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鏈接

Related Links
新聞動態 通知公告 友情鏈接

“道教的經典與儀式”雲端系列學術講座第十講“雲南道教傳度奏職儀式”紀要

来源:李翔、稅焱 时间:2024-07-20

“道教的經典與儀式”雲端系列學術講座第十講

“雲南道教傳度奏職儀式”紀要


2024年7月5日晚,由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宗教研究中心與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聯合舉辦的“道教的經典與儀式”雲端系列學術講座第十講“雲南道教傳度奏職儀式”線上學術講座順利舉行。本次講座有幸邀請到雲南道教學者呂師老師擔任主講人,由雲南社會科學研究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員蕭霽虹老師擔任主持人。主辦方特別延請湖北孝感市道教協會秘書長、周巷鎮青山觀主持崔振聲道長擔任與談嘉賓。主辦方代表呂鵬志教授率中心全體師生參與了講座。整個講座持續約兩小時,海內外近百名教內外人士參加了本場講座。


一、演講內容


本次講座分為兩個環節:主講人陳述和嘉賓與談。主講人陳述環節,呂師老師圍繞“雲南道教傳度奏職”這一主題展開陳述並向觀眾展示了大量的田野影音資料。嘉賓點評環節,與會嘉賓和主持人等與主講人積極互動,並各自發表了自己對於本次講座的寶貴意見。陳述內容主要分為以下五個部分。


(一)雲南道教傳度奏職儀式的淵源


主講人呂師老師首先介紹了雲南(簡稱“滇”)的地理環境。雲南地處中國西南部,其省東北部與四川、貴州等省交界,滇东北是其對外交流的門戶。若從道教史的角度考察,東漢時期祖天師張道陵在四川創立“正一盟威之道”後,其二十四治中的“蒙秦治”與“稠稉治”便已經輻射到今滇東北和滇西北地區。

主講人接著介紹道,滇東北的宣威地區是入滇“咽喉”,歷來是雲南與各省交通之要道。宣威保留了許多早期道教西傳的遺跡,其中較為著名的是雲南宣威松鶴寺。宣威松鶴寺亦名東山寺,建於明初。相傳镇守都督胡海駐軍此地,每日清晨日出之時都見此地有萬道金光於山上匯聚成金甲神像,以為是真武大帝顯聖,故立廟祭祀,即今日松鶴寺之祖師殿。殿前還有一棵古梅花樹,傳說是1500年前某位高道手植於此。呂師老師介紹說,雲南的歷史文化離不開中原王朝對雲南的移民運動。莊蹻入滇、秦五尺道和僰道的開通以及漢武帝開西南夷等一系列歷史沿革的實踐,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西南不同族群間的互流互通。不過,就雲南道教而言,真正對其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的是明朝的軍屯移民。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間派大軍平定雲南,然後“既定其地,因以留戍”,這樣的軍隊屯墾移民為雲南帶來了大量人口,以劉淵然為代表的一些高道亦於此時進入雲南,爾後極大地推動了雲南道教的傳播與發展。據蕭霽虹《劉淵然與雲南道教》一書所言,劉淵然在宣德年間“奏請立雲南、大理、金齒三道紀司以植其教”(明·陳循《龍泉觀長春真人祠堂記》), 在雲南設置了“道紀司” “道正司”“道會司”三級道教管理機構。雲南府道紀司設在昆明的長春觀。清朝時期,宣威縣吳山石洞村還出土有“道經通時”道紀司銅印一枚。呂師老師考證,此印可能明清時期一直在宣威留存,直到太平軍入滇,此印的持有者為了保全性命,才將此印藏於山洞中,為研究雲南道教提供了重要線索。

