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鏈接

Related Links
新聞動態 通知公告 友情鏈接

薛聰主講“靈寶齋之發端——《靈寶三籙簡文》輯考”紀要

来源:楊金麗、薛聰 时间:2023-11-20

 薛聰主講“靈寶齋之發端——《靈寶三籙簡文》輯考”紀要 





2023年11月17日19:00,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宗教研究中心“早期道教研究”雲端系列講習會第五講在ZOOM會議室準時開始。本場主講人為博士研究生薛聰同學,呂鵬志教授作補充講解,題目為“靈寶齋之發端——《靈寶三籙簡文》輯考”。此次講習會內容共分為四個部分。

一是《靈寶三籙簡文》之著錄。薛同學指出,最早提到《靈寶三籙簡文》的是古靈寶經《太上洞玄靈寶智慧定志通微經》,據此經可知《靈寶三籙簡文》包括《金籙簡文》《玉籙簡文》《黃籙簡文》。南朝梁宋文明《通門論(擬)》(敦煌寫本P.2861+P.2256)轉錄了南朝宋陸修靜撰寫的《靈寶經目》,其“第五篇目”著錄了“威儀自然二卷,已出一卷。目云:太上洞玄靈寶金籙簡文三元威儀自然真一經一卷”。然而敦煌本《靈寶經目》第五篇目錯訛較多(可參王卡:《敦煌道經校讀三則》,《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三輯,1997年,第118-129頁;劉屹:《六朝道教古靈寶經的歷史學研究》,第191-227頁;呂鵬志、薛聰:《敦煌本〈灵宝经目〉“第五篇目”考校》,待刊),此條著錄信息並不一定可靠。與陸修靜《靈寶經目》關係密切的《靈寶中盟經目》(載《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卷四“法次儀”)著錄有“靈寶上元金籙簡文一卷、靈寶下元黃籙簡文一卷”,蓋知陸修靜《靈寶經目》應該著錄了《靈寶上元金籙簡文》和《靈寶下元黃籙簡文》,二者皆已出世。陸修靜《太上洞玄靈寶授度儀表》談及編撰傳授儀的資料時提到“金、黃二籙”,亦可印證在陸修靜的時代只有《金籙簡文》和《黃籙簡文》出世,《玉籙簡文》尚未造出。又據南朝梁宋文明《通門論(擬)》釋“威儀”條:“今所出有二百四十條。”可推測在梁代《玉籙簡文》已經造出,故在北周道教類書《無上秘要》中可見《玉籙簡文》的相關引文。又參《齋壇安鎮經目》(載南宋蔣叔輿編《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卷一)著錄有“洞玄靈寶三元威儀自然真經”,推測在南宋時,《金籙簡文》《黃籙簡文》《玉籙簡文》已經合編為一書。

图片2.jpg


二是《靈寶三籙簡文》之輯佚。雖然《金籙簡文》《黃籙簡文》早於《玉籙簡文》,但在明《道藏》中只能見到後者,前二者早已散佚。王承文教授在《敦煌古靈寶經與晋唐道教》(2002)第五章附錄中利用多種材料做過輯佚。王卡先生在《敦煌本三元威儀真經校補記》(2005)中也有過輯佚,利用了王承文教授未利用的敦煌寫本及向達摹寫本《上元金籙簡文》殘卷(2010年收入《向達先生敦煌遺墨》,中華書局出版)等新材料。呂鵬志教授在《唐前道教儀式史綱》(2008)第七章公佈了《金籙簡文》的部分輯佚成果,其未刊的《〈三籙簡文〉輯稿》利用了《永樂大典》殘抄本《靈寶三元威儀經》這一新材料,並結合諸多材料對輯文進行了校勘、編排,是目前較為完備、可靠的輯本。本次講習會及呂教授和薛同學合撰的待刊論文《〈靈寶三籙簡文〉輯考》即以此輯本為基礎。

三是《靈寶三籙簡文》之性質。薛同學指出,從《靈寶經目》中可知《三籙簡文》在《元始舊經紫微金格目》中著錄為《威儀自然》,這直接表明《三籙簡文》的性質是天上“自然威儀”。《靈寶經目》謂“十部妙經三十六卷,皆尅金為字,書於玉簡之上,題其篇目於紫微官南軒,大玄都玉京山亦具記其文。諸天大聖衆依格齋月日,上詣玉京,燒香旋行誦經,禮天文也”,可知《三籙簡文》乃靈寶天書,其中的威儀係天上神真所行,故曰“天儀”或“天典”。呂教授指出《金籙簡文》稱其威儀乃“諸天之玄範”, 其中“玄”即“天”,“玄範”表明《三籙簡文》是人間儀式的效法對象,所以古靈寶經《敷齋經》即明確說:“所以旋繞香者,上法玄根無上玉洞之天大羅天上太上大道君所治七寶自然之臺,無上諸真人持齋誦咏,旋繞太上七寶之臺。”

