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鏈接

Related Links
新聞動態 通知公告 友情鏈接

《韓信復仇記:還都猖愿——道教儺愿》紀錄片分享會紀要

来源:李翔 时间:2023-04-20

《韓信復仇記:還都猖愿——道教儺愿》紀錄片分享會紀要

 

图片2.jpg

2023年3月31日(周五)下午16:00-18:50,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宗教研究中心與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在ZOOM會議室聯合舉辦了紀錄片在線分享會。本次分享的紀錄片是范華教授導演的《韓信復仇記:還都猖愿——道教儺愿》(以下簡稱《韓信復仇記》),該片榮獲2009年第十六屆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合大會影展(昆明)優秀獎。會議主持人是香港大學的宗樹人教授(David A. Palmer),與談人為法國遠東學院北京中心、中國人民大學道教研究中心合作研究員范華(Patrice Fava)教授、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副教授梅林寶(Mark Meulenbeld)老師,以及湖南省民間文艺家協會梅山文化研究委員會副秘書長、懷化學院田彦老師,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呂鵬志教授等亦出席了會議。分享會分為紀錄片放映、專家與談和提問討論三個環節。

 

一、紀錄片放映

 

正式放映開始前,宗樹人教授介紹了《韓信復仇記》的導演范華教授。范華教授是著名汉学家施博爾(Kristofer M. Schipper)教授的高足,也是一位人類學家,收集了大量湖南道教和民間信仰的田野資料,著作頗豐。本片是其作品之一,講述的是湖南地區道士的法事——“還都猖大願”。這是一種長達四天四夜的隆重法事,據說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漢高祖初期,至今已有二千一百余年。傳說韓信為劉邦建立漢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卻被劉邦陰謀殺害,冤屈難伸。因此,韓信在陰間指示妖怪作祟,使得劉邦身染重病。劉邦求醫無效,無奈之下求助於民間高人。最後,一朱姓高功在龍虎山天師的幫助下,抓住了吃生肉的妖怪,劉邦的病馬上就痊愈了。劉邦立即封韓信為王,可以每年在天上坐十天天下,又封在老君壇,受萬代香火。人間若有患難災殃,可以告韓王答救。還都猖大願因此流傳至今。本片記錄的是湖南新化縣的陳德美道長主持的一場都猖願,參與的道長還有陳衡美、陳揚勇、鄒屹山、曾利清等。

    

图片1.png

宗樹人教授致辭

都猖願一共四日,道士們提前会搭建法壇,並張榜昭告三界本次都猖願的情況。首日有起首、蕩穢等法事。“起首”於中堂開壇,高功陳德美道長頭戴元皇帽(頭紥),穿紅法袍,於壇前禮拜。伴隨著鑼鼓、法螺的聲音,高功在門口迎請三界十方神明,通報法事事宜。接著,高功再以火筆於壇左書“一心皈命”四字請本家家主、灶王菩薩,中宮書“紫微諱”,然後跪請諸神降臨。

請神之後,高功變神變壇,存思屋宇法壇變為不同的神殿,屋內的器物、動物變為神器神獸,高功自己則變為“統兵統猖大元帥”,這樣才可以調發猖兵。爾後,高功出壇,帶領道眾謁龍宮請水(專門在河邊舉行請水法事)回壇,並灑淨蕩穢。之後,其餘的道士會“發預報”,禮請三界四值功曹通傳三界,高功此時用黃紙硃砂書“十猖符”。最後,道士們面向大門外,稟陳德美道長的法職,向神界奏明還願事宜。稍晚,謝神誦經等法事舉行完後,首日法事結束。

 图片2.png

都猖願法事準備工作



 

