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經典與儀式”雲端系列學術講座
開幕致辭
各位老師、同學,各位在線聽眾:
歡迎你們參加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宗教研究中心和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合辦的“道教的經典與儀式”雲端系列學術講座。作為主辦單位負責人及召集人之一,我想簡要地介紹一下這個系列講座。
一是系列講座的緣起。我們舉辦這個系列講座的初衷,就是廣泛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我們西南交大中國宗教研究中心師生經過多年的努力,最近即將完成兩部大部頭書稿。一部是我與薛聰、楊金麗、趙允嘉三位博士生合著的《早期道經新探》,一部是我本人撰著的《中古道教儀式研究》,兩部書稿的主題分別是經典與儀式。我們組織這個系列講座的一個目的,就是向海內外同行專家學者彙報和分享兩部書稿中的章節樣稿,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以便進一步修改和完善;同時拋磚引玉,準備聆聽各位專家學者的精彩講座,認真學習你們研究道教經典和儀式的重要成果,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發。
二是系列講座的意義。我們認為,舉辦這個系列講座有助於大家認識道教的真面目。根據北周道教類書《無上秘要》和北宋道教類書《云笈七籤》的記載,道教的宗教體系可以大致分成十大板塊——經典、天界、地理、神靈、鬼魔、仙真、人類、道術、儀式、戒律,也可以概括為十字真言——經天地神鬼、仙人術儀戒,比佛教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還多出四字真言。在道教的宗教體系中,經典和儀式這兩大板塊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經典和儀式也是道教的兩大載體。道教的一大載體是卷帙浩繁的《道藏》經和藏外道經等道教經典,道門內部稱道教為“經教”,說的就是這個意思。道教的另一大載體就是源遠流長的道教儀式。道教猶如老子《道德經》所說的“不言之教”,它的核心信仰或最高信仰“道”不可道或不可言說,但可以用儀式行為來表現,所以道門將道教儀式稱為“道事”,舉行道教儀式或做法事被稱為“行道”。深入研究道教可以發現,道教的經典和儀式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一方面,道教認為經典是儀式的神聖來源(如稱靈寶科儀出自靈寶天書或天文經典,正一法籙、章文出自天師道最高神太上老君降授的“正一法文”經),另一方面,在現存道教經典之中又以儀式典籍所佔比例最大。總之,我們認為道教的經典和儀式都十分重要,不讀道教經典,不懂道教儀式,就不可能真正進入道教的堂奧,也不可能揭開道教的神秘面紗。
三是系列講座的內容。我們的系列講座共有十講,就主題而言包括三類:第一類是道教經典,第二類是道教儀式,第三類是主題同時涉及經典和儀式的道教儀式文獻。具體而言,十講的講題分別是:
1. 《太上靈寶五符序》所見黃初平傳考釋
時間:3月1日
主講人:楊金麗(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博士研究生)
主持人:謝孟謙(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特邀嘉賓:羅爭鳴(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2. 中古道教儀式的基本類型和歷史演變
時間:3月15日
主講人:呂鵬志(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主持人:David A. Palmer (宗樹人,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暨社會學系教授)
特邀嘉賓:John Lagerwey (勞格文,巴黎利馬竇學院院長)
3. 江西現存道教上章儀訣抄本《章秘雲路》解讀
時間:3月29日
主講人:趙允嘉(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博士研究生)
主持人:陳文龍(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副教授)
特邀嘉賓:張超然(臺灣輔仁大學宗教系副教授)
4. 《赤松子章曆》新探
時間:4月12日
主講人:薛聰(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博士研究生)
主持人:呂鵬志(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特邀嘉賓:張超然(臺灣輔仁大學宗教系副教授)
5. * 溫州現存道教科儀
* 時間:4月27日週六
主講人:潘君亮(巴黎西岱大學助理教授)
主持人:祁剛(溫州大學人文學院專任教師)
特邀嘉賓:林振源(臺灣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助理教授兼華人宗教研究中心主任)
6. 宋元道教儀式與密教關係研究
時間:5月10日
