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4日,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宗教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楊金麗、碩士研究生李翔,赴成都市金堂縣古真多治道觀(簡稱“真多觀”)开展田野調查活動。本次田調得到了中心主任呂鵬志教授和真多觀主持楊三善道長的鼎力支持。呂教授是此次田野調查活動的統籌者,因忙於準備會議論文而未克參與,但通過微信通話全程指導了兩位同學的田調工作。楊三善道長也熱心地向兩位同學介紹道觀的基本情況,為二人答疑解惑。調查圍繞真多觀即將舉行的“太上金籙受生大齋”儀式展開,包括真多觀的地理環境、簡要歷史沿革以及本次“太上金籙受生大齋”儀式的前期準備情況,如預告法事、文檢資料、科儀文本等。根據真多觀法事安排,本此田調將分階段進行,5月4日為第一階段的調查。調查過程中,兩位同學收集了大量的科儀現場影音資料,並對楊三善道長進行了專門訪談。
古真多治道觀坐落於成都市金堂縣趙鎮街道的金山公園北門外的普度山上。道觀主體部分由三座大殿和兩座偏殿構成。大殿坐東南向西北沿中軸線分佈,自山門起依次為靈祖殿、真多殿和祖天師殿。靈祖殿供奉先天主將王天君;真多殿主祀李真多元君,左右陪祀西海龍王和藥王孫真君,另有尺餘高的六十甲子太歲神君分列於大殿左右;祖天師殿供奉天師道的創始人張道陵天師,四周還供有斗姥元君、當年太歲神君以及歷代祖師牌位。祖天師殿兩側是財神殿和慈航殿,分別供奉武財神趙公元帥、慈航真人(觀音信仰中國化的一種)。辦公室、齋堂和書院等分列主體的左右兩廂。
古真多治道觀相關歷史淵源可以追溯至漢代。蜀中仙人李八佰(一說李脫)之妹李真多在此修行成仙,觀名“真多”二字最早源於李真多之名。南宋陳葆光《三洞群仙錄》引《列仙傳》曰:“李真多者,神仙李脱之妹也”;元代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後集》云:“李真多,仙人李八百之妹也。......今有真多古跡猶在,或來往浮山之側。今號真多化,即古浮山治也。”明代曹學佺《蜀中廣記》解釋“浮山”為“亦如肺得水而浮矣”。楊道長在訪談中介紹,今真多觀所在的“普度山”之名,即為“古浮山”音訛而來。東漢晚期,天師道設二十四治,於今金堂縣設“真多治”。《無上秘要》卷二十三“正一炁治品”引《正一炁治圖》 曰:“真多治,上應斗宿,其山高二百八十丈,上有芝草神藥,亦在廣漢郡界。”又《雲笈七籖》卷二十八“二十八治”引《張天師二十四治圖》曰:“第八真多治,山在懷安軍金堂縣,去成都一百五十里。”最遲至清代,普度山已有龍王廟。傳說唐明皇幸蜀時,往金堂三學寺觀看聖燈,途徑此地,見洪水肆虐,水流湍急,中有浮尸無數,故下旨在此處修建龍王廟以鎮之,祀西海龍王。現今真多觀即由龍王廟部分大殿擴建而成。在對楊道長的訪談中得知,清朝尚有陳姓道士家族主持龍王廟,恢復重建之時,原龍王廟正樑還有陳氏家族的修繕記錄。2013年9月,道觀被成都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為宗教活動場所,正式名稱本為“古真多治道觀”,現通稱“真多觀”。