除劉淵然一係的道教外,雲南宣威-曲靖地區還有天師道的傳承。主講人為觀眾展示了兩幅雲南宣威天師道傳度奏職照片。其中一幅照片拍攝於2015年,由宣威天師道王大金祭酒(羽化)主持,王大金祭酒是當地名望非常高的一位道長,現在該地還有許多王道長的法嗣。另一幅是當地胡崇貴道長行持掃蕩謝將科儀的照片。王、胡兩家都是當地傳承百年以上的道士家族,在當地很有影響。另據胡崇貴道長的父親胡昌凡道長(羽化)口述,其曾祖父曾經奏授過“上清三洞五雷經籙”,在清朝時期擔任過宣威的“道正司”。在《宣威縣誌稿》中也記載道:

胡氏祠在虹橋鋪,康熙中,江西上高縣四溪鄉人胡國璉宦遊來滇,經此地而得佳偶,遂家焉。其子孫散居盤縣、昭通等處,留虹橋者僅長房半支。

從胡氏珍藏《家傳生辰》記載的胡氏歷代嫡系傳承、生辰和奏職的資訊來看,最早有記錄的一位是胡氏的高祖,道號胡玄明,年八十二,上清職(上清三洞五雷經籙),生於乾隆乙未年(1775),歿於咸豐辛亥年(咸豐元年)。可以看出胡氏天師道世家,世代承襲祭酒之職,目前已經傳承至十三代。

胡道長還有一天師府的“法鈴”,傳說是其先祖學法於天師府一白姓真人的“信物”。據田野調查,這位白真人是現在宣威天師道之“共祖”。原先宣威地區的道教教義不統一,清朝乾隆年間,江西貴溪縣天師府的白真人赴雲南澄江‘收妖’,途經宣威傳道,“召集眾道徒於萬壽宮(江西會館)講道說法,統一了境內的教義教規”(王所邦主编:《宣威简史》,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98页)。白真人相繼傳授了胡氏、王氏、龍氏、蔣氏、徐氏、黃氏等八家天師道脈,每傳授一家便賜一件法寶,作為信物。白真人通過傳度奏職的方式紹續道教法統,統一了宣威地區的教理教義,奠定了宣威道教發展和分佈的基本格局。廖滸澄《宣威縣誌稿》中有《役神被譴》一則民間故事,明確寫道“治城十字街,黃姓世襲道教。其祖某於乾隆年間執業尤精,兼攻符籙。相傳天師府有白法官者,以事過宣,主(住)於其家,因之頗得傳授”,這與田野資料相互印證。另外,據田野調查,前文提到的王氏正一道士家族幾百年不曾與胡氏交流,但是兩家傳承的“科儀經書”抄本作比較竟然基本一致。在胡氏道士家族中還傳承有一部白真人流傳下來奏職用的《奏名天壇品格》的手抄秘本,在秘本末頁附了一幅對聯為:“貴溪流嫡派入牝出玄玄風丕正;漢代演真傳降魔護道道法興行。”亦印證了宣威道教與江西龍虎山天師道的深厚淵源。

接下來,為進一步說明曲靖宣威天師道傳承的傳承,呂師為觀眾展示了根據胡氏天師道世家家傳《奏名天壇品格》收錄的歷代祖師的名諱,共計二十六位,如圖:


曲靖·宣威天師道傳承的祖師名諱(一)


曲靖·宣威天師道傳承的祖師名諱(二)



另外,該書還記有“薩真人派”字輩:

守道明仁德,崇真合太和。至誠宣玉典,中正演金科。

龍漢通玄蘊,高弘鼎大羅。武當愈興振,福海起洪波。

相傳,“薩真人派”的字輩法脈是張繼先所傳授,而明清授籙中龍虎山天師府所採用的“三山嫡血字輩”則是在其“薩真人派”字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所以,《奏名天壇品格》中的薩真人派字輩,可能是正一三山嫡血字輩的雛形。


(二)曲靖宣威天師道傳度奏職儀式


主講人呂師老師從傳度奏職的儀節、法職體系和代表性科儀文本三個方面,向觀眾展示了宣威天師道傳度奏職的情況。首先是法事節次,如下表:


宣威天師道傳度奏職儀式節次表

時間

五月十六日

五月十七日

五月十八日

早上

布壇:中間設“羅天諸神”掛圖;左方設老君神位,右邊設祖天師張陵神位;下方設土地神位,門外設“四大元帥”護法神位,擺設五花五供。淨壇,掛榜,行《靈寶開壇科》。

法官於壇前行持:

