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儀式與中國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
分組討論紀要:李遠國、李黎鶴《冥府審判:歷史故事的生動再現》
2021年10月22日20時20分至21時20分,“道教儀式與中國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於ZOOM會議室中舉行了分組討論。本次會議由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李遠國研究員分享論文《冥府審判:歷史故事的生動再現》,主持人為廣州美術學院謝波副教授,評議人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張總教授。李遠國教授在提交會議的論文中,具體介紹了一套收自四川宜賓的清代冥王圖。這套冥王圖內容極其豐富,將許多歷史故事,運用具體形象的藝術方法予以生動的展示,用以勸善濟世,教化民眾。但本次報告的內容重心不在論文,而是側重展現論文的背景知識——道教水陸畫與水陸齋醮的歷史源流。
一、報告內容
在報告論文之前,李遠國教授首先講述了幾個重要問題:“一、關於水陸畫的研究中,有無道教水陸畫?二、其中有無道教的水陸齋醮科儀?”並表示,這是目前學界研究水陸畫與水陸齋醮所面臨最為重要的問題。關於這兩個問題,李教授接著做了詳細的解答。史料證明,唐代道教已有自己的水陸大醮,它始源於魏晉道教的三官考召儀,且與南北朝以來流行的黃箓齋關係密切。至清代,又被稱為水陸大齋、水陸醮齋,並有科儀法本傳世。道教的水陸畫始見於晚唐,有著獨立龐雜的鬼神譜系。時至今日,保守估計有超過30000多件明清道教水陸畫存在。
隨後,李遠國教授又對水陸大醮進行了講解。道教水陸大醮,又稱為冥陽淨醮、冥陽大醮、水陸冥陽、水陸大齋、水陸道場,或稱為天地冥陽六道四生孤魂滯魄無礙夜齋。對於水陸大醮最早的記載為唐末杜光庭的《錄異記》:“仙人許君居世之時... ...一夕,夢神人相謝,云:再顯名氏,無以相報,請作水陸大醮,普告山川萬靈,得三官舉明,可以證道。君依教修之,遂成道果。自此水陸醮法,傳於人間,成都道士楊景昭說此。”這條史料不止說明唐代道教已有水陸大醮,更是將道教水陸大醮的歷史推至“仙人許君”的名下,並有“水官和訟”之說。
關於“仙人許君”,李遠國教授考諸道經史籍,在南朝齊梁陶弘景《真誥·甄命授第三》中找到相關材料,確定其為許斗。陶弘景在其中註:“斗為仙品,而猶被水官之逼者。”所述事件與杜光庭《錄異記》所言契合。更進一步講,陶弘景指出這條史料是來自於茅小君茅衷,“茅小君去五月中失日有言云:華僑漏泄天文,妄說虛無,乃今華家父子被考於水官。華僑之失道,由華騎之佞亂,破壞其志念。華團、華西姑者,三官因之以試觀,試遂不過,僑於是得有死罪,故名簡早削奪,尋輸頭皮於水官也。”可見“被考於水官”的不僅僅是許斗,還有許朝、華僑、華騎、華團、華西姑等人。也證明魏晉道教已有三官考校儀式,而這正是道教水陸大醮的始源。
道教水陸齋醮中奉請的對象與超度的亡魂非常廣泛,幾乎包括了六道衆生。奉請的對象有歷代帝王、屢朝天子、秦皇漢武、唐憲宋文、公卿省臺、藩臬府縣、儒林名士、登壇大將、秉節元戎、武將兵丁、琳宮羽士、肅寺僧人、羽士緇流;超度的亡魂有衙門吏役、官署公差、各行匠藝、班門妙藝、木匠窯戶、漁樵二戶、占卜星相、術士清客、市廛客旅、鄉里農家、俊俏兒郎、頑嚚子弟、母子雙亡、絕體亡身、無衣孤魂、乏祭窮魄、㾦聾盲跛、飢凍癃殘、乞丐殍亡、江中船戶、河上渡夫、土精木魅、古怪山妖、魑魅魍魎、精崇遊魂、魔靈應世、修羅道衆、無間幽魂、冥途餓魄、餓鬼道衆、山林走獸、胎生卵生、甲族羽族鱗族、畜生道衆、懷胎含孕、生卵伏雛、壇會道衆、各門宗親、三界十方、九幽五姓、六道四生、仙蓬貴厰、靈堂鬼席、寒林幽戶、天仙真人、法士仙靈。陳復慧編有《水陸大齋普召孤魂全集》《水陸大齋迎請符簡全集》《水陸大齋傷亡天醫全集》三種經書,專門講述水陸大齋的儀式與理義。
南宋末年出現了鄭所南(1241-1318)關於煉度的專著《太極祭煉內法》。同時,南宋時期編纂的幾部齋醮儀範總集,都有關於煉度儀的專篇。例如由寧全真授、林靈真編的《靈寶領教濟度金書》三百二十卷,關於煉度儀軌的記載就有二十多處。另外,寧全真授、王契真纂的《上清靈寶大法》六六卷和金允中編的《上清靈寶大法》四五卷,也有大量關於煉度儀軌的記載。因此,可以肯定,在北宋末年和南宋時期,煉度儀已廣泛流傳於南宋地區內。
