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鏈接

Related Links
新聞動態 通知公告 友情鏈接

“早期道教研究”雲端系列講習會開場白

来源:神州文化研究 时间:2023-09-24

各位老師和同學:

歡迎參加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宗教研究中心舉辦的“早期道教研究”雲端系列講習會。《周易》兌卦《大象傳》曰“君子以朋友講習”,本人正是根據易學的說法,擬定了我們的學術活動名稱。

正如講習會日程安排所示,本學期我們準備圍繞早期道教研究這一中心主題,一共推出八次講習會,兩週一次,每次都由中心師生主講,每一講都指定一至二位同學預習。我們將共同討論早期道教的歷史、經典、思想、儀式以及道家哲學與道教的關係、佛道關係。各講除了簡要介紹基本觀點之外,側重閱讀關鍵文獻資料,講解疑難詞句,探討疑難問題。與中心以往舉辦的讀書會不同,系列講習會主要以中心師生近年撰寫的論文或翻譯的外文論文作為參考讀物,通過雲端講習的方式集思廣益,修改完善論文或譯文,訓練大家會聽、會說、會讀、會寫即聽、說、讀、寫“四會”的能力。

0924 02.jpg

大家都知道,“早期道教研究” 雲端系列講習會的參考論文絕大部分選自中心師生撰寫的兩部待刊書稿。

一部是本人與薛聰、楊金麗、趙允嘉三位博士生合著的《早期道經新探》,這部書稿除本人撰寫的引論“中國宗教文獻研究方法探討——以一部早期道經的研究為例”之外,共分四編——《老》《莊》研究、天師道經典研究、上清經研究、古靈寶經研究。每編各收我們師生合撰或獨立撰寫的3-6篇論文,各編都附有我們合作翻譯的相關外文論文1-9篇不等。書末還附錄中心舉辦的“早期道教經典研究”工作坊、“《真誥》與古靈寶經”系列講座報導文章4篇,全書篇幅有近百萬字。

另一部書稿是本人的國家社科項目“中古道教儀式的基本類型和歷史演變”結題成果《中古道教儀式研究》。書稿主體部分共計16章,其中有2章分別是與薛聰、趙允嘉同學合寫的,參考文獻由楊金麗同學編輯,書末還附錄了本人發表的6篇相關英文論文,全書篇幅也接近百萬字。

我們近期將會給各位主講人和表現較好的預習人分發兩部書稿的紙本定稿,目的有二,一是方便大家參與講習會時參考,二是作為“獎學書”以資鼓勵。

大家知道,本中心是一個虛體機構,特色之一就是沒有“小金庫”,一直未能設立獎學金。不過每年我們都會給優秀碩、博士生頒發獎學書,今年的獎學書就是這兩部磚頭一樣厚的待刊書稿,希望獲獎的同學能真正體會到“書中自有黃金屋”的深層含義。

好了,閒話少說,下面就有請薛聰同學為我們開講。


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宗教研究中心主任

呂鵬志

2023915



附錄:

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宗教研究中心“早期道教研究”

雲端系列講習會日程安排


【時間】2023-2024學年秋季學期,每雙周周五19:00-21:00,共計八次。

【地點】ZOOM視頻會議室(中心內部活動,暫不對外開放)

【说明】(1)主講人應至少提前兩周將閱讀材料和參考論著打包分享給預習人及參會師生,並提前將PPT分享給預習人,做好閱讀分工。(2)每場講習會前30分鐘由主講人概述講題主要觀點,後90分鐘由主講人及預習人閱讀關鍵材料,全體參會師生可就其中疑難或重要問題自由提問、討論,若有必要可再延長30分鐘。(3)有關英文論文述評的三場講習會,主講人及預習人需用英語閱讀原文關鍵段落,相應段落的中譯由主講人在PPT上展示出來。(4)每場講習會結束後,由預習人與主講人合作撰寫紀要,紀要將在“神州文化研究”微信公眾號上推送。


1、用話語語言學校讀帛書《老子》舉隅(9月15日)

➢主講人:薛聰(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2022級博士研究生)

➢預習人:廖文麗(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

李澂(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2022級碩士研究生)

【閱讀材料】

➢高明:《帛書老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參考論著】

➢沈開木:《句段分析:超句體的探索》,北京:語文出版社,1987年。

➢王福祥:《話語語言學概論》,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年。

➢Rudolf G. Wagner, The Craft of a Chinese Commentator: Wang Bi on the Laozi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2000), pp. 53-113. [德]瓦格納著,楊立華譯:《王弼〈老子注〉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第47-110頁。

➢呂鵬志、薛聰:《帛書〈老子〉第四十章“堇”字兩種訓釋評析》,《哲學與文化》第48卷,2021年第2期,第107-120頁。

➢薛聰、廖文麗、呂鵬志:《高明

➢薛聰:《用話語語言學校讀帛書〈老子〉舉隅》,西南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2年。

