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鏈接

Related Links
新聞動態 通知公告 友情鏈接

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宗教研究中心“道教儀式”線上課程 第五講課程紀要

来源:趙光偉、趙允嘉、閆瑞 时间:2021-04-04

 2021年3月31日20時20分,由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宗教研究中心開設的“道教儀式”線上課程第五講“劉宋高道陸修靜對靈寶科儀的整理和發展”教學錄像在ZOOM視頻會議室播放,本講由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吳楊老師主講,課程預習人為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碩士研究生趙光偉、趙允嘉、閆瑞,聆聽課程直播的師生近百人。


image.png


吳楊老師以劉宋高道陸修靜為中心,通過講解其整理的靈寶科儀,介紹了六朝道教儀式的發展。吳老師首先援引學界內兩位著名道教學者的觀點來分別介紹陸修靜在道教史和道教儀式史上的地位。傅飛嵐(Franciscus Verellen)教授總結了三點陸修靜在道教史上的貢獻:一是整合了在江南地區發展的南方道教傳統;二是用道教傳統解釋並合理化靈寶經典中的佛教因素;三是清整天師道,重建教團的道德基礎。呂鵬志教授認為陸修靜在道教儀式史上的貢獻主要有四點:一是編纂靈寶立成儀;二是給靈寶科儀定名和分類;三是提出有關靈寶齋儀的理論;四是模擬靈寶齋,編纂程序詳備的靈寶傳授經典。吳老師帶領預習人閱讀了《道學傳·陸修靜》,簡要介紹了陸修靜的生平履歷和道館的興起發展,以及廬山地界佛道交匯的情況,特別指出陸修靜提到的「留秦」為梵文Krakucchanda/Kondañña,音譯拘留秦佛(拘留孫佛),為佛教過去的七佛中第四位。陸修靜認為佛道「斯亦殊途一致耳」,並用道教固有的詞彙來闡釋佛教的理論,據此可以看出陸氏主張佛道同一。


image.png


隨後,吳楊老師帶領預習人閱讀了保存在北宋道教類書《雲笈七籤》中的《靈寶經目序》,回顧了上一講呂鵬志老師曾講解過的古靈寶經中「元始舊經」和「仙公新經」之別,並介紹了學界內對「新舊」的三種不同觀點:舊經的實際創年代早於新經;新經的實際創年代早於舊經;新經舊經的區分只是一種神話,其目的是神聖化靈寶經文,與事實上的靈寶傳統之歷史無關。此外,從序言中可以看出陸修靜的工作主要是對現存於世的靈寶經進行甄別,剔除僞經而保留正統的經典,因此需要注意的是陸修靜的工作是對靈寶經進行整理和編輯,而不是改寫和創作。

接著,在閱讀《洞玄靈寶齋說光燭戒罰燈祝願儀》時,吳楊老師提到,從齋的目的和方法兩方面來看,陸修靜在編撰整理靈寶經時,將中國古代傳統之齋與佛教之齋進行融合。此外,陸修靜還解釋了靈寶齋的神聖起源,即為「太上天尊開玄都上宮紫微玉笈」而出,並給儀式動作賦予了象性的意義。吳老師介紹道,《太上洞玄靈寶法燭經》主要內容為十條佈道文,它們從不同的角度分別闡釋了靈寶齋的旨要和內涵並且具有相同的格式,即以「道言」開頭,以《老子》中某一語句結尾。且此十條佈道文並非純粹理論的文獻而是在靈寶齋的實踐中也可以使用。吳老師講道,《洞玄靈寶五感文》是陸修靜鼓勵門人修齋時超越艱難困苦的勸慰之文。其宗旨是讓人領悟因緣禍福之由,認識父母、聖真、老師的恩德,陸氏在此經中將佛教業罪報應思想與儒家孝敬父母和尊師的觀念相結合。

