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活動

Academic Activities
講座 論壇 工作坊 研討會 研究項目 其他

郭武教授講座紀要

来源:西南交大中國宗教研究中心 时间:2018-05-18

2018518日上午,西南交通大學人文思躍系列講座第二十三次講座在犀浦校區八號教學樓X8210會議室舉行,本次講座的主講嘉賓為雲南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郭武教授,講座題目是“牛津大學圖書館藏瑤族文獻S3451‘關告科’與‘開解科’”。講座由人文學院呂鵬志教授主持,人文學院沈如泉副院長、哲學所肖平教授、外國語學院張粲老師以及來自西南交通大學、四川大學的多位碩、博士研究生出席參與了本次學術活動。


image.png


據郭武教授介紹,牛津大學伯德雷恩(Bodleian)圖書館特藏部(Special Collections)藏有289冊瑤族手稿,這些手稿的抄寫時間主要為清代及民國時期,流傳地區主要為中國的雲南、廣西地區以及東南亞的越南等國,其中的260餘冊手稿多與瑤族道教科儀、法術有關。在科儀類文本中,以度戒、度亡、合婚內容為多;在法術類文本中,則以治病、伏鬼、藏身方法為多;其他方面的文本則涉及建造、擇時、看相、算命等方面。郭武教授於20103-9月在牛津大學中國研究所訪問時,在人類學系許小麗(Elizabeth Hsu教授的幫助下獲閱了這批文獻。本次講座所針對的編號S3451抄本即為其中比較重要的一冊。封面題“[扌戒]度新恩普潛科”,正文有“正一戒道關告科啟……今居大清國雲南道臨安府……”等字樣,從而可以認定該抄本乃清代瑤族道教披簪受戒儀式用書。該抄本記載的入道儀式分為“關告科”“啟師科”“開解科”三個環節,其中“關告科”乃啟奏並延請各方神靈仙真降臨法壇以為入道弟子的披簪儀式作證盟;“啟師科”乃法師在各方神靈的證盟下,為入道弟子舉行一系列宗教儀式,引領弟子進入道門;“開解科”系在傳戒儀式結束後,對前來參加證盟的各方神靈表達謝意,並乞求神靈仙真原諒整套儀式的失禮之處。三個環節內又分別包含有不同的程式,環環相扣,共同構成了整個傳度儀式。

郭武教授結合大量道教經典,對抄本內容作了考釋與研究,認為抄本所包含大量漢地道教元素,並至少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皈依“大道”或“三清”,以獲得道教的秘法,從而成為道士或者道公、師公;整個入道程式與北宋賈善翔編《太上出家傳度儀》所載內容相比,兩者間存在大量相同程式;此外,在“謝恩”與“散壇”、“三獻”與“散花”、“步虛”與“回向”等環節,以及文本所記載的傳度法脈等內容,都與漢地道教密切相關,可在道經中找到大量與之相關或類似的記載。郭武教授指出,古代道教在不同時期、不同區域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特點,而漢地道教因素對瑤族社會的影響極其深遠,且並不局限於上述所論。郭武教授希望藉此講座能夠引發學術界關注漢地道教在少數民族中的影響以及對少數民族道教經典文本進行研究,而在具體研究過程中,田野和文本必須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


image.png


郭武教授講述結束後,與會師生紛紛提問與交流。肖平、呂鵬志教授分別就牛津大學圖書館藏瑤族文獻的斷代、抄本S3451的題名、來源、性質、科儀構成與各環節的定名等問題,與郭武教授作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

講座歷時2個小時,整個過程圖文並茂,資料翔實,表述嚴謹,論證精闢,氣氛熱烈,引起諸多學術共鳴。沈如泉副院長雖因學院臨時公務活動而中途告退,但講座之後仍通過QQ繼續參與交流,指出瑤族文獻與敦煌抄本的整理和研究大概相似,二者的共同點是隨著整理文本的增多,各學科專家的加入,認識逐漸深入,文本釋讀漸趨通暢。