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鏈接

Related Links
新聞動態 通知公告 友情鏈接

“道教的經典與儀式”雲端系列學術講座第三講“江西現存道教上章儀訣抄本《章秘雲路》解讀”紀要

来源:薛聰、趙允嘉 时间:2024-05-20

“道教的經典與儀式”雲端系列學術講座第三講“江西現存道教上章儀訣抄本《章秘雲路》解讀”紀要 


2024年3月29日晚8點,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宗教研究中心與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聯合舉辦的“道教的經典與儀式”雲端系列學術講座第三講在Zoom會議室準時舉行。本場講座的題目是“江西現存道教上章儀訣抄本《章秘雲路》解讀”,主講人是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2023級博士研究生趙允嘉同學,主持人是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副教授陳文龍先生,特邀嘉賓是臺灣輔仁大學宗教系副教授張超然先生。海內外學術界、道教界的70多位學者和道長線上出席,旁聽了這場講座。


趙允嘉同學首先結合前輩學者的研究,介紹了上章儀式的歷史源流及重要儀式經典。上章儀式,簡稱“章儀”,源出天師道,是最早的道教儀式類型之一,也是中古道教儀式的基本類型之一。至東晉末劉宋初古靈寶經出世,章儀被吸納入靈寶齋儀之中。由於靈寶齋的儀式程序成為此後絕大部分道教儀式的主幹和核心,即便當代道教已不單獨舉行上章儀式,但是上章拜表的儀式節次卻幾乎存在於所有的道教科儀中。中古時期與章儀有關的重要文獻包括:可能出自漢中時期的《千二百官儀》之佚文及其南朝改編本《正一法文經章官品》、彙編南北朝至隋唐上章儀規和章文模版的《赤松子章曆》、融合章儀和醮儀的《元辰章醮立成曆》,以及《登真隱訣》卷下“入靜”“章符”兩個條目等。蔡霧溪(Ursula-Angelika Cedzich)、黎志添、傅飛嵐(Franciscus Verellen)、程樂松等學者都曾根據這些文獻研究過中古時期章儀的儀式程序或結構,司馬虛(Michel Strickmann)、呂鵬志、張超然等學者則對章儀中具體的儀式節次做過更深入的討論。總的來講,章儀的儀式程序包括發爐、出官、讀章、操復、存思、復官、復爐等七個基本節次。本場講座主要討論的是近世道教上章儀式中“存思”(或稱“拜章”)這一節次。

趙允嘉同學指出,學界對近世章儀的研究較少,或是對當代道教上章儀式所做田野考察記錄,如劉勁峰與道士易松堯曾介紹過2010年江西萍鄉老關鎮舉行的太平清醮,其中包括兩次上章儀式;或是對現存上章儀法抄本闡釋解讀,范華(Patrice Fava)曾初步解讀過劉勁峰、易松堯披露的上章儀訣抄本《章秘雲路》,又如主持人陳文龍曾展示並解讀過一幅越南民間上章儀式圖卷,類似圖卷被越南學者稱作《引香路》。趙允嘉同學本次匯報的內容,也正是在劉勁峰、易松堯、范華三位前輩所做研究的基礎之上,更細緻地對《章秘雲路》這部上章儀訣抄本加以解說。

其次,趙允嘉同學介紹了易松堯道長所屬道壇玉虛顯應壇,以及此道壇歷代傳承的抄本《章秘雲路》的基本情況。清風觀玉虛顯應壇已傳承至少九代,傳承有多部清代及民國的道教科法抄本,其中年代最早科本為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由張法正所抄的《靈寶太極煉秘》。《章秘雲路》,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何懷德抄,抄本尾頁前有跋文記敘了何懷德謄抄此書的時間,及其傳度、受籙之事;封面有標題“章秘雲路”四字,另貼紙稱“易松堯(奏名)利亨”,據此道壇所傳承的其他數種手抄科本、法本推測,封面中央或原題作“何懷德(籙名)元真”。抄本正文共三十六面 ,前十八面為拜章存思之法,後十八面為上天呈章所經天界宮府的路線圖,題名“呈章飛行三界之圖”(後文簡稱《呈章圖》) ,二者是一一對應的口訣和圖示。隨後,趙允嘉同學還簡略展示和介紹了幾種他收集到的與《章秘雲路》類似的上章儀法抄本。