吳楊老師重點講解了《太上洞玄靈寶授度儀》,此經有兩個特點,一爲「立成的儀式」;二爲「傳授的儀式」。吳老師從《授度儀》的性質和體例、靈寶授度儀的階段等級和法位標誌、以及靈寶授度儀式的程序及其結構三方面來全面深入講解《太上洞玄靈寶授度儀》。吳老師根據《太上洞玄靈寶授度儀》的序言,即陸修靜所進表文《太上洞玄靈寶授度儀表》,講解了《授度儀》的寫作背景及基本性質。陸修靜是為了整頓南朝劉宋時期混亂不堪的靈寶傳授儀而編撰《授度儀》的。就性質而言,陸修靜雖參考「天書」靈寶經編撰而成《授度儀》,卻是經人類(陸氏)之手編輯加工的作品,其中可能出錯,需要向神明請示,降下「靈瑞」來顯示其正確性。因此,與「天書」的靈寶經相比,《授度儀》可以說既是「天書」,也是「人書」。

在了解《授度儀》的寫作背景和性質之後,吳楊老師指出,在《太上靈寶衆簡文》中陸修靜最早規定和確立了靈寶傳授儀的次第,將其定名和區分為初受(初盟)、中盟、大盟三個階段或等級;並分別依據儀式標題、傳授物品來判斷《授度儀》明顯屬於靈寶大盟儀式;在此基礎上提出其內容涉及中盟,此為陸修靜編纂《授度儀》時的失誤。

吳楊老師又介紹了傳授儀式中授受「真文二籙」(即靈寶五篇真文、三部八景籙、諸天內音自然玉字籙)及「八威神策」、「始神杖」五種物品,在陸修靜看來,這些傳授物品不僅是宗教法位和權威的代表,也是師徒間傳承的媒介。其中「真文二籙」是分別出自《元始五老赤書真文天書經》、《二十四生圖經》和《諸天內自然玉字》三部古靈寶經中的篆字體道符。吳老師詳細講解了陸修靜借用靈寶齋的齋儀程序將靈寶傳授儀分為宿啟、傳授、言功三個階段及具體儀節。


image.png


最後,吳楊老師簡要介紹了靈寶傳授儀的歷史影響。其一為齋儀在發展過程中與其他道教儀式類型逐漸融合,陸修靜在《授度儀》中創造了齋儀與傳授相結合的道教傳授儀模式,這種模式及其變體被後世道教承襲和發展 ,一直延續至今。其二,“真文二籙”在後世增衍為“靈寶中盟籙”。講授部分結束後,為方便同學們更好地理解靈寶傳授儀式,呂鵬志教授分享了當代江西省修水縣授籙儀式——真科開壇受錄奏職的影像資料,並詳細講解具體的儀式程序。

在課後討論環節,預習人趙允嘉、趙光偉朗讀了相關文獻,並解釋了文獻所反映的靈寶齋進入朝廷視野及道館的出現。預習人閆瑞、趙允嘉又分別回答了《洞玄靈寶五感文》中“上清齋”的特點及《靈寶授度儀》中“發爐”的出處和意義兩個問題。隨後,三名預習人合作解釋了八處出自《靈寶授度儀》的疑難詞句(如“投簡”、“三師五保”、“表靈尊文”和“次讀細字”等),吳楊老師對預習人的回答作了更正和補充。課程微信群中,多位師友根據呂鵬志教授分享的田野資料討論了授籙儀式中焚燒“陰憑”的節次、高功法師所戴頭冠和“四域火諜”等問題。呂鵬志教授援引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沈如泉院長的意見,指出《靈寶授度儀》中“必須神官”之“須”為“等待”之義,又糾正了預習人在提問環節中兩處閱讀錯誤,趙允嘉同學將“敢以嚚冥”誤讀為“敢以囂冥”,趙光偉同學將“從地戶入”誤讀為“從地戶人”,最後指出了課程群內師友所討論的“四域火諜”當係“四驛火牒”之誤。群內多位師友回答了預習人趙允嘉對於章文結尾“太清細字”的提問,武漢大道觀程誠金道長、永修天師宮崔振聲道長分別提供了清代民間科本和明內府金籙齋章表抄本中章文結尾圖片。


image.png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