《清微請聖科》

《靈寶開壇獻齋科》《雷霆三十六解結科》

三師帶領傳度弟子行《太上正一開壇傳度寶科》。其間過程為:啟師——拜表——賜劍、印、令、旗——賜法水——發十願、受三皈九戒——過法橋——禮拜祖師以及三師。

中午

三師帶領大眾行《靈寶申發請聖科》。其間,念誦《度人經》《玉樞寶經》《天師經》。

行持《靈寶四曜等科》來朝斗。同時,念誦《玉皇本行經》(皇經)。行持《紫微大懺》科儀,念誦《十王經》《陰陽二度》。

奏職:依據《正一嗣漢流傳清微五雷金門請職奏名牒》來發牒播告天地十方萬靈真宰——焚化陰憑(生前預繳)——打劵立契(新嗣法官念誦“皈依誓章”)——三師授予“奏授職帖”。

晚上

三師帶領行“出食”科儀,行持《靈寶津濟科》出食,期間包括回向等。

行持《天師慶誕科》,度師根據《天壇品格》為新嗣法官撰寫“奏授職帖”。

三師帶領行《清微送聖科》,法官行《謝將科》結束。最後,大眾聚餐飲酒慶祝。


其次,宣威當地奏職亦有一套成熟的法職體系,據《正一嗣漢流傳清微五雷金門請職奏名牒》:

1、奏授神職分為四階:太上三五都功經籙、太上正一盟威經籙、上清三洞五雷經籙、上清大洞經籙。

2、四階神職分別對應傳授:共計二十八宗大法,六十一枚法印,十一方令牌。另有七星劍、法尺、仙衣、雲履、錦裙、笏簡等。

3、經籙內容包括:三天金闕敕書,太上修真戒職,祭酒誠詞真經,諸品寶籙,免罪金牌,五雷版劵,銅符鐵劵,合同環劵。

其中,二十八宗大法與六十一枚法印等,都是相對應的。這就是說,一宗大法對應著一套神班、司額、法職,這就有對應的印、令。

除此以外,宣威天師道尚有一篇文獻頗值得學者注意,即《歷代天師偈法諱昭示》。這篇文獻收錄於《天臺玉格》中,主要內容為 第一代天師至第五十二代天師的贊詩,配有歷代天師名諱和心印。據考證,第一代至三十二代天師的贊詩與(宋)白玉蟾所著《贊歷代天師》的內容一致,據推三十三代至五十二代天師的贊詩應為天師府真人和法官所創制。清朝授籙中有《虛無自然六合通天金符籙祖》,內容與《歷代天師偈法諱昭示》十分相似,主講人推測《歷代天師偈法諱昭示》應該是《虛無自然六合通天金符籙祖》之源頭。實際上,不論是《歷代天師偈法諱昭示》還是《虛無自然六合通天金符籙祖》都代表一種傳法的譜係,即“法脈”,這是道士身份合法性的一種證明。


(三)安籙與繳籙


傳度奏職之後會有安籙的過程。所謂安籙即在家中設壇,將歷代祖師名諱書於案上供奉,所授職帖用竹桶密封,紅布包裹懸掛於壇上,受其香火。作者展示了一份十分珍貴的安籙壇照片。


安籙的壇

繳籙是道士羽化之後的法事。道教認為,有職籙的道士羽化後,會上天向其職籙對應的衙門報道。繳籙又名破籙,主講人介紹道,授籙用神虎幡,繳籙用遷神幡。殮棺符共計十一道,並同《奏授職帖》隨身入土。用紙紮神馬,雲輦、鳳輦、仙童、神兵、天祿、鳳鳧、儀仗等舉行遷神儀式。大理地區行持《陞真科》,嗣法弟子應立度師牌位或畫像香火供奉。