➢呂鵬志:《中國宗教文獻研究方法探討——以一部早期道經的研究方法為例》,收入呂鵬志、薛聰、楊金麗、趙允嘉著《早期道經新探》(待刊書稿)。


2、早期天師道朝儀及其淵源考論(9月28日)

➢主講人:呂鵬志(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預習人:張晨坤(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2019級博士研究生)

薛聰(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2022級博士研究生)

【閱讀材料】

➢《儀禮·覲禮》(中華書局影印《十三經注疏》本;北大繁體點校本《儀禮注疏》,第585-620頁)

➢《登真隱訣》卷下(DZ 421,王家葵《登真隱訣輯校》)

【參考論著】

➢呂鵬志:《中古道教朝儀源流考》,收入氏著《中古道教儀式研究》(待刊書稿)。

➢沈文倬:《覲禮本義述》,收入氏著《宗周禮樂文明考論(增補本)》(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第100-110頁。

➢錢玄:《三禮通論》,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

➢程金造:《釋笏》,《文史哲》1957年第9期,第29-33頁。


3、《赤松子章曆》解題考論(10月13日)

➢主講人:趙允嘉(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2023級博士研究生)

➢預習人:陳剛(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2023級碩士研究生)

黃梓晉(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2023級碩士研究生)

【閱讀材料】

➢《赤松子章曆》(DZ0615)

【參考論著】

➢呂鵬志、趙允嘉:《〈赤松子章曆〉解題考論》,收入呂鵬志著《中古道教儀式研究》(待刊書稿)。

➢陳國符:《道藏源流考(新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14),附錄四“南北朝天師道考稿”,第305-356頁。

➢王宗昱:《〈赤松子章曆〉的成書年代》,收入劉仲宇、吉宏忠主編:《正一道研究》(第一輯)(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第148-161頁。

➢呂鵬志:《唐前道教儀式史綱》(北京:中華書局,2008),第二章、第十章,第11-31、193-232頁。


4、司馬虛(Michel Strickmann)論文“The Mao Shan Revelations: Taoism and the Aristocracy”(茅山降授:道教與貴族)述評(10月27日)

➢主講人:趙允嘉(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2023級博士研究生)

➢預習人:張晨坤(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2019級博士研究生)

稅焱(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2023級碩士研究生)

【閱讀材料】

➢《真誥》卷十九至二十(DZ 1016)

【參考論著】

➢Michel Strickmann, “The Mao Shan Revelations: Taoism and the Aristocracy,” T’oung Pao 63 (1977): 1-64.

➢Stephen R. Bokenkamp, A Fourth-Century Daoist Family: The Zhen’gao, or Declarations of the Perfected (Oakland,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20), Volume 1.


5、柏夷(Stephen R. Bokenkamp)論文“Sources of the Ling-pao Scriptures”(靈寶經溯源)述評(11月10日)

➢主講人:楊金麗(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2021級博士研究生)

➢預習人:薛聰(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2022級博士研究生)

楊利萍(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2023級碩士研究生)

【閱讀材料】

➢敦煌寫本P.2861+P.2256宋文明《通門論(擬)》(王卡:《敦煌道教文獻合集》第一冊,第507-528頁)

➢《雲笈七籤》卷四《靈寶經目序》(DZ 1032, 4.4a-6a)

【參考論著】

➢Ōfuchi Ninji, “On Ku Ling-pao-ching,” Acta Asiatica 27 (1974): 33-56. [日]大淵忍爾著,劉波譯,王承文校:《論古靈寶經》,《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三輯,1997年,第485-506頁。

➢Stephen R. Bokenkamp, “Sources of the Ling-pao Scriptures,” in Tantric and Taoist Studies in Honour of R. A. Stein, Michel Strickmann ed. (Brussels, 1983), Vol. 2, pp. 434-486.

➢大淵忍爾:《靈寶經の基礎的研究——敦煌鈔本靈寶經目を中心として》,載氏著:《道敎とその經典——道敎史の研究 其の二》(東京:創文社,1997),第73-218頁。

➢Kristofer Schipper and Franciscus Verellen, eds., The Taoist Canon: A Historical Companion to the Daozang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4), pp. 212-240.

