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活動

Academic Activities
講座 論壇 工作坊 研討會 研究項目 其他

“《真誥》與古靈寶經”系列講座開幕致辭

来源:呂鵬志 时间:2023-07-12

各位嘉賓、老師和同學:早安!

我很榮幸代表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宗教研究中心為中心與研究生院、人文學院合辦的“真誥與古靈寶經”系列講座致開幕辭。四年前,中心在交大犀浦校區舉辦了“早期道教經典研究”工作坊。本次系列講座討論的主題稍有變化,將圍繞早期道經與道佛關係進行,最後的綜合討論我們會接續工作坊,進一步探討道教經典研究方法。

1.jpg

按照佛教的說法,一切都是因緣。我們能在西南交大舉辦這一次小而精的學術活動,完全是由各種殊勝因緣合和而成的。

第一個殊勝因緣來自今天的主講嘉賓柏夷(Stephen R. Bokenkamp)教授。2000年5月,當時在印第安納大學執教的柏夷教授趁到香港中文大學參加“宗教與中國社會”(Religion and Chinese Society)國際學術研討會的機會,來成都四川大學宗教研究所做了一次題為“靈寶經與佛道關係”的講座,主要是用中文講他提交香港會議的英文論文“The Silkworm and the Bodhi Tree: the Lingbao Attempt to Replace Buddhism in China and Our Attempt to Place Lingbao Daoism”(蠶與菩提樹——靈寶派取代佛教的嘗試以及我們定位靈寶道教的嘗試)。我當時是博士畢業留宗教所工作的小年輕,因為與原川大英美文學專業碩士生、現任電子科大副教授的陳平老師合作翻譯過法國道教學者索安(Anna Seidel)的《西方道教研究編年史》(“A Chronicle of Taoist Studies in the West 1950-1990”),對歐美漢學家的佛道關係研究略知一二,所以在提問討論環節第一個舉手提問,向柏夷老師請教。柏老師很喜歡跟我討論,他知道我學過法語後,主動提出下次來川大會送給我法國道教學者賀碧來(Isabelle Robinet)研究上清派的巨著《道教史上的上清降授》(La révélation du Shangqing dans l’histoire du taoïsme)。同年10月,柏老師又來成都參加川大宗教所舉辦的“道教神仙信仰”國際學術研討會,果然給我帶來了很厚很沉的賀書複印件,我如獲至寶。賀書與柏老師本人1997年出版的 Early Daoist Scriptures 歐美學者研究早期道教經典的代表著作,對我以及我現在的學生都產生了很大影響。近幾年我和西南交大外國語學院法語專業副教授張粲老師合作翻譯賀書,又與我的交大學生合作翻譯柏書,希望通過翻譯來學習領會前輩大師的精深學問及治學方法。柏夷教授不僅是我們主辦本次學術活動的遠因,也是近緣。大家可能已經注意到,系列講座的海報直接借用了柏老師近著《公元四世紀的一個道教世家——真誥英譯第一卷》的精美封面。還有,他的高足弟子Tyler M. Feezell博士、美國達特茅斯學院宗教系博士後副研究員還幫助我們翻譯了講座提要和我的論文。

2.jpg

第二個殊勝因緣來自今天的主講嘉盧仁龍先生和致辭嘉賓劉玉珺教授。因為我在川大讀博期間就有機會看一些英、日、法文道教研究著作,逐漸認識到用文獻學和歷史學的方法研究道教才是正道。博士畢業後我決定放棄當時國內道教學界通行的哲學和思想史研究方法,潛心研讀《道藏》和中外前賢著述,獨自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研究方法。當時我就效法川大中文系楊明照老先生所撰《抱朴子外篇校箋》的體例和方法,嘗試校勘和註釋道經,幾年後我在臺灣的《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發表了第一篇道教文獻考證文章〈天師道授籙科儀——敦煌寫本S203考論〉,其中的校勘記連文字表述都模仿楊老先生,可以說是亦步亦趨。後來我在交大訓練碩、博士生做道書校註,要求他們也抄錄、精讀楊老先生的《校箋》一書。可以說無巧不成書,2022年某一天,我給西南交大人文學院中文系古典文獻學專業劉玉珺教授呈上我和博士研究生楊金麗撰寫的文章〈楊聯陞《老君音誦誡經校釋》補正〉,請她指正。作為回應,她介紹我認識了著名學者、文化出版家盧仁龍先生。有幸認識盧先生讓我感到雙重驚喜:一喜盧先生是楊明照大師的高足,畢業後在中華書局做過十年編輯,“道教典籍選刊” 叢書就是他策劃出版的。這讓一向仰慕楊老先生而又遺憾未能親炙其學問的我這個晚輩倍感親切。二喜盧先生又是道教文獻專家,剛認識不久他就發給我四部未刊上清派道書整理著作,其中兩大冊《真誥箋疏》旁徵博引,考據精審,勝義疊出,頗有其業師楊老先生的風範,水平大大超過日本學者的《真誥譯註》,令人深感震撼。我徴得盧先生同意,將《真誥箋疏》分享給正在攻讀或備考本校文獻學專業博士學位的四個學生,幾乎每個學生都深受啟發,寫出了在本人看來較有分量的道教文獻論文。其中,趙允嘉同學的碩士論文《〈真誥〉“有待”“無待”組詩新探》直接參考引用了盧先生的《真誥箋疏》,楊金麗同學與我合作考釋了兩篇特別難讀的南北朝天師道經典,薛聰同學寫出了長達16萬多字的考釋論文,本次系列講座的最後一講將由薛同學匯報他的成果。

