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Research Output
著作 論文 通訊

紀贇《佛陀最後的午餐:古典佛教中的僧俗互動模式及其對東亞佛教的影響》

紀贇《佛陀最後的午餐:古典佛教中的僧俗互動模式及其對東亞佛教的影響》

image.png

     載湛如主編: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淑世超邁出世、紐帶多過分界:佛教與東亞宗教寺院的多重社會作用與功能》第四章

           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19年,46-72頁


摘要

此文從佛教歷史文獻學的角度考察了各語言中佛陀最後一餐所食的記錄,發現其最初可能是某種菌類或者是蘑菇。但由於印度文化中的食物禁忌,再加上語言學因素,故使得早期文獻之中很多都將之解釋“豬肉”類食物,尤其是在上座部巴利文獻之中。但世易時移,部派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教中禁斷肉食的傾向日益明顯,就出現了對原始經典敘述的“淨化”過程。不少原始文獻中進食肉類的描述會被刪改,通過文獻學分析可以發現這一過程一直延續到後來的漢譯經典時期,直至中國佛教的素食傳統最終確立。在此過程中,佛陀神格化的特點也日益突出,其肉身的飲食、疾病等,就逐漸被淡化或迴避。從中我們可以發現通過佛陀最後一餐的事實描述變更,就可以反映佛教度與思想方面的重大變化。從這種討論我們還可以發現,佛教的歷史從來都不是一個簡單的對其實際時間延展上所發生事件與人物的直觀忠實描述,它會受到生成這種歷史的宗教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因此佛陀最後一餐的文獻發展過程就充滿了宗教社會學與歷史學上的趣味,并且具有某種宗教敘事學上的典範意義。

>>論文全文

紀贇《佛陀最後的午餐:古典佛教中的僧俗互動模式及其對東亞佛教的影響》.docx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