李遠國教授對於水陸大醮做了總結,指出其始源於魏晉時期,是由正一派的三官考召儀演變發展而成,且與黃籙齋、九幽儀、煉度儀、酆都考召儀關係密切。唐代時興起,流行於宋元明清,一脈相承,千古不絕。
而水陸畫於晚唐逐漸形成體系,分為道教水陸畫、佛教水陸畫。從宗教儀軌與社會民俗信仰的需求出發,其發展經歷了兩條路徑。道教的水陸畫,始見於晚唐,出自四川,借鑑的是各類真靈圖、朝元圖,有着獨立龐雜的鬼神譜系。佛教的水陸畫,始見於北宋,亦出自四川,借鑑的是各類壇城圖、 變相圖。而道教的水陸畫始於張南本。黃休復《益州名畫錄》記載,唐僖宗中和年間,僖宗駕回長安之後,府主陳太師於寶曆寺置水陸院,請張南本畫天神地祇、三官五帝、雷公電母、嶽瀆神仙、自古帝王、蜀中諸廟一百二十餘幀,千怪萬異,神鬼龍獸,魍魎魑魅,錯雜其間,時稱大手筆。張南本所畫的天地神祇題材極其豐富,包括了中國古代社會的天神地祇、道教諸神靈仙、鬼怪精靈,卻未見一位佛教的佛菩薩,因此當為最早的道教水陸畫。而佛教水陸畫則被認為是由蘇東坡最先請人繪製。南宋宗鑑編《釋門正統》記載:我朝蘇文忠公重述水陸法像贊,今謂之眉山水陸供養,上下八位者是也。同時,也是蘇軾明確提出了水陸畫像這一概念,從而將水陸畫的稱謂推至北宋。
對於道教水陸畫的用法,李遠國教授也做了詳細的講解。他指出道教水陸畫懸掛於道壇,被用於齋醮科儀中。並根據寧全真授、林靈真編《靈寶領教濟度金書》卷一證明道教水陸畫是以三清、北極、天皇、九天、六曜、北斗、三省、三官、五老、五嶽、四聖、二府等神靈為主尊,宋代已經進入道教的道壇。
李遠國教授講到,四川是水陸畫的發源地,有著悠久的歷史與有序的傳承。道教水陸畫的題材與內容也非常廣泛,幾乎包括中國社會神祇信仰、祖先崇拜的所有偶像。至明清時期,道教水陸畫中吸納了佛陀、觀音、地藏等幾位偶像。正如李翎所說:中國本土的道教是沒有邊界的,中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鬼神觀就是道教形成的土壤。中國在宋代以後,重新建立了一個新的神鬼系統,佛陀、菩薩已經不再是外來的佛教聖者,而是中國的神明。隨後,李遠國教授還介紹了多幅有代表性的道教水陸畫與相關文物材料。
二、提問討論
張總教授首先高度稱讚了李遠國教授的報告內容。他表示,李遠國教授在演講過程中,例舉了大量道教文獻資料相互配合佐證;在論述中對道教水陸畫整個演變過程(特別是起源),都具有非常清楚的分析。同時,張總教授非常認同李教授提出的“法教”概念。張總教授指出,中國歷史上有儒釋道三教,其中道教與民間宗教關係最為密切,它們互相融合吸收。因此,研究“法教”等民間宗教是從宗教學理論層面上對整個體系的探討,是非常有意義的。
當然,在水陸畫中道教與佛教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張總教授在此簡要介紹了佛教的水陸畫。於載體而言,一般佛教水陸畫的作品體現在兩大部分:一為寺廟,二為卷軸畫之類較為輕便、可以移動的作品;於依據而言,關於佛教水陸畫最為有名的有兩個依據:一為《天地冥陽水陸儀文》,二為《法界聖凡水陸儀文》,這些也恰恰與道教形成了對比。張總教授對《天地冥陽水陸儀文》與《法界聖凡水陸儀文》進行了簡要介紹,並表示二者對比之下,《天地冥陽水陸儀文》的名稱具有道教色彩,《法界聖凡水陸儀文》則符合佛教構成。《法界聖凡水陸儀文》採用基本的佛教六道輪迴觀(天、人、阿修羅、地獄、惡鬼、畜生),上有四聖,合之為“法界凡聖”。末尾張總教授提出一個觀點,認為”中界“與”下界”的排列順序是相對固定的,而“上界”(或“正位”)的主神則根據不同宗教有所不同。如陝北等地寺觀存跡所證明,佛教、道教與民間信仰等皆可用此體系進行宗教儀式活動,區別只在上界“正位”(寺窟正壁)主導仙佛神祇之不同。
最後張總教授提出問題:關於李遠國教授所展示的《地藏十王圖》,其在道教體系中是何位置?有無上下層關係?李遠國教授對張總教授的提問做了簡單回答,指出大量《十王圖》都是以三清、太一、十王為結構的,只有少量的幾幅圖中有地藏菩薩。因為地藏和十王之間的關係可能早於道教中的十王信仰。而對於討論環節中談及的東嶽與泰山問題,李遠國教授表示,東嶽泰山不止一個——東嶽大帝有五、六個,他們名稱不同。也許道教的十王上面為天尊,畫在冥府成為十王,他們的關係是相互對應的,就如同紫微大帝與酆都大帝的關係,是化身關係,不存在重複。
(供稿:王盛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