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鏈接

Related Links
新聞動態 通知公告 友情鏈接

“道教儀式與中國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分組討論紀要: 陳文龍《內煉與儀式——越南河內道教神像畫探析》

来源:供稿:趙允嘉 时间:2022-04-19

道教儀式與中國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分組討論紀要:

陳文龍《內煉與儀式——越南河內道教神像畫探析》

北京(香港)時間2021102220: 2022: 35道教儀式與中國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在ZOOM視頻會議室舉行了兩場學術報告。福建師範大學教授陳文龍先生在第二場發表了題為《內煉與儀式——越南河內道教神像畫探析》的論文。該場報告由廣州美術學院副教授謝波女士主持,評議人為湖北孝昌青山古觀崔振聲道長,數十位來自海內外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出席了本場會議。

論文發表

陳文龍教授首先介紹了此篇論文之緣起。陳教授曾參與法國學者、瑤族道教專家多米尼克·勒梅爾(Dominique Lemaire)主持的越南河內道教文獻整理項目,此篇論文即是該次合作的成果。勒梅爾教授的藏品中有三幅特殊的越南岱依族(在中國稱壯族)道教神像畫,其中兩幅為紙製,另一幅則繪於布上。這三幅神像畫的尺寸規格和圖像結構基本一致,均描繪了道士或法師通過儀式與神靈溝通的場景。此論文主要以該布製神像畫為主要研究對象,分析了畫作的用途及其與道教內煉的聯繫。

image.png

陳文龍教授優先考察的是此畫的用途。曾有兩名越南學者分別出版過越南道教畫和儀式畫的圖冊,均將類似的儀式畫稱作“引香路”。但此畫中一處題字稱“天路圖章詞表。世代子孫承接玄門法道早晚使用。”陳教授據此推斷此圖可能供奉於道壇之上,與道法傳承及道士早晚功課有關。此外,在越南南寧府發現的抄本《僧教金單秘密》、中國貴州發現的抄本《太上朝天秘旨》《先天秘旨大法》也展現了類似的場景。《太上朝天秘旨》中配有內煉圖案和存想圖案,並有拜章儀式所用引道圖;《先天秘旨大法》也寫明“高功想妙玄伏表等候回罡風世界玄關”。從貴州民間抄本的題名和內容可以發現,這類圖像是道教內部秘傳之術,且與拜章儀式有關。陳教授認為,不同於中國道教水陸畫,此畫應與拜章儀式和修真路徑圖有關。為了進一步分析此圖的內涵,陳教授將此圖由下至上分割為九部分,並依次為畫中不同形象和主題標出序號。

image.png

1-1圖文並茂地描繪了道士在道壇前伏章的場景,並給出了兩種不同的步罡圖。通過與《道藏》中步罡圖比照,可知序號1罡圖為“豁落罡”,與《上清天心正法》卷五所載一致;同教內人士交流後,推測序號2為“旋風罡”,見載於宋王文卿《沖虛通妙侍宸王先生家話》。圖中左右兩側有“章姓黃”“詞姓陸”的字樣,首字“章詞”也證明圖中描繪的是道士伏章的情景。序號46的道士和閭山師公形象對應了圖中“道堂”“法堂”的文字,也符合部分地區(如閩東)民間道士與閭山師公合作完成儀式的情況。圖1-11112所繪牛頭馬面為地獄場景,是存思上章的第一關。

image.png

陳文龍教授簡要展示了圖1-2及之後的圖片描繪的道士存思到達諸天的場景。陳教授提示了部分關鍵內容,如序“六賊接章”“左師堂”“右聖幕”“四位真人”“地府中界”“五老”“八仙”“東方九夷君”“中央五狄君”“南方八蠻君”“北方三秦君”“天門出現、上清宮天皇府”“接章從事”“玉殿府”“天樞院”“三清”等,並指出了其中誤漏不諧之處。隨後,陳教授又講解了此圖描繪的道士修真過程,其中“羊車”“鹿車”“牛車”代表修真時的“三關”,“銀河運章”亦與修真有關,“婉(姹)女”“黃婆”屬修真隱語,“下丹田”“中丹田”“上丹田”則是人盡皆知的修真用語。圖中天堂與地府同時出現,並不完全符合道教科儀之用,應是為了照應修真主題。《道藏》中有著名的修真圖《黃帝八十一難經纂圖句解》,也與此圖中修真內容相對應。陳文龍教授認為,此圖中這種“存思-修真”的復合主題可能反映了宋元新道法相對於晉唐道教儀式的革新。早期道教上章儀式源自天師道,道士伏章時須“出官”,存思身中真官上天呈章;而此圖中描繪的內容顯示,宋元以後的道教儀式與內煉修真系統結合,上章的路線與修真路線結合,更強調水火既濟,這也符合很多宋代儀式手冊的內容。