(四)大理巍山《巍山神霄西河派奏授職帖》


介紹完曲靖宣威地區的傳度奏職後,主講人又向觀眾介紹了大理巍山地區的奏職和授籙情況。這一部分,主講人是以巍山神霄西河派的三份奏授職帖為中心展開介紹的。巍山縣位於雲南西部,境內的巄嶼圖山留有一寺廟建築群。如圖所示,其中的建築皆為寺廟。雲南省社會科學院蕭霽虹老師等於此搶救性發掘了一百多本神霄西河派的文獻。其中主講人偶然得到《大理巍山(巄嶼圖山)張虛智神霄西河派奏授職帖(清朝殘存版本)》,為這些文獻的整理起到了綱領性的作用。這份《大理巍山(巄嶼圖山)張虛智神霄西河派奏授職帖(清朝殘存版本)》清晰地記載了當地神霄西河派的法職,成為西河派在該地流行的重要實物參考。《大理州志》記載西河派早在宋朝就傳入大理地區。在元後大理地區被納入到了中央政權的管轄之內,其後神霄西河派在明清時期亦在大理巍山地區盛行不衰。這一文獻記錄可以與《大理巍山(巄嶼圖山)張虛智神霄西河派奏授職帖(清朝殘存版本)》相互印證。

主講人於大理巍山發現的另一份重要文獻是神霄西河派明天啟年間秘本《先天演教傳度奏職科儀》,明朝的文獻在當地十分罕見,尤其是該書還有力地說明了當地正一派道士派別傳承的問題。主講人引張培爵修、周宗麟纂的《大理縣誌稿》 :

境內有道教清虛、火居兩種。清虛道雲遊方外,居住壇觀,脫離家族社會之關係。火居道乃與常人無異,唯金鐃法鼓,諷誦經文,為人懺悔、祈禱,獲資贍家而已。……火居分先天、龍門二派。先天派宗薩氏,行於城內及南鄉;龍門宗邱氏,行於東鄉、北鄉。各有薪傳,能自述其師弟之系統。

縣志中記載的“先天派宗薩氏”原不知其意義,有了這份文獻的佐證,主講人才明白,此句其實就是講當地的先天派就是薩守堅真君神霄西河派而來。此外還有《大理巍山(巄嶼圖山)清乾隆年間職牒式》也可以窺見明清時期大理巍山縣神霄西河派之盛況。


 橋傳仙简


(五)麗江玉龍《三天太上收授官兵敕牒》


      這一部分,主講人展示了楊氏白族正一道士家族《三天太上收授官兵敕牒》(局部,民國乙丑年,1925年版),這份手繪的牒實際上是一份職牒,其中記載了奏職之時撥付道士的法職、兵馬、印令、壇靖、花押等等。主講人特別展示了其中的“靈寶皈戒”:九真妙戒、靈寶十願、靈寶十善等。主講人告訴觀眾,從麗江《三天太上收授官兵敕牒》中“九真妙戒”“靈寶十願”“靈寶十善”“靈寶十誓”“靈寶五戒”來看,道教的戒律是一種“自律”,新嗣的法官以奏授的職帖為根據,充當了道教的一種理想人格和道德模範,從而給教民教眾充當榜樣示範作用。所以,當前強調從嚴治教、教風建設應該從恢復道教各宗派傳度奏職的法統入手。