次日先由鄒屹山道長行“先天召煉”之法,召請雷部王、馬、殷、張等元帥。道士請來雷部帥將之後,會殺雄雞祭祀他們,然後書元帥心印,加持前一日的平安符。法事結束之後,這些符還會分給信眾帶回家以保佑平安。此後會進行“發申奏”儀節,法事主要通過書諱誦咒,召請神明,將疏文牒符奏聞天界衙門,然後在露天的架子上,焚化相關文書。之後,道士會再召請韓王千歲並麾下兵馬降臨壇場。影片還特別介紹了這一天的“上纂”和“遊湖塞海”兩場法事。

“上纂”是模仿韓信神話的法事。傳說韓信被害之後,鳳凰銜著韓信的頭顱尋找身體,最終頭身合一,並且被皇帝敕封為神。兩名道士分別抱著木刻韓信的頭顱和竹竿製作的韓信身體,跳特殊的舞蹈,模拟這個過程。幾個回合後,兩位道長將二者拼合成完整的韓王神像,再由高功開光,為神像賦予神性,並與韓王訂立合同,接受供奉。接下來就會舉行“遊湖塞海”法事。道士舉著韓信和五嶽聖帝神像,高唱五嶽聖帝出身的故事在村中巡遊。這一天還有升表祈福、拜五嶽懺等法事,最後在停鸞歇駕中結束第二日法事。               

   

   

图片5.png

图片6.png

 

第三天會進行“封茶山硐”的法事,影片對這一儀式節次做了特別的描述。“封茶山硐”是把高功的魂魄和元氣,封在一根大竹中(象徵“茶山三硐”),這是神話中張天師賜給朱高功的錦囊,該法事即源於此。高功首先會帶領道長們繞著皇壇舞蹈吟咒,以此召請師公教的重要神明——翻壇倒硐張五郎,再吟唱“梅山咒”、“孟公咒”召請梅山大教主、孟公三兄弟降臨壇場。然後,道士們將象徵“茶山三硐”的大竹,安放在壇前,此時,高功存思茶山上硐為逍遙大殿,中硐為猖兵大殿,下硐為會兵大殿,接著掐訣存思,將自己的魂魄寄在逍遙大殿中,用五色布和青線(存變為五色祥雲和黃龍)封住硐口,最後以鎖訣鎖住,完成整個法事。這個法事的每一個環節,都以筶打出陰卦為凖。之後,廚房會做一桌好菜宴請先人,道士亦會請來祖師一起進餐。

   

图片7.png

 

第四日的法事是都猖願的高潮部分,展示韓信神話中抓妖、祭韓信的關鍵情節。這一日,道士伏地請神關告,手執元皇兵牌召猖兵來臨,然後“點兵起馬”,命令十大都猖去抓妖。抓妖之前,道士們會按先天八卦的順序繞行“五嶽大壇”。大壇位於屋外,由竹竿扦插而成,按先天八卦和五嶽八方設置,並裝飾有二十八宿、紫白九星的彩旗。壇中供奉玉皇大帝、韓王千歲、五嶽聖帝等神。供奉韓信的地方,高懸漢高祖賜韓王的封號“東征破楚大元戎軍飛天太乙三齊王爺金甲將軍韓王千歲”。繞壇完畢,高功陳德美道長登壇作法,賜給十大都猖令劍、令旗以及三十六套訣指,令十大都猖捉拿妖魔到壇下。此時氣氛逐漸熱烈,在鑼鼓聲中,十大都猖一起出動,在壇外抓住了穿著黃色衣服的妖魔,押解到高功面前。高功高坐法臺之上,拷問妖魔,是何出身,家住何方。然後命令十大都猖和妖魔比武,結果妖魔不敵,沿著小路逃竄。與此同時,還有各路神明(道士戴著面具扮演)來此報道。高功會一一詢問“你是何神到”,眾神回答信士還都猖願,得文書相請而來助,並留在壇上等候差遣。高功又賜給十大都猖令劍、大(音“太”)刀,斬殺豬、牛、羊為太牢祭祀韓王。這時,十大都猖再次捉拿吃生肉的妖魔到場,在高功處領取令劍,梟首示眾,獻於韓王臺上,又將妖魔開膛破肚,獻過韓王和五嶽聖帝。