主講人:謝世維(臺灣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
主持人:吳楊(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特邀嘉賓:侯沖(上海師範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教授)
7. 田野中所見的佛道儀式交涉
時間:5月24日
主講人:譚偉倫(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
主持人:呂燁(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博士後研究員)
特邀嘉賓:呂鵬志(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8. Hymns and Mythology: Pacing the Void in Lingbao Scripture and Ritual (古靈寶經中的步虛)
時間:6月7日
主講人:Tyler Feezell(Postdoctoral Research Associate, Dartmouth College)
主持人:Jingyu Liu(劉婧瑜,Assistant Professor, Rollins College)
特邀嘉賓:Gil Raz(李福,Associate Professor, Dartmouth College)
9. * 江西道教儀式田野調查見聞記
* 地點: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線上線下結合
時間:6月21日
主講人:劉勁峰(江西贛州市博物館研究員)
主持人:趙川(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講師)
特邀嘉賓:巫能昌(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10. 雲南道教傳度奏職儀式
時間:7月5日
主講人:呂師(雲南曲靖正一道文化傳承人)
主持人:蕭霽虹(雲南省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員)
特邀嘉賓:崔振聲(湖北孝感市道教協會秘書長、周巷鎮青山觀主持)
四是系列講座的特色。一言以蔽之,這個系列講座的特色就是“三化”。一是國際化。參與系列講座的主講人、主持人和特邀嘉賓一共有22位,分別來自歐美、中國港台和中國內地。雖然近八十年來海內外都召開過不少規模不一的道教研究國際會議,但將海內外道教學人聚集起來,在雲端舉行跨越四個多月的系列學術講座,這應當是道教學術史上的第一次。二是年輕化。我們邀請的主講人、主持人和特邀嘉賓,除海內外著名學者外,超過一半都是年輕學人,包括博士研究生、博士後研究員、青年教師和青年道長。今晚打頭陣的就是年輕的主持人——宗樹人教授指導的博士候選人謝孟謙同學和年輕的主講人——我指導的博士研究生楊金麗同學,以及為年輕學子保駕護航的著名道教學者羅爭鳴教授。我們之所以要給年輕學人提供高規格的講臺,主要是考慮到,道教研究相對其它宗教的研究較為薄弱,必須下大力氣培養和扶持年輕人才,道教學術才會有美好的未來。三是輕鬆化。與其它學術講座不同,我們將以往的評議人或與談人改為特邀嘉賓。現代西方語言哲學有一種觀點,認為語言決定我們的存在和思維方式。試想一想,如果我們頂著“評議人”或“與談人”的頭銜,難免會正襟危坐,會場氣氛嚴肅緊張。而作為“嘉賓”出席,我們就能輕鬆自在,暢所欲言,談笑風生,如沐春風,賓主盡歡,這才符合我們道家、道教人士的風範。
五是系列講座的規定。為了保證講座順利進行,我們要在開幕禮上與所有參與者“約法三章”:一是請勿將會議賬號洩露給他人,避免不懷好意的人破壞會場;二是我們的討論限定為純學術的交流,請勿發表任何不當言論;三是請發言嘉賓掌控時間,一般是主講人陳述不超過一個半小時,特邀嘉賓單獨發言5-10分鐘,提問討論環節20-25分鐘。
最後,我謹借此機會,代表我和另一位召集人宗樹人(David A. Palmer)教授,向大家致以誠摯的謝意。感謝所有主講人、主持人、特邀嘉賓,將用你們的學識和智慧陪伴在線聽眾度過人生中愉快而充實的二十個小時;感謝在會場內外服務的老師、同學,是你們的付出讓所有參與者能安心舒適地度過這二十個小時;感謝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領導的大力支持,讓我們這二十個小時的讲座有幸沾染學院二十周年院慶的榮光。最後的最後,我還要代表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宗教研究中心,特別向我們的合作夥伴——宗樹人教授和他的團隊——表示感謝,他們今天上午在香港大學為哈佛大學普鳴教授(Prof. Michael Puett)舉辦了線上線下結合講座“Ritual and Religion in Chinese History and Anthropology 中國歷史人類學中的儀式和宗教”,這為我們“道教的經典與儀式”雲端系列學術講座奏響了引人入勝的序曲。祝愿我們接下來的講座也如金聲玉振,妙不可言!
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宗教研究中心主任
呂鵬志
2024年3月1日 成都
(來源:呂鵬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