    ()總結


主講人陳述環節的最後,呂師老師對本次講座總結道:在雲南傳度奏職是一體的。根據雲南正一派的傳統,三師齊備,即可開壇傳度奏職。傳度奏職一般在五月十八天師會舉行。“傳度”,即傳法度人之意。“奏職”顧名思義就是奏授神職,“授籙”顧名思義就是授受法籙的意思。如果用兩個字來給傳度奏職下個定義,那就是“法信”。奏職與授籙有異同之處。相同之處在於都是道士獲得神職的核心傳承儀式,不同之處在於奏職是“下對上”,授籙是“上對下”,方向不同。授籙一般是指傳統意義上的三山授籙,而奏職則是三山之外,例如:清微、神霄、西河等道派師徒間傳法襲職的憑證。其次,呂師老師又補充了傳度奏職儀式中“自力與他力的關係”。 在傳度奏職中,涉及到一個根本問題就是“自力與他力”。在職帖上,除了三師的神職與心印作為傳法的憑證,還有主將、副將等雷神作為護法和調遣,這是一種“他力”的護持。同時,職籙與經法相配。例如,依據《正一嗣漢流傳清微五雷金門請職奏名牒》奏授神職後,有“天罡祖炁咒訣符圖”作為傳授,以自身精氣神為根本,通過修煉來達到三花聚頂、五氣朝元的境界,這是一種自力的成就。所以,結論是“自他不二”。正如張繼先所言,“得之在修,失之在墮”。其三,雲南地區歷來是多民族融合的地區,外來的法統和當地文化是十分圓融的。奏職並非僅按照《天壇玉格》的品階來生硬地填籙,而是有文武法統之分,有修行的次第。一位度師的水準很大程度體現在職帖的撰寫上。根據宣威龍氏《天壇玉格》所載:“由文入武易,由武入文難。先授文職南北院,後授武職於雷部。”最後,達到文武雙全的效果。所以,傳度奏職講究“量才授職”,並非一刀切。在雲南傳度奏職有著嚴格的法統和修行次第。在《正一嗣漢流傳清微五雷金門請職奏名牒》中出現了一道獨具雲南特色的牒文,就是“土主牒”,也就是告知土主大黑天神的一道牒文。南詔大理時期,大黑天神得到了廣泛的奉祀,在雲南完成了本土化,即“一身七現,七相一分”。至今,在大理、麗江、楚雄、昆明、玉溪等地仍然奉祀大黑天神,楚雄畢摩做法事也召請大黑天神護法。所以,道教在雲南不是單純的“複製粘貼”,而是在保持自身純正法統的基礎上,也認可並融入地域文化。體現了道教包容性的同時,也促進了雲南多元宗教文化的和諧共生。綜上,雲南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多元宗教文化和諧共生。宗源於東漢張陵在巴蜀所創立的正一盟威之道,經過南詔大理時期的進一步交流互動,以及明朝移民軍屯大背景下的傳播發展,形成了既正統又多元的雲南道教傳度奏職儀式。傳度奏職儀式也是維繫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重要紐帶,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多樣性,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粘合劑,也是堅持道教中國化方向的應有之義。


二、嘉賓與談

主講人介紹完內容後,主持人請崔道長對講座內容與談。他提出三點自己的見解。首先,崔道長曾經在雲南見到當地畢摩(巫師)跳“煙盒舞”,與道教的步罡踏斗十分類似,雲南的經文版本亦與其他地方不同,十分值得學者注意。其次,雲南地區的傳度奏職儀式節次與龍虎山的儀式十分相似,這是一條重要的線索,二者的密切關係也值得關注。其三,崔道長此前看過一些關於雲南奏職的照片,其中祖天師壇上有一副對聯“袖藏玉訣降龍虎,目運金光射斗牛”。崔道長認為斗牛可能與劉淵然真人傳下的真武祖師信仰有關,很能體現雲南當地文化。同時,崔道長也向呂師老師請教道:自己注意到第五頁ppt中供桌上有一些銀制插件是否就是“魚雁書刀”?宣威地區授籙與陞授是否也有中道協類似的年限規定?


第五頁PPT銀質插件


呂師老師回應道:此六件法物確實是《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中的“魚雁書刀”,但是與文獻中有所不同。雲南正一派道教一般所用的是:龍刀、鳳簡、金魚、玉雁、搖環、鎮紙,此六件法物用於文疏的處理,同時也對應著科儀中的主醮高功、降魔都講、回向表白、玉音知磬、主持監齋、天門跪奏六個職位。此套法物主要用於雲南祥雲地區。至於陞奏,雲南地區亦有自己的陞奏年限,只有師父的徒弟奏了都功職並且師父也已經奏授了都功職多年後,才有資格陞授盟威職。不但如此,陞奏還要獲得當地眾多道士的認同,有一定的名望方可。例如,王大金道長認為奏授《都功籙》是做法事時“具職”的需要,其侄王羅軒道長亦認為“無功不授籙”,需有功德方可懾服籙中官將。故陞授者多是年高有名望的,目前尚無“上清大洞經籙”籙階者。另外,呂師老師補充道:當地道長多精於書法,諳熟科本,十分謙虛。


