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鏈接

Related Links
新聞動態 通知公告 友情鏈接

金堂古真多治道觀“太上金籙受生鴻齋”田野調查紀要

来源:李翔 时间:2023-06-21

金堂古真多治道觀“太上金籙受生鴻齋”田野調查紀要

 

2023年5月26日-5月28日,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宗教研究中心師生一行八人組成田野調查小組,再次赴成都市金堂縣古真多治道觀(又稱“真多觀”)調研“太上金籙受生鴻齋”(簡稱“受生填還”)法會。参与调研的師生有:中心教師甘沁鑫,博士研究生薛聰、楊金麗,碩士研究生趙光偉、王盛維、廖文麗、何龍翔、李翔。法會由金堂縣道教協會會長、真多觀住持楊三善道長主持,為兩百餘名信眾填還“受生債”。法會於5月4日舉行預告法事,5月26日-28日為正式法事。針對此次法會的田野調查也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已於5月4號完成,詳見公眾號神州文化研究5月15日推文;5月26日-28日為第二階段。

本次調研得到了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呂鵬志教授的全力支持,真多觀楊三善道長熱情為調研師生解答疑問,並展示了真多觀收藏的諸多科儀抄本和出土文物。同學們通過攝影、錄像、訪談等方法,收集到了大量的四川正一派廣成科儀“受生填還”田野資料。

 

一、真多觀

 

(一)真多觀歷史淵源

 

筆者在田野調查第一階段的紀要中已對真多觀的歷史淵源作過簡述。“真多”二字,可以追溯至蜀中女仙李真多的名字。傳說李真多為戰國時蜀中仙人李八佰胞妹,在金堂修煉成仙。至東漢時,天師道建立二十四治,於金堂設“真多治”,此即“古真多治道觀”名稱的直接來源。現今真多觀係金堂普度山龍王廟修繕重建,此廟遲至清代已經存在。傳說明皇幸蜀,為平息水患,在此普度山建廟,祀西海龍王。此次調研,住持楊道長熱心地向調研小組展示了原龍王廟的供具、該廟“派單”以及本人收藏的手抄法本,為第一階段田野調查,補充了實物資料。

楊道長展示的一系列實物資料中,較為有意義的是龍王廟的“派單”。“派單”亦稱“派牒”,是記錄本派師脈源流的一種文書,用於證明求道者的師承法脈。紙質、木刻皆有,龍王廟的為木刻派單。該派單整體呈墨黑色,木板裂為三段,上段遺失,真多觀僅存中、下二段。該派單年月缺失,末尾有“給與末學陳本青執□”字樣,推測是清代或民國時期龍王廟的道士,屬全真龍門派法脈。第一階段調研時,楊道長告知筆者,原廟橫樑上有清代陳氏家族修繕記錄的文字,派單上的道士亦姓陳,因此龍王廟可能是陳氏家族主持,此家族本身亦是道士家族。此外,楊道長還向調研小組展示了收藏於真多觀“三江書院”的手抄科儀本,大多數是楊道長師門“萬應雷壇”所傳。科儀本都是線裝抄本,包含了經懺、科儀等類型。

1.jpg

圖1 楊道長(右二)向調研小組展示龍王廟供具


2.jpg

圖2 龍王廟木刻派單


3.jpg

圖3 手抄科本

 

(二)真多觀壇班道士

 

真多觀為正一派道觀,住持楊三善道長現任金堂縣道教協會會長。楊道長十四歲隨同鄉鍾法霖先生學習廣成科儀,為鍾老先生“萬應雷壇”弟子,按傳統行壇道士的規矩,取用龍門派“元”[1]字輩道名“元通”。十七歲時,鍾老先生為其奏職為“蘭臺派”第九代弟子,道名“純心”。鍾老先生羽化之後,楊道長繼承該壇,成為第十七代掌壇法師。此後,楊道長又參學并繼承天師道法脈,楊道長另一名號“三善”即天師道“三”字輩道名。

真多觀現在的壇班道士即與此法脈相關。一部分道士是楊三善道長的徒弟、徒孫人數眾多,他們平時散居各地,從事著不同的社會職業,是傳統“行壇道士”的延續。遇到大型法會,徒弟、徒孫盡力至真多觀襄助法事。另一部分是大型法會時,真多觀禮請外面的道士組成臨時壇班,這些道士有宮廟道士,也有火居道士,在法會上擔任“經師”、“樂師”或者高功。總之,正一派的道觀本身沒有全真道那種集體生活的要求,整體組織更為靈活。

 

4.jpg

圖4 壇班道士

高功楊三善道長(金色绛衣者)請太師爺竇鼎春道長(青色唐裝者)拈香

 

二 、“太上金籙受生鴻齋”法會

 

(一)法會安排、文書、壇場佈置

 