最後,趙允嘉同學逐步解說了《章秘雲路》所載《呈章飛行三界之圖》。他將此圖按內容劃分為四部分:①道士在靜室中俯伏存思,②道士元神越過罡風浩氣抵達陽晶天門,③道士元神途徑慾界、色界、無色界,④道士元神越過三界抵達正陽天門後,參謁天界各宮府並最終向三清或玉帝呈遞章表。《呈章圖》第一部分、第二部分,除“存思”这一儀式節次外,還展現了“啟師”“出官”兩個儀節。這兩個儀節安排在“存思”之前,《呈章圖》中與之相應部分列出了大量地方神、靜室之神和道士身中吏兵的名號、服色。在早期道教儀式手冊中,道士在發爐和出官儀節中均須召出身中吏兵,在發爐儀中,這些吏兵的一大職能是關啟里域真官等地方神和靜室之神。但在杜光庭整理的相關科儀流行之後,地方神也成為道士在儀式中直接召喚的對象。在《呈章圖》第二、三部分,慾界、色界、無色界後分別是陽晶、洞華、正陽三天門,三天門又依次對應了周、葛、唐三元將軍。雖然這一對應關係已見於不少唐代道書,但與《赤松子章曆》“存思”條所載存思拜章之法有著顯著區別。在這二部分中,《章秘雲路》的文字內容與《呈章圖》所示圖像間存在一定出入。趙允嘉同學認為,《呈章圖》中將二十八宿與三十二天交替排列的圖像,或與“元綱流演”之法有關。“元綱流演”一語出自《度人經》等古靈寶經,原指道炁演化為三十二天之義。至宋代成為一種存思步綱之法,並被納入宋代靈寶拜章儀式中。《呈章圖》第四部分描繪了道士元神進入正陽天門後,依次拜謁天界宮府,最終向玉帝或三清呈遞章表的歷程。《呈章圖》四部分圖像所展示的存思路線,不僅僅是由“慾界—色界—無色界—天界宮府”的路徑,同時還對應了三條不同的人體路徑,這三條路徑分別對應了從道士元神出發(足跟)至最終呈章(腦頂)的路徑、從慾界(口)至紫微宮(眉)的路徑,以及在眉間存思三天門(三元將軍)的位置。



在評議和討論環節,張超然教授認為《章秘雲路》抄本的社會和儀式脈絡清晰可循,是一個可靠的研究切入點。針對這一抄本,不僅可以探討章儀的歷史演變,實際上可以拓展的面向非常多。其中最突出的一個面向是,從抄本可以看出,隨著道教歷史的發展,道教對於宇宙和天界的想象也不斷變化,這種變化也體現在道教的儀式活動中。《章秘雲路》抄本中呈現的天界和宇宙觀念,疊加了從二十八宿、北斗七星直至紫微垣的星象,靈寶經中三界、三十二天、四梵天的觀念,以及多種宋代新道法中出現的天界宮府等多種內容,這些內容與《赤松子章曆》“存思”條所載存思過程已經非常不同。張教授建議趙允嘉同學從這個角度繼續深入,橫向對比其他現存章儀抄本,探討近世道教的宇宙和天界觀念。張超然教授還指出,結合劉勁峰教授此前的論文可以發現,2010年江西萍鄉老關鎮太平清醮中的章儀應是朝科的一部分,其前後節次的儀式結構與靈寶自然朝基本一致。張教授還提示,除了趙允嘉同學提到的“元綱流演”,不能忽視《章秘雲路》與“九靈飛步”間的密切關係,這一點在趙同學收集到的其他章儀抄本的題名上也可輕易發現。此外,張超然教授還談及了《千二百官儀》與《三百大章》的關係、《赤松子章曆》“存思”條的斷句和解讀、紫微諱、元命真人冠等問題。參會嘉賓呂鵬志教授又就“操復畢”一詞的含義、三十二天的分佈、“土地里域真官”的斷句和含義等問題與張超然教授、趙允嘉同學展開討論。最後,主持人陳文龍教授也指出,近世道教章儀抄本對中古道教經典、宋元新道法疊加吸收,故而抄本中時常會出現一些矛盾之處。此外,陳教授也簡要解釋了道教章儀和內丹術的結合問題。





來源:薛聰、趙允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