三、總結發言

最後,主辦方代表呂鵬志教授作總結發言,爲這次講座劃上了圓滿句號——

謝謝蕭老師。特別感謝呂師老師的精彩講演和崔振聲道長的專業點評。我很高興代表“道教的經典與儀式”雲端系列學術講座主辦方,簡單談談我聽完最後一場講座和整個系列講座的體會。

首先,我們將雲南現存道教傳度奏職儀式從橫向角度與江西、湖南、浙江、福建、臺灣等地區的傳度儀式做比較,會發現大同小異,本同末異;如果我們將雲南現存道教傳度奏職儀式從縱向角度與古代尤其是宋代以來道教傳度儀式做比較,會發現一脈相承,源遠流長。綜合橫向比較與縱向比較的結果,可以印證法國道教研究大家施舟人(Kristofer Schipper)先生的說法,道教科儀是中國“文化的真正紀念碑”。

其次,《道藏》經典記載的儀式與我們現在還能看到的各地道教法事有很多令人驚奇的相似之處,充分證明道教是活生生的傳統宗教,不是故紙堆裡的死宗教。認識到道教是活態宗教(living religion)非常重要。正如我在《“道教儀式叢書”述要》一文中所說,“現存道教儀式有助於我們印證和理解古代道教儀式。如果沒有觀察和研究現存道教儀式,根本不可能真正讀懂《道藏》和藏外的大量儀式文獻。因此,現存道教儀式是與古代儀式文獻相互補充且不可或缺的活資料。就像其他儀式的研究一樣,田野調查是研究道教儀式的基本方法。”我舉一個最典型的例證。眾所周知,我曾在贛西北調查研究當地道士還在傳行的正一法籙。我發現這批正一法籙的收藏人戴祥柳道長稱其為“天師經籙”,而且他收藏的每一種籙確實都與一部經相配,可以說名副其實。呂師講座也提到“經籙”。這個現象恰好可以印證明《道藏》所收朱權《天皇至道太清玉冊》的“經體籙用”說。《太清玉冊》列出了互相對應的“正一諸品法籙”和“正一諸品仙經”兩個條目,並明確指出“經乃籙之體,籙乃經之用”,經與籙之間是體與用的關係。通過這樣的比較印證,為何將正一法籙稱為“天師經籙”的問題可以迎刃而解。相反,如果我們沒有這批寶貴的田野資料來比較印證,我們很難讀懂《太清玉冊》的記載。

最後,我們的系列講座表明,道教的經典和儀式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我們一直希望只讀經典或只做學問的學者與只做法事或只搞修煉的道士多些互動交流,共同提昇道教文化學識。我發現,道教學者(尤其是研究儀式的道教學者)和道士之間其實不難溝通,因為他們有共同的語言、追求和志趣。以我自己的經歷爲例。我在香港工作期間,曾與法國道教學者勞格文(John Lagerwey)、宗樹人(David A. Palmer)教授合作舉辦了“地方道教儀式實地調查比較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這次研討會的一大創舉就是首次邀請中國農村鄉鎮的火居道士來香港大都市開會,請他們與曾有合作關係的道教學者聯袂登臺講解道教儀式。會議期間道士和學者之間有了很好的溝通和交流。後來“道教儀式叢書”能夠順利出版,這次香港會議也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最後的最後,我想說的是,今晚講座和系列講座之所以圓滿成功,端賴每位主講嘉賓、特邀嘉賓以及港大、交大師生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我要向你們致以衷心的謝忱。祝願各位身體健康,暑期快樂!我們下次再會。謝謝。

來源:李翔、稅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