真多觀主持楊三善道長現任金堂縣道教協會會長,又名楊元通,“三善”為正一天師道“三山滴血字輩”的道名。據楊道長介紹,其祖上是廣東梅縣遷入成都龍泉驛的客家人,1992年就開始學道,師承同鄉廣成壇鍾作霖法師,1995年鍾老法師為之奏名“元通”(襲用全真龍門派字輩)。楊道長還特別為同學介紹了自己的“蘭臺派”傳承,傳承為蘭臺派第九代弟子,道名“純心”。蘭臺派傳說為乾嘉時代四川高道陳仲遠真人創立,目前見於文獻者僅《廣成儀制·原序》[1]。陳真人收集、校輯當時民間的儀式文本,整理為《廣成儀制》。該套儀式出現之後,四川道壇逐漸統一使用廣成科儀,稱為“廣成壇”,這其中就包含了楊道長一派。楊道長的祖師“馮法傳”於康熙四年從廣東遷來四川,道壇稱“萬應雷壇”[2],楊道長於2003年奏職成為“萬應雷壇”十七代掌壇。因為廣成科儀在四川逐漸佔據主流,先天道壇也逐漸採用廣成科儀,並收藏了相當數量的廣成科儀本。現今真多觀主要採用的也是廣成科儀。
圖1.真多觀山門
圖2 真多觀靈祖殿
圖3 龍王寶殿
本次田野調查的主題是“太上金籙受生大齋”,即“受生填還”儀式。“受生填還”概念在唐宋時即已形成。該觀念認為,人在託生之時均欠負受生債,若欠“債”不還,則冥司夺禄、在世窮乏,若通過齋醮償還受生債,則可以得到種種福佑。佛道二教和民間信仰均有此儀式。真多觀的“受生填還”是頗具四川特色的廣成科儀。5月4日(農曆三月十五)開始舉行預告儀式,內容為開壇、啟聖,諷誦《太上老君說五斗金章受生經》《靈寶天尊說祿庫受生經》等相關經典,並張榜關告三界十方此次“受生填還”法會的情況。5月26日—5月28日(四月初八—四月初十)為正齋行道。
預告儀式於早晨9:00在真多觀祖天師殿舉行,時長逾一小時。
壇場道士共計8人:高功1人,經師6人,樂師1人。壇場科本為《廣成儀制諸品科儀集》[4]《迎王母駕》《禳關度煞》《禳關祭將》[5]。壇場佈置及安排如下:
表1 壇場道士安排表
高功 | 經師 | 樂師 | |
壇場道士 | 1人(楊三善擔任) | 6人 | 1人 |
壇場法(樂)器 | 朝簡、令尺 令牌、水盂 法螺 | 磬、木魚、二星、碰鈴、 鐺子、鉸子、帝鐘、法鼓 | 笛 |
壇場法服 | 黃色绛衣(繡雙龍、郁羅簫台)、六角帽、蓮花冠 | 莊子巾、橙色經衣 | 莊子巾、橙色經衣 |
圖4 壇場道士、法服
圖5 壇場佈置圖
圖6 法器和科本
所用文檢:榜、疏、符(見圖7-9)。
圖7 榜文
圖8 疏文
圖9 玉清解除厭穢真符
儀式開始,樂師吹奏過場音樂。高功登壇,拈香禮拜,啟稟開壇意旨,然後出壇引導信眾叩首上香,踏北斗罡插香於香爐;高功再次出壇,把疏文付予信眾,引導信眾叩首禮神。接著,高功拈香叩拜,起《庭芳讚》《小讚》等韻讚,繞壇。之後,高功執令召蕩穢神將,入蕩穢科,宣《玉清解除厭穢真符》並灑淨蕩穢。蕩穢完畢,高功執簡跪稟神明“崇建金籙大齋”之意,與道眾誦《太上靈寶天尊說禳災度厄真經》。接著,高功稱職,啟請三清、四御、日月星辰、文昌真武等諸位神明。最後,宣白疏文並與殿前焚化,唱《小送化讚》,迴向謝神、下壇退班。
圖10 蕩穢
預告法事結束後,因信眾預約,楊道長帶領道眾舉行了“迎王母駕”儀式,該儀式是下午的孩童過關儀式的一部分。隨後,二位同學隨同諸道長、信眾在真多觀齋堂用了齋飯。午飯後,楊三善道長引領兩位同學及部分信眾前往道觀圖書室“三江書院”參觀。楊道長熱情向大家介紹真多觀的書籍、文物收藏情況,並現場爲信眾書寫百解符一道。
