是重要的使者法傳本,可以之考察使者法與斗姥法間的嫁接關係。從《玉音乾元丹天雷法》至《先天斗姥奏告玄科》是龍虎山誥斗法的重要發展環節,至婁近垣時已成為全國範圍流行的法術,其間仍可看到使者法的影子。但許教授認為《先天雷晶隱書》《玉音乾元丹天雷法》是對使者法和斗姥法相當不成功的嫁接,謝教授希望許教授可以更深入地論證這一觀點。

謝世維教授認為,早期雷法常為“多體元帥法”,後世“獨尊一帥”的做法與使者法有關。但莫月鼎從鄒鐵壁處只得到了使者法的傳授,其傳承是不完整的。莫月鼎張使者法在周玄貞的推崇下不斷提升影響,在龍虎山後成為非常重要的法術。那麼從“多體元帥法”到“獨尊一帥”和“一體三身”可能是由於傳授中的遺漏或故意遮蔽造成的,是一種歷史因素發展的結果。謝教授也指出,白玉蟾便提出過“一筆成符”的主張,是出於文人精英對內煉的偏好。但書符卻是一種非常規矩的過程。那麼使者法的“一筆成符”和“散形”之間是否也存在這種問題?謝教授認為,許蔚教授的精細考證揭示了“康旻”“子華”原均指“汪火師”,而非後出的“康旻即摩利支天”。那麼是否可以認為張使者法與汪火師的咒法有一定繼承關係?最後,謝世維教授還提到,張宇初提出了以“斗激天河”作為判別張使者法標準的权威式論斷,那類似張使者法的其他法術要如何選擇這樣的判別標準?

(二)報告人回應

許蔚教授感謝謝世維教授的提問,並作出回應。許教授認為,謝教授提出的“法術叢”概念非常適合“莫月鼎使者法”的眾多傳本。這一法術叢中的“斗激天河”型使者法及其他“准使者法”可能是共同流傳,只是在周玄貞後“張使者法”影響力愈大,其他使者法漸漸隱沒(但並未消失)。雖然通常的“莫月鼎使者法”並無“誓咒”,但誓咒一定與使者有關,辛帥、鄧帥各有其單體誓咒。十四世紀神霄法清微化則涉及到兩個問題,一個是新法術不斷湧現,一個是舊有法術在實踐中不斷簡化。《道法會元》中清微法吸納了各種法術傳統中的將班、帥班,但並沒有採用與之相配的召合法術,仍以清微法的符來召將。而神霄法如何完成清微化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需要將道法、儀式、行道及文簡系統等眾多層面統合討論。

對於《先天雷晶隱書》《玉音乾元丹天雷法》的問題,許教授稱,莫月鼎使者法之“斗激天河”特指南斗。而各種將使者法與斗姥法拼接在一起的法本中則是北斗,這就引發了張使者到底歸屬於北斗還是南斗的問題。而且這些將二法拼接起來的法本中,斗姥並不參與召合過程,其實際意義有限,故而稱其“不成功”。但斗姥法的確還是對使者法造成了影響,如後來將“康旻”認為是“摩利支天”即是一例。

許蔚教授認為,“一體三身”的問題,及早期是否有“多體”還是分開的“單體”則要單獨討論。依照目前保存下來的文本來看,只有張帥涉及到“一體三身”,鄧帥、辛帥均是單體。至清代抄本則常見“召全帥”,將全部將帥均列入。而關於“一筆成符”的問題,許教授認同謝世維教授的觀點,承認這種認為“散形”會打斷“先天一炁”的觀點是一種文人化的主張,是“不得人心”的。正如許教授文中提到,這可能是因為鄒鐵壁未將相應的“散形”傳授給莫月鼎。至於“使者法”與汪火師咒法的關係,更可能是一種文本上的沿用。新法術也是在前代流行法術的基礎上改造而成的。最後,許蔚教授認為張宇初對於莫月鼎使者法“斗激天河”的分判標準是可靠的,這種可靠性是可以通過各種傳本內容核證的,而非單純出於張宇初的天師身份。類似的情況也見於張宇初將“水火相激”作為“雷門法”的判斷標準。

(三)參會學者研討

李遠國教授亦對許蔚教授此文給予高度評價。李教授強調,無論是神霄派、清微派還是正一派傳承的雷法,均是源自宋代產生的新道法。這種新道法建立在符咒罡訣和內丹學基礎上。在雷法之前,對符法沒有任何理論性闡述,王文卿、林靈素和張虛靖三位雷法大師將道教符法與陰陽五行理論相結合,賦予了符法系統性的教理依據。在此之前,符法中並無“散形”和“一筆成符”的矛盾。神霄派流行後,將符法施用分為三類:一是有形有相,二是有形無相,三是無形無相。研究雷法和符法必須要關注這一根本性變化。與此同時,受到密教咒法的影響,唐以後道教也出現大量全新的梵文咒語。雷法中還存在大量新出現的神明。從雷霆三帥逐漸演變出數百位雷部將帥,與這些將帥相關的道法也有數十種,在明清時相關的民間法教則難以計數。這些新出現的信仰對象仍是源自雷霆三帥。這一現象也可以通過圖像學途徑進行研究。此外,神霄法至今仍在被一些民間法教傳承,臺灣學者王秋桂曾於四川江津考察過當地的神霄法傳承。

最後,呂鵬志教授提示,陶金曾在《中國道教》發表過針對蘇州誥斗科儀的研究,其科本中“啟師”儀節中亦有“上官真人”,但在此之前還有數代祖師來自密教“紫光法派”。由此可見,蘇州的神霄法也受到了密教影響。

image.png

(供稿:趙允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