image.png

最後,陳文龍教授作了總結。此神像圖畫的結構既展示了道教儀式中道士與神靈的交流過程,也展示了任脈三丹田和督脈三車的修真路線,是一種復合表達;道教儀式外顯的肢體語言、圖畫描繪的神靈故事展示了內在意識的演進;儀式在時間空間上的表達也與修真結合;宋代以降道教儀式邏輯由存神轉向內煉的過程值得研究。

評議與討論

評議人崔振聲道長感謝陳教授的精彩分享,並進一步分享了相關的道教圖像。崔道長展示了其所收藏的道教科儀手抄本《伏表真人圖》。他介紹,類似的秘傳抄本多稱作“真人圖”“飛行圖”“天機圖”“朝謁圖”“朝謁捷徑”等,其中多有“誰人識得此天機,采得真鉛見紫微”的詩句。此詩正如陳教授論文所說,將上章儀式和內煉修真聯繫起來,這反映了道教將人身也視作宇宙天地的觀念。道教功課中有“天上三十六,地上三十六”之語,即是說天上三十六星與人體三十六骨節相對應。崔振聲道長展示的科儀手抄本《萬象圖形》中載有一詩:“元命真人一點紅,徧身遊便到天宮。說與後來學道者,三天門下去相逢。”也反映了道教儀式和內煉的結合。

image.png

崔道長認為,類似陳文龍教授研究的圖像,如果以書冊形式傳承,則多是道士入道時所用的入門書;而以掛軸形式保存的,除了在法事時懸掛,也在傳度儀式相關節次中發揮“法把”“法橋”的作用。儀式所用的“罡路圖”確實會隨時間不同而改變,道士須按陰陽日之別使用不同的罡步。崔振聲道長認為,陳教授展示的神像圖明顯源自中國,但可能因為傳抄之誤,有一些問題,如其中“欲界”“色界”“無色界”明顯有誤。此外,圖1-1中“六賊接章”是非常少見的用法,但《道藏》中《翠虛篇》有“卻教六賊運河車”。最後,崔道長進一步闡釋了“三車昇頂”等圖中涉及的內煉修真概念。

image.png

在自由討論環節,主持人謝波教授轉述了參會學者的文字提問,陳文龍教授分別回應。問題一:勒梅爾教授收集這些圖畫時是否和當地道士法師有交流,當地人對這些圖畫如何理解?陳教授稱當地部分科儀本中有文字解釋,但當地人使用漢字的方式並不標準,難以理解。問題二:圖1-1雖然標識了“道法二門”,但全圖內容完全是道教內容,幾無法教元素,是否缺失了法教部分?陳教授認為,民間道士常兼修道法,其本身並不介意二者之別。但道教儀式更多以文字形式傳承,法教傳承多通過口傳,故而文獻和圖像都相對較少。問題三:是否可以將“引香圖”理解為道士進香的淵源?《道藏》中是否有相應解釋?陳教授認為,正如崔道長所說,“引香圖”的定名可能有誤,“上章朝謁”才是圖畫的目的。而上香行為的根源可能來自中國傳統祭天活動。問題四:請問陳教授如何看待法國漢學家戴思博(Catherine Despeux)的著作《修真圖》?陳教授稱,在撰寫本文時也再次翻閱了此書,極有啟發。陳教授認為,道教人體修真分為三個部分,一是戴教授研究的“修真圖”,二是“火候圖”,三則是時間。三者合一才能完成修真的目標。在此期間,呂鵬志教授還展示了范華(Patrice Fava)研究員在江西萍鄉收集到的上章秘訣抄本《章秘雲路》和相配的內煉圖像《老君骷髏圖》,與陳教授和崔道長的分享相呼應。

(供稿:趙允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