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鏈接

Related Links
新聞動態 通知公告 友情鏈接

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宗教文獻”綫上課程第十五講紀要

来源:王蔚林、趙川 时间:2022-11-23

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宗教文獻”綫上課程第十五講紀要

202012232020分,由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宗教研究中心開設的“中國宗教文獻”綫課程第十五講南朝唐宋墓葬出土道教鎮墓真文石刻ZOOM視頻會議室舉行,本講由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趙川老師主講。

趙老師首先介紹了東晉上清降經《真誥》卷十協昌期有關鎮墓的記載,認爲青龍秉氣,上玄辟非,玄武延軀,虎嘯八垂與墓葬所在地理位置的地勢與方位有關,陶弘景對這段文字的注釋可與後世堪輿風水文獻互證,表明陶弘景對堪輿風水術是非常熟悉的。《真誥》所記載的在石頭上刻寫的鎮墓文(簡稱天帝敕告文)在隋唐兩宋墓葬考古材料中均有發現,到宋代又新出現一種與之接近的華蓋宮文。此外,考古工作者還在唐代及以後的墓葬中發現有五精石五星石,前者是將五種不同礦物質原料裝填在石函的不同部分,而後者是用放置在墓葬五個不同位置的五塊石頭分別代表天上的五星。

接著,趙老師介紹了在四川、河南、陝西等地區的唐宋墓葬中比較常見的靈寶天文刻石。靈寶天文共1114個字,包括五方真文672字、諸天內音自然玉字256字、五方五牙玉文64字、三部八景玉文96字、五方魔王姓諱10字、安靈鎮神中元天文16字。唐宋墓葬中的靈寶天文刻石可按照天文的形制分爲五篇真文與諸天內音自然玉字(含安靈鎮神中元天文)兩類。五方真文分東、西、南、北、中五方,每方四科,各科功用不同且字數不等。其中第二科、第三科真文即刻於石上,放置在墓葬中,以起到鎮墓和消災的作用。諸天內音自然玉字分爲東、西、南、北西方,缺少中央,古靈寶經《太上洞玄靈寶滅度五煉生屍妙經》則將安靈鎮神中元天文與之相配,以湊成五方。諸天內音自然玉字也是刻於石上,埋於墓中,用於度脫亡人。兩類靈寶天文刻石在唐宋墓葬中出現的時代不一,諸天內音自然玉字(含安靈鎮神中元天文)刻石在盛唐時期就已在以長安和洛陽爲中心的兩京及周邊地區普遍流行,明顯早於五方真文刻石的出現和流行時代。此外,唐宋墓葬還散見有一些宗教淵源、性質不明的一些真文刻石,尚有待進一步研究。

最後,趙老師總結了鎮墓在南朝隋唐兩宋墓葬中的組合與時代特徵。隋代開始出現天帝敕告文刻石;唐代則新發現有五精石、諸天內音自然玉字刻石,天帝敕告文刻石也繼續流行,不過這些都是單獨出現,尚未構成明顯的組合關係,到宋代,除前幾種刻石得以繼續使用外,五方真文刻石在以成都平原爲中心的川西平原的墓葬中廣泛流行,甚至還出現了不同類型的刻石被組合隨葬的情況。趙老師指出,在道教史研究領域中,考古材料可與傳統文獻互證,並彌補後者的不足,屬新的材料,有時甚至還能藉此提出新的問題或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思路。不過考古材料也因考古發現的偶然性、時代、地域、使用者身份、使用方式、盜墓活動等因素而具有一些局限性。

授課結束後,新加坡佛學院紀贇教授就侯王之塚,招搖欲隱中的招搖二字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指出招搖本爲星名,爲北斗第七星,中國的禮制文獻常會以招搖星來指上方。故招搖欲隱就是指上方想要隱蔽,因爲官做得大,就把坑挖得深,也是爲了在棺槨的上方有所隱蔽。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呂鵬志教授補充了《真誥》中有關吉塚的一條材料。

image.png      

(來源:王蔚林、趙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