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鏈接

Related Links
新聞動態 通知公告 友情鏈接

講座紀要||呂鵬志教授主講“從靈寶天書看道教的基本特徵”

来源:楊金麗、薛聰 时间:2023-11-11

 講座紀要||呂鵬志教授主講“從靈寶天書看道教的基本特徵” 





微信图片_20231111110314.jpg


2023年11月9日19:30-21:30,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中國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呂鵬志應武漢大道觀之邀,在騰訊會議室作了題為“從靈寶天書看道教的基本特徵”的綫上講座。本場講座的主持人為武漢大道觀住持任宗權道長、評議人為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教授、院長尹志華。


图片1.jpg


講座正式開始之前,呂鵬志教授模仿古代玄門講經,播放了孟圓輝道長等唱誦全真正韻《澄清韻》的視頻,並分享了美國道教學者柏夷(Stephen R. Bokenkamp)教授英譯《度人經》末尾文字,即後世道教所謂《澄清韻》,以充當“誦開經偈”儀節。呂教授的報告圍繞靈寶天書亦即靈寶天文這一主題詞展開,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一是靈寶天文的淵源,二是三部古靈寶經記載的三種靈寶天文,三是從靈寶天文看道教的基本特徵。


图片2.jpg


首先,呂教授從儒、釋、道三個角度追溯了靈寶天文的淵源。靈寶天文的儒教來源包括儒教經典、戰國時代《周易·繫辭》記載的“蓍龜”“河洛”,以及漢代讖緯記載的“天文”“真文”“赤文”“符”“籙”“河圖”“洛書”等等。靈寶天文還可溯源於早期道書,至少有三个来源。一是漢代道書《太平經》推出的一系列複文,如“興上除害複文”,二是晋代葛洪著述《抱朴子內篇》《神仙傳》提到的“天文”,三是東晉中葉上清派道書描述的天書,如《真誥》記載的“三元八會群方飛天之書”。靈寶天文的第三個來源是漢傳佛教的天書觀,在靈寶天文出現之前,漢譯佛經大部分譯自梵書體或佉樓書體的佛經,漢傳佛教普遍認為梵語是天語或天書,由天神梵天(Brahmā)創造(另外一種說法是由佛陀所造)。

其次,呂教授分析了古靈寶經中最重要的三種靈寶天文,即《元始五老赤書玉篇真文天書經》中的赤書五篇真文672字、《太上靈寶諸天內音自然玉字》中的大梵隱語自然玉字256字、《靈寶五符序》中的五方五牙玉文64字。逐一講解了這些天文的篆字原文、漢字譯文、來源、性質及相關的信仰和實踐。


图片3.jpg


最後,呂鵬志教授進一步揭示了靈寶天文所表現出的道教不同於其他宗教的一些基本特徵。這些特徵包括:道教崇拜書寫符號,道教追求長生不死,道教是秘傳宗教,道教是道家哲學與神仙信仰相結合的宗教。呂教授指出,靈寶天文有力地證明,道教是思想非常深刻的中國宗教,是中國“非官方的高級宗教”。(Anna Seidel, “Taoism: The Unofficial High Religion of China,” Taoist Resources 7.2 (1997),39-72.)

呂鵬志教授的報告結束之後,主持人任宗權道長對呂教授的講座發表了幾點感想。任道長指出,聽了呂教授的講座很受啟發,對靈寶天書有了新的認識。眾所周知,在道教史上,靈寶經的貢獻很大,尤其是靈寶科儀對後來的道教科儀影響深遠,全真派科儀中也有很多靈寶元素。此外,靈寶經也推動了道教教理教義體系的完善,對後世影響也非常巨大,比如《隋書·經籍志》“道經序”開篇即說“道經者,云有元始天尊,生於太元之先,稟自然之氣,沖虛凝遠,莫知其極。”其後也說道經是“稟元一之氣,自然而有,非所造為。”這完全就是根據靈寶經來撰寫的,深受靈寶經天書觀的影響。所以,呂教授今天的講座非常有意義,有利於我們從靈寶天書來了解道教的基本特徵。另外,《道藏輯要》中有一部經書叫《五篇靈文》,相傳為赤蓮真人所作,全真派祖師王重陽註解,雖然此經講解金丹之事,但從經名來看,恰與呂教授所講的《赤書五篇真文》相似,二者究竟存在什麼關係,還有望呂教授、尹教授等學者們進一步考證。總之,呂教授今天的講座非常精彩。


图片4.jpg


隨後,尹志華教授對此次講座作了簡要的評議。尹教授先是高度肯定這次講座,認為呂教授視野開闊、知識廣博、邏輯清晰,深入淺出地講解了靈寶天文信仰,把靈寶天文歸納為經、道、氣、神四位一體,很有見地。隨後,尹教授就講座內容提出幾點問題與呂教授討論。關於靈寶天文反映出的道教特徵,尹教授認為靈寶天文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人為書寫的,嚴格來說不是書寫符號,而是圖形崇拜;道教不只是追求不死,還追求成仙,希望到達彼岸世界。尹教授還注意到重視道教天文的《隋書·經籍志》,用“盡道體之奧”來概括天書的本質,而唐代道士孟安排《道教義樞》講這句話徵引為“盡道之奧”,少了一個“體”字,二者之間似有區別。此外,靈寶天文與政治也有關係,傳說理想的帝王要懂得利用天文治理國家。結合郝光明《以符為經——古靈寶經“天文演教”思想探幽》(《中國道教》,2020年第2期)、孫英剛《神文時代:讖緯、數術與中古政治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等論著,可以更為深入地理解呂鵬志教授的講座。

呂教授首先感謝了任道長及尹教授的肯定,隨後擇要作了回應。呂教授指出,根據古靈寶經原文,自然天文本是雲篆圖形,只有元始天尊能看懂,天尊將天文冶煉成可識別的文字之後,再命天真皇人“撰”(抄錄)出,因此才說道教崇拜書寫符號。《隋書·經籍志》與《道教義樞》的一字之差可能是文本流傳過程中造成的異文。最早研究道教天書觀的是法國學者賀碧來(Isabelle Robinet),她已經提出了“以符為經”的觀念,認為上清經的本質、原型是符。不過,呂教授認為“以符為經”的觀念並不完全準確,陸修靜《靈寶經目》將靈寶經歸納為十二部類,第一類是天文,第二類是神符,二者有所區別,且神符的地位次於天文。




供稿:楊金麗、薛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