3.jpg

4.jpg

第三個殊勝因緣來自今天的主持嘉賓王家葵教授和周作明教授。成都中醫藥大學王家葵教授和西南民族大學周作明教授均是海內外知名道教文獻專家,中華書局“道教典籍選刊”出版了王教授點校的四種陶弘景著述,也出版了周教授點校的北周道教類書《無上秘要》上中下三冊。兩位專家都精熟《真誥》與上清派道書,四年前曾在我們舉辦的“早期道教經典研究”工作坊中分別講過《登真隱訣》和《真誥》,非常精彩,是國內少有能夠與柏夷教授對話交流的一流學者。本次系列講座因為時間有限,抱憾未給二位專家安排講座,只是在《“〈真誥〉與古靈寶經”系列講座參考論著》中收載了他們的相關論文各二篇。我相信,他們今天能夠發揮主持人的作用,與兩位遠道而來的主講嘉賓展開強強對話。特別要提到的是,王家葵教授還是四川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他曾為本中心題字,本次會議分發的《神州研究——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宗教研究通訊第一至十期合訂本》封面和裝會議資料的帆布口袋都印有他的龍章鳳篆。他讓我們將這次學術活動包裝得十分精美。

5.jpg

6.jpg

第四個殊勝因緣來自我在西南交大的領導、同事和學生。

人文學院向仲敏書記和劉占祥院長採用道家黃老無為而治的管理方式,對本人及中心的教研活動一向包容、理解和支持。這次兩位領導因為參加黨性鍛鍊,不能參與我們的學術活動。不過,向書記昨天仍然撥冗參加了歡迎晚宴,對大家表示歡迎。

我效法院領導也用道家黃老思想管理虛體機構中國宗教研究中心,明確提出中心的特色之一是“君主無為,臣下有為”。趙川、吳楊、甘沁鑫三位年青同事心領神會,主動承擔了大量行政、教學和科研工作。而且淡泊名利,每次當我這個中心主任在微信群提出增選一位副主任時,他們都很默契,一律沉默,不作回應。這次他們雖然有帶娃等重要事務,但都來了,或主持講座,或承擔後勤工作。

我和我的交大學生也是十分有緣。除第一位博士生張晨坤之外,他們都是先考入人文學院哲學所讀哲學碩士,所有人對道教都是一無所知。我給他們上的第一堂課就是我今天的講題“從古靈寶經天書信仰看什麼是道教”,先讓他們從哲學轉行到道教,再從道教轉行到文獻,畢業時考取我掛靠中文系古典文獻學方向招收的博士生,從愛好哲學智慧的學生變成了冷門學究,開始像我一樣寫很少有人看的道教文獻考論文章。中文系古典文獻學方向的劉玉珺教授、羅寧教授不僅能夠包容接納這些不是中文系科班出身的學生,還給他們上文獻課,使他們得到正規的訓練。對此我永存感激,沒齒不忘。

7.jpg

以上種種殊勝因緣,成就了今天的雅集盛會。換用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哲學觀來說,就是各種合力共同形成了歷史。今天的學術盛宴是由大家共同烹製的,感謝你們的付出,請大家盡情享用!

8.jpg

呂鵬志

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宗教研究中心主任

2023年7月10日



(文:呂鵬志  圖:張晨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