图片8.png

图片9.png

然後,眾神中的“勾願使者”上場勾願。因在韓信神話中,妖魔被斬殺了之後,漢高祖的病立即好了,故與之相應,也會為信主勾願,象徵還願法事圓滿。影片最後,是法事的收尾儀節,高功為扮演都猖的道士書“倒猖諱”、宣“倒猖帖文”,請都猖回硐。信主亦模仿漢高祖,抬轎送高功回壇。第四日晚上,高功組織眾人送神歸天,將所有的神像焚化,四天的還都猖大願法事圓滿,影片到此結束。

   

   

二、評議討論

 

影片放映結束後,進入評議討論環節。田彥老師首先向與會觀眾分享了自己的觀後感。田彥老師說,范華教授的《韓信復仇記》非常有啟發意義,作为一名湖南人,对這樣的儀式会感到習以為常,但是范華教授卻用不一樣的視角展示出來,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感受。因為范華教授等國外學者的研究、宣傳,這一地方傳統文化,也逐漸受到本地學者、儀式傳承人以及當地政府的重視。另一位與談人梅林寶老師也分享了自己的觀點。他指出,《韓信復仇記》是第一部以傳統儀式為內容的紀錄片,但是又不僅僅是一部紀錄片,因為它用攝影的方式描述、保存了寶貴的宗教儀式資料,這是用攝影的方式来做學術研究。更為難得的是,《韓信復仇記》還配有字幕,有中、英、法三種語言的版本(實際還有湖南話版)。

梅林寶老師同時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他問道,都猖願究竟是道教儀式,元皇教儀式,還是其他類型的儀式?對於都猖願,實際情況和范華教授曾經期待的情況有什麼差別?這又是如何影響影片的剪輯過程的?最後,《韓信復仇記》英文名為Han Xin’s Revenge:A Daoist Mystery,“mystery”含義之一是一種有儀式性的戲曲,那麼我們究竟怎麼看待都猖願,它到底是戲曲、儀式還是儀式性的戲曲?梅林寶老師也分享了自己觀點,他理解這就是一種靈驗記。

图片10.png

梅林寶老師展示法文版影片

關於影片的拍攝和剪輯過程,范華教授說,這是他首次參加都猖願法事,此前只在舊科儀本上見過。雖然陳德美道長讓他抄寫了科儀本,但由於不懂湖南話,影片剪輯困難重重。最後,在萬益林和陳德美兩位道長的幫助下,影片才最終完成。范華教授也特別保留了湖南話版。至於第二個問題,范華教授說,莎士比亞《哈姆雷特》又譯為《王子復仇記》,韓信神話也是類似的悲劇,取《韓信復仇記》是為了了解儀式和大戲劇之間的關係。“mystery”這個單詞,漢語也譯作“奧秘”,范華教授認為,“mystery”是非常重要的古希臘儀式,研究道教儀式應與之作比較。道教儀式在中國是多元化的,有各種各樣的地方神明的“mystery”,如湖南的韓信、福建的媽祖。西方僅有耶穌的“奧秘”,這和中國是不一樣的。

 

三、提問討論

 

幾位與談人分享了自己的意見後,分享會進入提問討論環節,主要涉及師公教基礎概念和都猖願的宗教分類等話题。

四川大學的張卓老師向各位學者提問到:梅山教的相關文獻中常有“祖本二師”的概念,請教這個概念如何理解?或者說“祖本二師”具体是哪幾位神明?韓信在當地除“韓王”外,是否還有別的名字,如“太尉”或“埠老”的稱謂?