本次“太上金籙受生鴻齋”法會為“受生填還”而設,鴻者,大也。金籙齋原為古靈寶經記載的靈寶六齋之一,源出《洞玄靈寶長夜之府九幽玉匱明真科》(DZ1411),作用為“保鎮國土”[2]。五代時廣成先生杜光庭集《金籙啟壇儀》(DZ483)《金籙齋懺方儀》(DZ488)仍突出為皇帝、貴族消業祈福的目的。清代乾嘉年間,四川高道陳仲遠對舊科儀進行整合革新,創立廣成儀,追杜光庭為祖。廣成科儀中的“受生填還”儀式仍沿用“金籙”之名,但內涵已有較大變化。陳仲遠《雅宜集》稱“依按廣成天師杜真人《金亭序事儀範》,修設‘金籙受生大齋’預修寄庫普福明幽道場”[3],目的是為當時一柳姓人家舉行寄庫儀式,並非安鎮國土或者為皇帝、貴族祈福。所謂“受生填還”,是指每個人託生人間之時,都從地府貸了一筆債,具體金額依生辰八字而定。如果在世之時不請道士償還,則會以克扣陽間祿命的方式補足,從而時運蹇滯,甚至招致災禍。反之,如果請道士舉行“受生填還”,還上了這筆錢,還可以享受現世種種福報。

真多觀傳承廣成科儀,故本次“受生填還”仍按陳仲遠《雅宜集》稱“太上金籙受生鴻齋”。法事全部流程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5月4日至5月25日。5月4日主要是舉行開壇預告法事,張貼榜文,昭告三界此次盛大法會的情況。5月5日-5月25日誦《靈寶天尊說祿庫受生經》《太上老君說五斗金章受生經》等經文,同時張貼榜文、誦經告示。這一階段還需準備正式法會所需要的文書、供具、紙錢等用品,這在田野調查第一階段的紀要中已述及。

 

5.jpg

圖5 誦經告示

 

6.jpg

圖6 金庫銀庫(內裝金紙元寶)

 

第二部分為5月26日至28日,共計三天,是整個“受生填還”的核心部分。“受生填還”法會所有科儀節次安排如下:

 

表1 “太上金籙受生鴻齋”安排表

d537222729a87ea1bfe1a3f478dea8d.jpg

 

由此可見,“受生填還”法會由二十餘場單場科儀組成,其前後順序往往有內在的邏輯。這可以與世俗社會的大型會議相對比。首先,5月4日至25日的預告、誦經階段,相當於世俗社會開會的會前準備,擬定會議主題並發出通知。其次是5月26日的安監壇、蕩穢等科儀,這相當於開會前佈置會場,向地方職能部門備案,並安排安保等後勤人員。最後是5月27-28日的申奏天曹和填還受生,這相當於開會迎請與會嘉賓,完成會議主題。最後是散壇解界,薩祖斛食等,相當於打掃會場,做善後工作。特別是“鐵罐斛食”,目的是為孤魂野鬼授戒、施食,類似於會議結束後,針對特殊人群的慈善活動。這一邏輯根源於道教科儀對世俗行政機制的模仿。與原始巫術不同,早期的組織化道教——天師道在初創之時即模仿漢朝的制度完成其宗教儀式。其神職人員“祭酒”為漢代官名,“朝儀”本是朝見皇帝的儀式,“三官手書”是以文書與神界溝通[4]。道教科儀雖然在宋代有過一次大的變革,成為現代科儀最直接的根源,但這種對世俗社會行政機制的模仿是一脈相承的。例如,5月27日的“正申天曹”科儀中,高功手執朝簡(笏板)朝覲神明,按科本念白,自稱為“臣”,與古代朝見皇帝如出一轍。再如,宋元以來,法師行道都會用到“司額”,即法師有權應用的神界行政機構名稱。以司額來發佈榜、牒這樣的文書,涵義就是“某某部門下發的通知”。真多觀本次所懸掛的榜文皆以“泰玄都省行壇”作為開頭,這就是楊道長在神界所領受的“司額”。

 

7.jpg

圖7 天曹正朝

高功手執朝簡(笏板)朝見天曹的神明

 

此外,法會所用的文書,包括疏、符、牒、劄,皆是面對鬼神世界的公文,與早期的章、手書本質上是一致的。其中,符、牒為下行文書,用來命令品秩不高於自己的神明。疏為上行文書,用以申奏高階的神明。總之,本次受生法會是世俗社會大型會議行政機制的翻版。

 

8.jpg

圖8 牒文(白)和疏文(橙)


9.jpg

圖9 榜文

可見“泰玄都省行壇”司額

 

基於法會的流程安排,真多觀在佈置壇場時,亦有相應的考慮。本次壇場分內外兩部分,佈於真多觀主殿“祖天師殿”。以殿門為界,內部壇(此處簡稱“內壇”)在門內,祖天師神龕是壇場中心,高功在此處朝拜高階神明。外部的壇(此處簡稱“外壇”)位於殿前走廊上,殿門之外,供奉監壇神將、庫官神夫等神。其中,監壇神將面向大殿外,城隍、神夫等神面向大殿內,表示來臨之涵義。這就像武裝人員在四周守護會場,與會人員在會場內部發言一樣。但是,需要注意5月26日的儀節,“請水蕩穢”在真多觀的水龍頭(象徵水井)處進行,因為“請水”是向龍王請水,用以蕩滌壇場的妖氛邪氣,“奉竈君”在廚房的竈君神位處舉行,二者並不在大殿內外壇做。