➢呂鵬志:《唐前道教儀式史綱》,第七章,第122-173頁。

➢呂鵬志、薛聰:《敦煌本


6、靈寶齋之發端——《靈寶三箓簡文》輯考(11月24日)

➢主講人:呂鵬志(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薛聰(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2022級博士研究生)

➢預習人:楊金麗(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2021級博士研究生)

李翔(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2022級碩士研究生)

【閱讀材料】

➢呂鵬志輯《靈寶三箓簡文輯稿》

➢《洞玄靈寶五感文》(DZ 1278)

➢《洞玄靈寶齋說光燭戒罰燈祝願儀》(DZ 0524)

➢《太上洞玄靈寶法燭經》(DZ 0349)

➢《無上秘要》卷四七至五七(齋儀)(DZ 1138)

➢敦煌本《洞玄靈寶自然齋戒威儀經(擬)》(王卡《敦煌道教文獻合集》第一冊,第484-496頁)

➢《太上黃籙齋儀》(DZ 507)

➢《無上黃箓大齋立成儀》(DZ 508)

【參考論著】

➢呂鵬志、薛聰:《靈寶三箓簡文輯考》,收入呂鵬志、薛聰、楊金麗、趙允嘉著《早期道經新探》(待刊書稿)。

➢呂鵬志:《唐前道教儀式史綱》,第七章、第九章,第122-173、182-192頁。

➢呂鵬志:《靈寶六齋考》,《文史》2011年第3期,第85-125頁。

➢呂鵬志:《靈寶三元齋和道教中元節——〈太上洞玄靈寶三元品戒经〉考论》,《文史》2013年第1期,第 151-174頁。

➢呂鵬志:《靈寶齋淵源考辨》,《世界宗教研究》2022年第6期,第36-47頁


7、許理和(Erik Zürcher)論文 “Buddhist Influence on Early Taoism: A Survey of Scriptural Evidence”(佛教對早期道教的影響:經文證據稽考)述評(12月8日)

➢主講人:薛聰(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2022級博士研究生)

➢預習人:楊金麗(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2021級博士研究生)

何龍翔(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2022級碩士研究生)

【閱讀材料】

➢鳩摩羅什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T 08, No. 0223)

➢鳩摩羅什譯《維摩詰所說經》(T 14, No. 0475)

➢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T 09, No. 0262)

➢鳩摩羅什譯《佛說阿彌陀經》(T 12, No. 0366)

【參考論著】

➢Erik Zürcher, “Buddhist Influence on Early Taoism: A Survey of Scriptural Evidence,” T’oung Pao, 66 (1980): 84-147.

➢Stephen R. Bokenkamp, “The Silkworm and the Bodhi Tree: The Lingbao Attempt to Replace Buddhism in China and Our Attempt to Place Lingbao Taoism,” in Religion and Chinese Society, Vol. I, Ancient and Medieval China, John Lagerwey ed.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nd É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 2004), pp. 317-339. ➢孫齊中譯《蠶舆菩提树:靈寶派取代佛教的嘗試以及我們定位靈寶道教的嘗試》,收入柏夷著,孫齊、田禾、謝一峰、林欣儀譯:《道教研究論集》(上海:中西書局,2015),第1-20頁。

➢甘沁鑫:《論古靈寶經對般若經中“經臺”的接受與改造》,《古典文獻研究》,第二十四輯下,2021年,第185-210頁。


8、《太上洞玄靈寶三元品戒經》合校考釋(12月22日)

➢主講人:楊金麗(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2021級博士研究生)

➢預習人:薛聰(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2022級博士研究生)

稅焱(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2023級碩士研究生)

【閱讀材料】

➢《太上洞玄靈寶三元品戒功德輕重經》(DZ 456)

➢《太上大道三元品誡謝罪上法》(DZ 417)

【參考論著】

➢楊金麗:《〈太上洞玄靈寶三元品戒經〉合校考釋》,收入呂鵬志、薛聰、楊金麗、趙允嘉著《早期道經新探》(待刊書稿)。

➢呂鵬志:《靈寶三元齋和道教中元節——〈太上洞玄靈寶三元品戒經〉考論》,《文史》2013年第1輯,第152-157頁。

➢呂鵬志:《中國中古時代的佛道混合儀式——道教中元節起源新探》,《世界宗教研究》2020年第2期,第101-108頁。

➢Stephen Bokenkamp, Ancestors and Anxiety: Daoism and the Birth of Rebirth in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7), pp. 158-192.

➢Kristofer Schipper, “Daoist Ecology: The Inner Transformation. A Study of the Precepts of the Early Daoist Ecclesia,” in Daoism and Ecology: Ways within a cosmic landscape, N. J. Girardot, James Miller, Liu Xiaogan, ed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pp.79-94. 中文版見施舟人著,陳傑譯:《道教生態學:內在轉化——早期道教戒律研究》,收入安樂哲(Mary Evelyn Tucker)主編:《道教與生態》(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第73-84頁。

➢Benjamin Penny, “Buddhism and Daoism in the 180 Precepts Spoken by Lord Lao,” Taoist Resources 6.2 (1996): 1-16.

➢Barbara Hendrischke & Benjamin Penny, “The 180 Precepts Spoken by Lord Lao: A Translation and Textual Study,” Taoist Resources 6.2 (1996): 17-29.



(來源:呂鵬志、薛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