當天下午,繼續孩童過關儀式的剩餘部分——“禳關度煞”和“禳關祭將”。該儀式並不屬於此次金籙大齋的內容,是臨時插入的內容。孩童過的關是指,小孩的生辰八字有一些特殊的組合,叫做“關煞”。小孩八字如果有這些關煞,在成長的過程中就會遭遇對應關煞的傷害,因此需要過關禳解。實際操作,是搭建起象徵性的關門和橋,用小孩的代替物(如衣服、替身),從橋上和關門下通過,代表小孩度過了這些關煞,同時祈禱神明保佑小孩健康成長。《廣成儀制》過關儀式的上述三部分,“迎王母駕”是請王母娘娘坐鎮,王母娘娘有保護小孩的職能;“禳關祭將”儀式,是祭祀守關、守橋的神將;“禳關度煞”儀式,由大人背著小孩的衣服,或者高功帶著小孩的替代物,象徵性地過橋、過關。人類儀式中普遍存在象徵性和替代性行為,人們嘗試通過這樣的行為達成一定的平衡,使得事物發展符合預期[6]。這一邏輯根植於民間信俗中,而在廣成科儀的過關儀式中,兩種行為都得到了充分體現(小孩的替代物度過象徵性的橋以代表度過了關煞)。因本次田野調查圍繞“受生填還”儀式展開,故這一項臨時法事介紹從略。
通過實地調查可知,《廣成儀制》作為廣成科儀的重要文獻,其內容是不斷增衍的,此次預告法事使用的《廣成儀制諸品科儀集》即是此例,科本的文字內容與手抄底本並不完全相同。從目錄學的角度來看,由於大量民間抄本存在,《廣成儀制》目錄、卷數難以統計,現在通行的《廣成儀制》,主要有《藏外道書》版、白雲深處人家網站版以及青羊宮木刻版三種,並不能反映廣成科儀的全貌。另一方面,從孩童過關的儀式可以推測,廣成科儀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民間信俗的儀式,又整理和發展了這些儀式。換言之,廣成科儀、《廣成儀制》也是根植於民間的發展著的儀式和文獻。
本次田野調查運用影音設備記錄了5月4日的4場儀式,採集了手抄法本書影,並就真多觀的歷史、法脈傳承等問題與楊三善道長進行了深入的訪談。5月26日,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宗教研究中心部分師生將再次前往真多觀,進一步考察研究“受生填還”儀式之正齋行道。
(來源:李翔、楊金麗)
[1] 蘭臺派見《廣成儀制·原序》。序文末附“敕封蘭台亞史少微光範和光敏悟陳大真人蘭台派三十二字:光開蘭碧,仲紹體純。妙元自溥,化理維新。圓融大洞,了悟上真。領依正果,乃曰廣成”。此序作者不詳,約作於1885年至1906年之間,光緒三十二年成都二仙庵方丈閻永和重刊《廣成儀制》時曾收錄此序。
[2] 參見蔣馥臻.Models in Taoist liturgical texts: Typology, Transmission and Usage (A case study of the Guangcheng yizhi and the Guangcheng tradition in modern Sichuan ).2016法國高等研究學院(EPHE)博士論文:28頁。
[3] 訪談時,楊道長對該法事宿啟、預告二詞並用。宿啟為原靈寶科儀預告階段,最早見於陸修靜《太上洞玄靈寶法燭經》。本壇法事科本無“宿啟”字樣,故採用“預告”一詞。
[4] 《廣成儀制諸品科儀集》為楊三善道長据手抄本新整理的科本,通用於開壇預告法事。底本原為80年代廣成科儀醮儀手抄本,封面題“慶雲壇置”,現藏真多觀。
[5] 《迎王母駕》《禳關度煞》《禳關祭將》為過小兒關煞用,是臨時安排的法事,不屬於受生填還。
[6] 彭兆榮.人類學儀式理論與實踐[M].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201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