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鏈接

Related Links
新聞動態 通知公告 友情鏈接

新聞動態

首頁 資訊鏈接 新聞動態

15

2021-12
“道教儀式與中國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分組討論紀要:張勛燎《北朝道教造像再研究》
2021年11月25日21時30分至22時30分,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張勛燎教授委託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趙川老師在ZOOM會議室代為宣讀了論文《北朝道教造像再研究》。本場會議的主持人為趙川老师,評議人為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白彬教授。
details

13

2021-12
“道教儀式與中國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分組討論紀要:蔣馥蓁《從文檢集<雅宜集>管窺高道陳復慧(1735-1802)的奉道軌跡》
2021年10月21日21時20分,臺灣“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蔣馥蓁博士在“道教儀式與中國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發表了論文《從文檢集<雅宜集>管窺高道陳復慧(1735-1802)的奉道軌跡》。本場會議主持人為西南交通大學向仲敏教授,評議人為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歐福克(Volker Olles)教授。
details

11

2021-12
“道教儀式與中國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分組討論紀要: "The Numinous Ancestor Elevated On the Deity Lingzu in the Fayan tan Ritual Tradition "by Volker Olles
歐福克(Volker Olles)《四川法言壇科儀傳統中的“靈祖”》 2021年10月21日20時20分,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歐福克(Volker Olles)教授在“道教儀式與中國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發表了論文《四川法言壇科儀傳統中的“靈祖”》。本場會議主持人為西南交通大學向仲敏教授,評議人為臺灣“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蔣馥蓁博士。
details

10

2021-12
“道教儀式與中國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分組討論紀要: “The Introduction of Anthropomorphic Imagery in Daoist Ritual” by Gil Raz
2021年11月8日20時20分至22時20分,美國達特茅斯學院李福(Gil Raz)教授在ZOOM會議室分享了“道教儀式與中國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The Introduction of Anthropomorphic Imagery in Daoist Ritual”(《道教儀式何時出現神像》)。本場會議主持人爲哈佛大學劉婧瑜博士、評議人爲四川大學白彬教授。
details

07

2021-12
“道教儀式與中國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分組討論 紀要:巫能昌《清代以來浙南石倉的儀式傳統初探》
2021年11月15日20: 20-22: 30(北京時間),“道教儀式與中國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在ZOOM視頻會議室舉行了兩場學術討論。下半場《清代以來浙南石倉的儀式傳統初探》由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巫能昌副教授報告,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許蔚副教授主持和評議。
details

06

2021-12
“道教儀式與中國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分組討論紀要:白彬、張亮《四川丹棱龍鵠山道教造像的調查與研究》
龍鵠山摩崖造像位於丹棱縣丹棱鎮龍鵠村四組及石橋鄉黃山村七組,由十八學士坡 、仙人頂、觀音堂、佛兒頂 、中觀溝、佛兒溝6處位置鄰近的造像點組成。該造像群現存造像76龕,保存較好,大部分開鑿於8世紀中葉,是川西盛唐時期一處十分重要的造像群。2011年11月、2013年4月、2015年10月、2016年5-6月,四川大學與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丹棱縣文物管理所組成聯合考古隊,先後四次對龍鵠山造像群進行全面、系統的考古調查,完成了對全部6處造像點的文字記錄、三維掃描、照片拍攝及綫圖繪製工作,基本弄清了造像
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