田彥老師回應道:對於“祖本二師”,自己也曾經請教過地方的師公們,他們有不同的說法,一般認為“祖師”為教派較早的宗師,例如創派人;“本師”則是自己的度師,是傳法者。關於韓信的稱謂,當地人非常尊重韓信,故一般尊稱為韓王。范華教授補充道:當地有關韓信的傳說,是歷史和神話的結合。韓信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但他在湖南的活動,卻沒有文物佐證,只有道士保留了他的傳說,而一般人對都猖願知之甚少,這也是非常有意思的現象。

隨後,呂鵬志教授發言說,范華教授將還都猖願歸為道教儀式,而且還提出了“道教社會”的概念,陳德美道長亦是道教高功,田彥老師將此歸為師公的元皇教,而梅林寶老師在冷水江田調時,將類似儀式歸為師道合一的類型。那麼,還都猖願應該如何歸類呢?

图片11.png

呂鵬志教授參與討論

图片12.jpg

田彥老師(左)和范華教授(右)

范華教授認為,以上三種說法其實是一個觀點,即都認為都猖願是師道合一的儀式。但是,更重要的是分析出這個儀式中道教、師公教的因素有哪些。例如,其中韓信、張五郎都是元皇教的重要神明,特別是張五郎信仰,既有咒語和配套的舞蹈,又有名字和神像,是人類學中難能可貴的例子。范華教授又補充道,影片中“道教社會”的概念,並非指整個湖南社會,而是包含道士、師公、仙娘、水師、木匠以及相關信眾的一個“小社會”。除道士外,其餘身份的人也會用符諱,他們深受道教的影響。

北京大學王宗昱教授此時亦參與了討論。他認為,都猖願是什麼,可能不是那麼重要,更需要關注的是,學者為什麼將類似的儀式界定為道教或者巫教。例如范華老師為什麼界定都猖願是道教儺願,這才是重要的。對此,范華教授表示,自己做這個研究,是從道士的觀點出發的,自己反對民間宗教的概念,所謂民間宗教,其參與者並不知道相關儀式的意義,只是單純燒香禮拜,而道士卻知道自己儀式的意義,故不屬於民間宗教。兩種信仰形式的界定,受參與人角度的影響。這種關於“角度”的問題,在自己別的電影中也有體現,如自己的另一部電影《妙峰山廟會》,就是從會首角度拍攝的。

最後,呂鵬志教授再次補充問道:在道教史上,早期天師道有三點革新,即反對殺生獻祭;反對神附體;反對占卜、擇日。而都猖願中道士扮演十大都猖、妖怪,可以看做是附體,三牲祭祀韓王亦有殺生獻祭的特色。因此,都猖願是師道合一的儀式,也是這些矛盾的綜合體,如何理解這些矛盾其實是很重要的問題。范華教授則認為,其實這些並非矛盾。因為都猖願融合了很多儀式因素,比如抓鬼儀式,道教也有。臺灣道教的“禁壇”科儀,有高功抓鬼的節次,鬼也是由人扮演的,最後被高功降服,又轉變為護法神。這和都猖願扮演抓妖怪十分類似,換句話說,抓鬼本就是道教儀式中一直存在的因素。

會議室在線討論至此結束,但中心微信群中對本片的討論仍在繼續。呂鵬志教授在微信群中專門就道士用三牲祭祀韓信,提出了新的看法。他指出,雖然還都猖願名義上是師道合一的儀式,但是三牲是儒家祭天儀式所用的犧牲,而此處用以祭祀韓信,故推測它應該是融攝了儒家儀式的因素。此外,呂教授又專門請教田彥老師“上纂”儀節的含義。田老師在微信群中回答說,新化師公的儀式中,上纂全稱“迎儺上纂”或“拋儺上纂”,儀式內容是將神明的木雕頭像(如韓信、聖公聖母)和用竹竿支架做的身體相接,再穿上衣裳,披紅掛彩,為其變身後,立於壇內供奉。放映會後數日,微信群中依然有關於本片的討論。

本次分享會與會人数全程超過百人,持續大約二小時五十分鐘,舉辦得非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