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鏈接

Related Links
新聞動態 通知公告 友情鏈接

南京市高淳區博物館編著《畫妙通神:高淳清代道教水陸畫》

来源:許蔚 时间:2024-12-30

南京市高淳區博物館編著《畫妙通神:高淳清代道教水陸畫》 


書名:《畫妙通神:高淳清代道教水陸畫》

作者:南京市高淳區博物館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版次:2024年11月第1版

ISBN:978-7-03-072140-2



作者簡介

(以下內容來自公眾號“高淳文體旅”)

南京市高淳區博物館是集收藏、研究、陳列展覽、教育於一體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場館總建築面積為9522.3㎡,展區面積近3000㎡。現有基本陳列3個:“水綠山青,風高民淳”為主題的歷史人文展、“東吳時期的高淳”專題展和“瀨渚風華,吉金鑄史——高淳出土周代青銅器展”。臨時展廳1個(面積500㎡),先後主辦了“尋根探源——薛城遺址歷年考古成果展”“追尋紅色記憶——館藏革命歷史文物展”“耕讀傳家——館藏古代書畫展”等原創臨時展覽。現有的館藏文物包括薛城遺址、朝墩頭遺址出土新石器時期文物,兩周時期的吳越文化青銅禮樂兵器,漢代至清代的南方陶瓷器,有“南京地區東漢磚刻藝術品寶庫”之稱的固城漢墓出土畫像磚,以及流傳有序、保存完整的清代道教水陸畫等,都是具有地域特色及學術價值的歷史文物。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南京市高淳區博物館館藏348幅清代道教水陸畫,其中,卷軸畫、牌及條屏等有338幅。這批清代水陸畫20世紀80年代於高淳城隍廟、東平廟發現的遺物,數量較多、來源清晰、體較完整,除一般道教儀式所見諸種神像畫外,也含有《水滸傳》《封神演義》題材的神像畫,頗具特色。這批館藏清代水陸畫既是清代高淳地方道教儀式實踐和民間神像繪製藝術的結品,也是清代高淳地方歷史與社會變遷的反映,對研究傳統藝術、地方文化、民俗習慣以及道教的儀式展演與融合等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和價值。

本書可供歷史文化、藝術及人類學、社會學等研究者和愛好者,以及高校相關專業師生閱讀、參考。


目錄

高淳道教神像畫的繪製、構成與道教儀式、地方社會 許蔚 001

道教信仰的地方變奏——高淳神像畫的組成、藝術傳統與宗教內涵 尹翠琪 010

第一單元 卷軸畫 027

第二單元 斗牌 045

第三單元 壇圖 251

第四單元 屏風畫 259

附圖 274

後記 284


序文摘編

(以下內容來自《畫妙通神:高淳清代道教水陸畫》“序一”)

“道教”是一個多元立體的文化體系。在中國歷史上,道教的文化影響力甚深甚廣,遍及不同階層、多個領域。道教文化的載體不僅包括數量可觀的經籍文本,也包括服務於信仰需求的實物。一尊陳設於街邊神龕的神像,一張懸掛於儀式現場的卷軸,都承載著超越文字的豐富信息。參照經籍記載,觀察、欣賞、研究存世文物,有助於還原道教儀式活動的實踐場景,提取文字無法具化的儀式和藝術信息,甚至可以捕捉參與者的審美和情感需求。就此而言,道教文物是觀察古人心靈世界的幽徑,認識道教藝術文化價值的津梁。

但是,道教文物的學術研究殊非易事。就道教文物而言,它們通常是作為“藏品”或“商品”而輾轉流通,其來源難考。對研究者而言,這一研究不僅需要熟稔道教史與道教文獻,也需要經受藝術學的專業訓練。近年來,隨著藝術史研究的發展,傳統的考古學視野被進一步拓寬,對道教文物的研究從概念到方法都出現了新的變化。具體到圖像藝術的領域,即有李豐楙、李凇、李遠國、尹翠琪、范華(Patrice Fava)、黃士珊(Shih-shan Susan Huang)等學者對道經圖像、傳世畫作和民間文物的挖掘。道教圖像的研究成果與中國古代文學、藝術、民俗和社會史等領域之間產生了廣泛的對話,體現著道教藝術史研究的詮釋力。

相較於道藏圖像和傳世畫作,民間道教藝術品在背景來歷、系統性等方面存在短板,制約了相關研究的推進。南京市高淳區博物館(以下簡稱高淳博物館)所藏的這批道教神像畫來歷大致可考、流傳有序、保存完整,堪稱極為珍貴的資料。這批神像畫共計348幅,重現於20世紀80年代末,很可能曾被高淳縣城隍廟及東平廟使用和收藏。書中將之分為卷軸畫、斗牌、壇圖、屏風畫四個部分,其中斗牌的數量最眾,體系也較為完備,能夠藉以窺視地方道教傳統與地方信仰、戲曲、技藝、文學等的互動關係。這些神像畫有著重要價值,不僅是認識清代南京道教圖譜的寶貴資料,也是瞭解清代江南地方社會生活不可多得的實物佐證。

在本書出版之前,這批道教神像畫僅有一個選印本(《明清道教神像畫》,2006),為學術界提供了基本參考。但隨著學術研究的推進,有必要提供更為清晰、詳細和專業的版本,並將有關這批神像畫的最新成果展現給公眾。在高淳博物館葛鵬雲館長的主持策劃下,此次新輯的《畫妙通神——高淳清代道教水陸畫》特邀復旦大學許蔚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學尹翠琪教授撰寫導言。兩位學者分別在道教文獻學和道教藝術領域深耕多年,治學嚴謹樸實,成果厚重扎實。他們對這批神像畫所處的地方道教環境和在道教藝術史上的地位進行了系統論述,代表了研究高淳神像畫極為重要的兩種取向。同時,本書還為多數神像畫撰寫了詳細的說明,修正了部分圖像的定名。透過導言和說明文字,讀者當可看到道教研究者與博物館工作者一致的追求。

這些細緻的研究成果,也為神像畫在博物館中的展陳格局提供了參考。假如輔之以虛擬現實技術等科技手段,或可利用藏品來重構場景,再現儀式,有助於觀展者形象直觀地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由此看來,本書也可能成為以學術研究推動博物館陳設佈展出新的嘗試。

相信浸潤於這本圖冊之中的道教學者和博物館工作者的赤誠之心,可以讓這些沉寂已久的民間藝術品重獲現代生命。相信此書的讀者會開卷有得,也會走入高淳博物館,一睹這批神像畫的風采。

賀雲翱          

2022 年春於南京大學


來源:許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