10.jpg

圖10 法會壇場佈局圖

 

11.jpg

圖11 內壇牌位


12.jpg

圖12 外壇供奉的監壇神將(水陸畫)

從上至下依次為馬勝、趙公明、溫瓊、岳飛四大元帥

 

(二) “填還受生”節次

 

  “太上金籙受生鴻齋”法會有自己整體邏輯,每一日的科儀也有固定的邏輯,甚至《廣成儀制》每一冊單場科儀也有相對固定的結構。本次法會的核心為5月28日上午的受生填還節次,這一節次本身就是一個邏輯鏈。如下表:


表2“填還受生”節次安排表

95c0469dce4d35f78449497010eaa98.jpg

 

可見金籙受生儀節,就是高功先將“受生填還”之意奏聞上界。這相當於世俗社會會議開始階段,先向領導匯報情況。接著,高功行“受生迎庫”法事。這一法事中,高功手執朝簡,面向殿外迎接“庫官老爺”(需注意,此處的庫官老爺是來自冥界的神明,並非天曹的財庫官員),四周是已經準備好的受生填還的金錢、文疏以及給信徒授的《長生延命籙》。相當於高功帶著這一車的財物,與庫官溝通為信徒填還財庫的事宜。

 

13.jpg

圖13 《廣成儀制祭享神吏夫丁集 》科儀本

 

迎完庫官之後,道士扮演“庫官老爺”,將會站在庫官神夫水陸畫左側。庫官身穿藍色道袍,手執算盤、毛筆,戴黑色墨鏡,臉上畫著八字胡,與清代的賬房先生相若。此時,庫官在殿外,高功在殿内,道眾運樂,高功朝參天庭地府的官員之後,进入整個法事的高潮。高功用川剧念白的方式,叮囑庫官將金銀、器具等清點清楚。特別是最後一小段,高功念白完之後,舉起手掌,讓庫官把財物照單全收,否則“我打你溝子!”[5]我們知道,儀式和戲劇表演本身密不可分,例如謝克納(Richard Schechner)就認為表演這一行為,如果是以功效為目的就是儀式,以娛樂為目的就是戲劇,中國的儺戲本身兼具儀式和戲劇兩重功效。“填還受生”儀式的這一小段,並非完全用《廣成儀制·受生填還全集》中古樸且嚴肅的念白,而是詼諧、喜劇化的,頗能體現儀式自身的表演特性。

 

14.jpg

圖14 “填還受生”節次

門外為道士扮演的“庫官老爺”,高功(著班衣)叮囑庫官清點財物

 

另外,還需注意,本儀節前後需要換一次法服才能完成。通過對楊道長的訪談,我們得知,這是因為面對神明的等級不同,所穿的衣服也相異。一套法服為橙色绛衣,大袖,繡“郁羅蕭臺”,用以朝拜高階神明(如天曹、星君);另一套為黃色班衣,小袖,花紋樸素,繡仙鶴用於對低階神明施令。這與前文所言的模仿世俗行政制度相呼應。

15.jpg

圖15 高功(著绛衣)發燭書諱

桌上准备是授予信士的“長生籙”

 

“填還受生”結束後,就是一些收尾的儀式,就如同世俗社會開完會後會打掃會場,送別嘉賓一樣。28日下午最主要的是“祭賞神夫”和“鐵罐斛食”科儀。祭賞神夫是做一桌飯菜,祭祀冥界的車夫力士,以酬謝他們出力運送財物。

 

16.jpg

圖16 祭賞神夫的飯菜

 

其次是“鐵罐斛食”,因為要為孤魂野鬼授《九真妙戒》,故四川俗稱“放戒”。這通常是大型齋醮的最後一場。高功在儀式中,召請十方世界的孤魂野鬼,咒煉法食,為孤魂沐浴、施食、授戒,最終超度他們,這體現了道教“冥陽兩利”的思想。

17.jpg

圖17 放戒

高功(戴“五老冠”)打幡招魂

 

整場法會的核心儀式持續三日,附近的居民、遊客以及報名參加的信士不時來此上香以祈禱福祿和平安。

來源:李翔 撰稿

呂鵬志、趙川、楊金麗 校閱



[1]  楊三善道長口述為“元”,龍門派字輩為“合教永圓明”。

[2] 《齋戒籙》(DZ464):一者金籙齋,保鎮國土

[3] []陳仲遠.《為雙溪寺柳姓寄庫道场都意》.見《雅宜全集》卷三。

[4] 參見呂鵬志.《唐前道教儀式史綱》[M]中華書局.2008:28-29

[5] 溝子,四川方言,指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