四是《靈寶三籙簡文》之釋證。薛同學展示了呂教授《〈三籙簡文〉輯稿》中所涉的儀節,其中《金籙簡文》已具備宿啓建齋(相當於開幕式)——正齋行道(相當於正式典禮)——散壇言功(相當於閉幕式)三個階段,每個階段下又有若干節次。由於時間關係,薛同學側重介紹此三階段的部分儀節,另外也介紹了《黃籙簡文》的部分儀節。


图片3.jpg


根據後世儀典的說法,宿啟之前要先行自然朝。《金籙簡文》所涉自然朝的儀節包括發爐、稱法位、禮十方、內思、復爐。《金籙簡文》所題“燒香願念威儀”,就是“發爐”,目的是燒香通神,其與“復爐”組成了齋儀常見的對稱結構。“發爐”直接源自《魏傳訣》“入靜法”中的“前後祝爐”,“發爐”“復爐”二詞則為陸修靜擬定。“發爐”之後為“朝禮眾聖威儀”,包括“各稱位號”(即自稱所受法位,然後發願)以及“禮十方”。其中“禮十方”在宿啟、行道以及後來的言功階段裡都有,貫通齋儀各階段,故有“自然朝爲齋之祖宗”的說法。薛同學指出,“自然朝”所以叫“自然朝”,與其“自然威儀”(亦即保存在天上的《威儀自然》中)的性質密不可分。

《金籙簡文》特詳於“宿啟”,故薛同學予以詳細介紹。其中儀節包括沐浴打掃+丁敕大小、繞香火一周+出官、三上香、三啓、三禮、重稱法位、歸命一切天尊、說戒、署職、宣禁。“沐浴打掃+丁敕大小”即建齋之家在齋儀舉行的前一日提前打掃房屋、參加齋儀的人也需要提前沐浴,齋主(主人)要提前叮囑一家大小做好準備,此儀節提到“濟濟洋洋,齊到治中”表明靈寶齋屬於集體齋會。“出官”之前的“繞香火一周”可能已隱含“發爐”,因為自然朝“發爐”之前也是“繞香火”。“出官”與“發爐”都能與神溝通,但前者來自天師道固有傳統,需受籙方可出官,後者源出東晉天師道所傳“新出”朝儀(即《魏傳訣》“入靜法”),憑藉燒香即可通神陳願。“三上香”即“三燒香,三祝願”,所發之願迴向不同的對象,類似於自然朝的“各稱位號”。“三啓”即禮經三拜。“三禮”則禮拜道經師三寶,係模仿佛教皈依佛法僧三寶。“重稱法位”即“啟事”,又稱“告齋”,目的是預告修齋之意,實則“宿啟”之“啟”。又因自然朝發願時已“各稱位號”,此處關啟再稱,故亦云“重稱法位”。“歸命一切天尊”即模仿自佛教歸命三世十方諸佛。“說戒”即假借天尊之口誦出“十戒”,係受佛教戒律影響形成的系列戒條,行道階段有“十方懺”,懺悔罪過應據戒律,故受持戒律乃行靈寶齋之前提,在此意義上,靈寶齋亦稱“持戒齋”。“署職”即為正齋行道安排分工,選署六職齋官,包括法師、都講、監齋、侍經、侍香和侍燈。前三職非常重要。其中,“法師”負責與神溝通,也會陞高座講經,後一職能源出佛教講經制度。“都講”負責讚唱導引,同時也會參與講經辨難,顯然亦與佛教講經制度相關。另,佛教“維那”又兼唱導師(參侯沖:《中國佛教儀式研究:以齋供儀式爲中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第97頁),故都講讚唱導引亦與“維那”相關(參周西波:《試論道教齋儀與佛教之關係 ——以陸修靜齋儀作品爲中心的考察》,收入《冉云華先生八秩華誕壽慶紀念論文集》,法光出版社,2003年,第 223-244 頁;曹淩:《中古中國宗教經典與儀式研究》,第311-333頁)。呂教授補充道,關於“都講”亦可參福井文雅的研究(《「都講」の職能と起源——中国・インド交渉の一接点》,收入《櫛田博士頌寿記念:高僧伝の研究》,東京:山喜房仏書林,1973年, 第795―822頁)。“監齋”則主糾彈之事,佛教“維那”亦有相似職能,故“監齋”當源自後者。“宣禁”即針對齋官所設置的禁戒,目的是維持齋儀紀律,確保儀式順利進行,亦是“監齋”糾彈之依據。薛同學指出,上述“宿啟”的許多儀節都體現出“自然朝”的色彩,其實是因為寬泛意義上的“宿啟”指行道前一日舉行的所有儀式,故包括“自然朝”的儀節。而狹義的“宿啟”即“啟事”,在“自然朝”之後舉行,故有“宿啟之前,先行自然朝”一說。此外,“宿啟”一詞亦由陸修靜最早定名。

