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宗教文獻”第十二講紀要
2020年12月5日20時20分,由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宗教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宗教文獻”課程在ZOOM視頻會議室進行,由上海師範大學哲學系侯沖教授主講,主題爲“佛教文獻·中土著述(之三):禪宗典籍《壇經》”。
侯教授的講授分爲四個部分。前兩部分主要分享了本次講座受邀的因緣以及個人的關於《壇經》研究經歷。
2006年侯老師在方廣錩教授的提議下參加敦煌本《壇經》的讀書班,並完成敦煌本《壇經》校釋疏義第一章、第二章,該部分收錄於《藏外佛教文獻》第十輯。2007年侯教授進一步有了三點思考。其一,他不同意周紹良先生把敦煌本《壇經》當作“原本”的說法,指出其中付法衣的有關文字明顯是神會滑台大會以後出現的文字。其二,補充了楊曾文教授關於《壇經》諸本之間的演變情况及異同的討論。經過查閱比勘《壇經》諸本,他認爲興聖寺本、金山天寧寺本、大乘寺本、高麗傳本與敦煌本一樣都屬於神會系《壇經》,而契嵩本自成另外一個系列。其三,敦煌本《壇經》中“五祖弘忍”一詞的出現,其實已經是在惠能圓寂之後、七祖出現之時才出現的,《壇經》中出現的禪宗祖統也出現在這個時期。
在旅博本《壇經》出現以後,2011年侯教授比對了諸本,發現旅博本與其他本的出入並不大,只是在出版的過程當中錄文標點問題比較多。在此過程中寫作了《讀旅博本〈壇經〉三得》,後來經過修改成爲《現存〈壇經〉的祖本》一文(《古典學集刊》第一輯),指出菏澤神會系“傳宗”本《壇經》就是現存諸本《壇經》的祖本,在後來的傳抄、流傳過程中有所增减。
2014年,侯教授於“孔夫子舊書網”發現並拍得了“洪武六年”閭山雙泉寺刊本《壇經》以及其他三個覆刻本,考訂其爲契嵩本《壇經》。通過列表分別比較《壇經》諸本的文字內容,他指出契嵩本《壇經》的編纂是用《壇經》的“曹溪古本”(惠昕本《壇經》)校正了“俗本”《壇經》(“傳宗”本《壇經》),並且大量采納了宋代才出現的佛教文獻《景德傳燈錄》,從此全面開啓了《壇經》加注的模式。
本次講授的第三部分探討了“《壇經》的演變與版本”。侯教授首先梳理了前輩學者的相關研究,依次展示了胡適、石井修道、楊曾文、《慧能研究》、黃連忠等所列的《壇經》演變圖。侯教授在2018年《契嵩本〈壇經〉新發現》一文中做了一個新的壇經演化圖。2020年侯教授對此表進行了更新,增加了《景德傳燈錄》這一影響來源;對永樂南藏本、永樂北藏本、房山石經本做了簡化,統歸爲“語錄本”;與德清勘校本相比,增加了宗寶本加品(宗寶本“行由第一”,無“品”字。後來改爲“行由品第一”,與德清勘校本相似)、德異本分卷並改品題(契嵩本、過渡本、德異本、宗寶本都沒有分卷,但明代以後有的德異本在傳抄過程中分爲了上下卷,改動了十品的品題)等變異本。從敦煌本演變過來,在內容上有變化,而不是不同的版本有變化。以往的研究將版本跟演變混在一起,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如果從內容上的比較出發進行說明,可能會更好。
侯教授通過比對《壇經》諸本對於同一件事情的記載,來分析諸本之間哪些部分互相印證、哪些部分是獨有的。由於敦煌本與存中本共同獨有的文字,遠多於敦煌本與惠昕本共同獨有的文字,而契嵩本與惠昕本共同獨有的文字,又遠多於契嵩本與存中本共同獨有的文字,表明《壇經》演變的軌迹,是依次從敦煌本、存中本、惠昕本到契嵩本。在這個演變過程中,契嵩用興聖寺刊惠昕本一類《壇經》校正了存中本一類《壇經》。就目前所見《壇經》而言,並沒有“曹溪古本”,元明清時期的《壇經》都是契嵩本改編或影響而編成的。
本次講授的第四部分是“從傳衣到《壇經》傳宗”。如上所述,敦煌本是神會系的《壇經》,即今《壇經》“祖本”。而《壇經》的出現與神會强調慧能的傳法是“傳衣”有密切的關係。《菩提達摩南宗定是非論》是神會强調傳衣的著作,通過慧能得到了達摩以降歷代祖師相傳的袈裟,從而確立這一法脉的正統性。《景德傳燈錄》中保存的神會的《顯宗記》也對衣法二者的密切關係進行了强調。但是後來袈裟輾轉流入無住系手中。神會系沒有了袈裟,便沒有了强調自己是正宗的依據。於是只能聲稱由於以往傳袈裟惹是非,故而改傳《壇經》。敦煌本《壇經》中已經有了《壇經》傳宗的說法。這就是《壇經》創作的背景,即作爲“傳宗”的依憑而非著重於內容精確無誤,所以《壇經》的正文中讀不通的地方就很好理解了。
授課結束後,呂鵬志教授感嘆參禪悟道要不立文字,但研究禪宗要“咬文嚼字”、文字比勘、版本校對,而且要不厭其煩。然後就陳寅恪先生《禪宗六祖傳法偈》一文中所發現的偈子文義乖舛、半通不通的問題向侯教授請教原因。侯教授認爲《壇經》不是記述歷史事實,而是編纂,故而難免與正常的認知有差別。比如《壇經》中詳細描寫了神秀在寫偈之前複雜的心理活動,而實際上這部分慧能是不太可能知道的。禪宗六祖傳法偈應該就是類似這類不按照事實來寫的文字。
紀贇教授隨後也提出問題,即《景德傳燈錄》是契嵩本的重要來源,但恐怕不是唯一的來源,比如有的部分則抄自於《聯燈會要》。此外,通過比對《壇經》諸本,紀教授推論敦煌本(完整本)大概是在九世紀初慧能往生一百年後産生的;神會與慧能沒見過面;傳法偈也是比較晚才加進去的;目前看來應該有個比敦煌本更早的版本。不知敦煌本《壇經》具體年代形成的情况到底如何?侯教授回覆說契嵩本的確大量采用了《景德傳燈錄》;至於敦煌本形成的源頭,從傳衣到《壇經》傳宗的這樣一個轉變過程來講的話,因爲慧忠國師提到南方宗旨《壇經》傳宗有問題,可見他在世時《壇經》已有,這是下限。神會在世時,《壇經》應該還沒出來。據此推論《壇經》最早的版本出現的時間應是在神會圓寂到慧忠圓寂之間。
(來源:孔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