《金籙簡文》正齋行道儀節包括行道時間、入戶咒、出戶咒、思神、各稱法位、步虛。《金籙簡文》明確提出六時行道及三時行道,此為後來靈寶諸齋遵行,係出佛教儀式,東晉僧人道安撰作的“僧尼轨範”被稱作“道安三例”,其中即有“常日六時行道”。“入戶咒”“出戶咒”均分朝、夜,構成對稱的儀節。“思神”則頗受上清存思法影響。“各稱法位”乃正齋行道階段的啟事法,與宿啟稍有不同。“步虛”儀節有曰“禮十方畢”,蓋知其前一儀節為“禮十方”。“禮十方”是正齋行道的核心儀節,乃靈寶六齋之通例,其中黃籙齋、三元齋的禮謝二十方亦以禮十方為基礎。參照《黃籙簡文》的“禮二十方”(其中包括禮十方),可知禮謝時要懺悔罪過,故“禮十方”又稱“十方懺”。佛教懺儀亦禮十方,“道安三例”亦有“布薩、差使、悔過等法”,此當為靈寶齋十方懺之來源。“步虛”乃行道階段另一個核心儀節。上一講討論環節(參楊金麗主講“柏夷《靈寶經溯源》述評”紀要),呂教授曾據相關研究指出古靈寶經的“步虛詞”源自東晉上清經《洞真太上神虎隱文》記載的“金真之詩,步虛之曲”。就旋行步虛而言,則受佛教“繞佛三匝”影響,只是靈寶齋是左旋,佛教是右旋,可能與道主生、佛主死的觀念相關。“調聲正氣,誦詠空洞之章”可能與佛教梵唄相關,旋繞伴隨“散花”則受佛教供養儀式的影響。“步虛”一節提到的“三周,如玄臺法”,即指人間的步虛模仿天上神真旋繞紫微臺,亦體現了“自然威儀”的觀念。

《金籙簡文》言功階段的儀節包括發爐、出官啟事、言功、投龍。“出官”源出天師道,此處出官的目的是上章。此處出官辭較長,末尾提到“列啟事竟,各還臣等身中,復於宮室”,表明此處出官並未與復官相分離。《金籙簡文》所載的是“言功口章”,非書面章文。呂教授補充道,雖然是口章,但也採用了書面章文的格式,其中的“以聞”乃“以奏”之意。《金籙簡文》中的“投龍”較略,《黃籙簡文》有投山、水、土三簡之法,其依據是古靈寶經《赤書玉訣》的投三元玉簡之法。其中提到的“玉札”即是“玉簡”,取其記事之意;“金鈕”即是“金環”;投龍之“龍”則取其傳奏之意。呂教授補充道,天師道的三官手書和方士傳統的投金魚盟誓並不算投龍,只是某些元素與投龍簡儀相似。真正的投龍簡儀首見於《赤書玉訣》投三元玉簡之法,後來陸修靜《太上洞玄靈寶衆簡文》進一步對投龍簡儀進行完善。《三籙簡文》所見靈寶齋言功階段僅有言功、投龍,到了後來才有設醮謝恩的儀節。


图片4.jpg


在介紹完上述四個方面的內容之後,薛同學總結道,《三籙簡文》的六時行道、禮謝十方以及其他儀節均為靈寶齋所遵循,故《三籙簡文》乃靈寶齋的發端。而此後太一齋、指教齋、塗炭齋等天師道齋法,《無上秘要》中出現的三皇齋、太真上元齋、太真中元齋、太真下元齋,以及後世所編的其他齋儀都模擬了靈寶齋,故靈寶齋又是道教齋儀的發端。總之,研究《三籙簡文》對於了解靈寶齋及道教其他齋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薛同學講解完畢後,呂教授作了補充總結。呂教授首先回顧了《〈靈寶三籙簡文〉輯考》的寫作背景。2006年3月,呂教授擔任法國高等研究學院(EPHE)客座教授,以“宋代以前道教儀式的文獻和歷史”為總題,作了四次公開講座,《〈靈寶三籙簡文〉輯考》即是講座之一,當時講稿論文字數已達六萬。今年暑假,又指導薛同學運用文獻學、歷史學(宗教史)、話語語言學相結合的方法進一步完善這篇文章的釋證部分,字數擴充至十四萬,正在投稿等待發表。接著,呂教授又強調了研究《靈寶三籙簡文》的重要性,指出道教齋儀的研究難點之一就是重要文獻《靈寶三籙簡文》已經散佚,因此輯佚、整理《靈寶三籙簡文》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開展進一步的研究,這也說明文獻學對於研究道教儀式的意義。講習會結束之後,呂教授又對靈寶齋的特徵作了補充說明:靈寶齋的核心內容是持戒、行道,二者均源出漢傳佛教,呂教授將它們分別稱為“持戒齋”和“行道齋”。




來源:楊金麗、薛聰

供圖: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